“產業+就業” 走穩脫貧路

摘要:   作為曾經的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太和縣用不到5年的時間,將全縣的貧困發生率從9.43%降到了1.34%,成功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績取得的背後是太和縣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生動實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該縣 ...

  作為曾經的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太和縣用不到5年的時間,將全縣的貧困發生率從9.43%降到了1.34%,成功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績取得的背後是太和縣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生動實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該縣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這是10袋,總共1470斤。每斤兩塊一毛錢,總共是3087塊,給我3080就行了。”眼下正是麒麟西瓜上市銷售的季節,在太和縣郭廟鎮陳莊新村一片西瓜種植地裡,貧困戶陳廣林正忙著和前來收購西瓜的經銷商一起裝車。

  

  因患青少年類風溼,全身關節受損,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陳廣林於2016年被村裡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脫貧,陳廣林當年加入郭廟鎮陳府麒麟專業種植合作社,學習西瓜種植技術。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2017年,陳廣林申請了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流轉土地12畝種植麒麟西瓜,當年就實現了脫貧。

  

  “鎮村的領導經常帶著技術人員到地裡來指導,第一年西瓜長勢就很好,平均畝產上萬斤,12畝地純利潤達五六萬塊錢。”陳廣林說。

  

  以前,太和縣郭廟鎮農民以種植傳統糧食作物為主,投入少、產出低、效益差。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該鎮引導農戶實施產業調整,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找準產業項目與貧困戶的結合點,帶領大家共同增收脫貧。截至目前,該鎮已經發展“自種自養”貧困戶269戶,其中從事西瓜種植的167戶,從事花卉苗木產業的68戶,從事特色養殖產業的34戶。

  

  “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菜單式’產業扶貧思路,為貧困群眾量身定製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產業,讓貧困戶按需‘點菜’,實現了產業發展和增收脫貧的雙贏。”郭廟鎮黨委副書記劉永濤說。

  

  圍繞“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脫貧模式,太和縣在產業扶貧上下足功夫。2014年以來,該縣累計投入特色種養業扶貧資金2.28億元,建成特色種養基地134個、扶貧產業園74個,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覆蓋率達70%以上。

  

  產業是強民之本,就業是富民之要。太和縣在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的同時,還以促進穩定就業為目標,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努力發揮就業在精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

  

  太和縣五星鎮盧莊村貧困戶孫秀英老伴常年患病,家庭的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兩年前,太和縣天順工藝品公司就業扶貧車間建到了村裡,孫秀英和老伴順利成為工藝品廠的工人,按月領工資,她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沒想到還能在家門口上班。俺老兩口一年能掙兩三萬,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孫秀英說。

  

  在盧莊村,像孫秀英一樣在家門口就業的貧困戶有120多人,佔全村貧困人口的80%。“我們結合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到不同的扶貧車間,走上合適的工作崗位,從而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五星鎮副鎮長王安峰說。

  

  除扶貧車間外,太和縣還建設了206家就業扶貧基地和38家扶貧驛站,通過組織技能培訓,已幫助69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4年多的時間裡,太和縣按照“精準施策一個都不能差,政策落實一個都不能缺”的要求,切實把健康脫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危房改造等各類保障政策落到實處。目前,全縣77個貧困村已全部出列。


“產業+就業” 走穩脫貧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