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心不偏科,山東如何打造本土人才“四世同堂”

  人才結構,關係著一個地區的科技與產業“生命週期”。日前,山東《關於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山東人才新政20條”),提出更為健全實用的人才培養開發模式,針對高校基礎學科及人才儲備、青年人才、企業家、博士(後)、高技能人才、社會科學人才,推出六大計劃,打造本土人才“四世同堂”。

不偏心不偏科,山東如何打造本土人才“四世同堂”

  此前,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特別強調,山東要注重發揮本地高端人才的引領作用,既要招得來“女婿”,更要留得住“兒子”。 未來,山東將著力打造更為均衡健康的人才梯隊結構和育才格局,實現人才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長線戰力”。

  澆築基礎學科“混凝土”,實施“新工科優先發展計劃”

  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電力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將成為人才缺口最大的幾個專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會達到750萬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950萬人,電力裝備的人才缺口將達到900萬人。

  未雨綢繆,此次“山東人才新政20條”提出,鼓勵高校加強高端化工、高端裝備製造、能源原材料、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新興交叉專業建設,支持興建一批新工科特色專業、先進技術研究院,力爭通過5-10年時間,讓新興工科專業比例達到40%以上。為實現這一目標,山東將對新工科專業課程開發、師資培育、實訓基地建設等給予重點保障。

  近日,教育部公佈首批612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山東有13所院校的20個項目上榜。可以說,當前山東“新工科”建設已經具備良好基礎,並將成為我省高校未來專業調整的重點之一。

  培育“後備軍”,實施“青年人才國際化培養計劃”

對於青年人才後備軍的培育,山東將每年從在讀博士中挑選100名左右出國研修、100名左右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鼓勵企業與高校採取委託培養、定向資助等方式,支持在校學生出國研修。

  此外,山東每年資助500名左右中青年骨幹教師(研究人員)、科技工作者、醫務工作者及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出國進修。鼓勵傑出青年科技人才牽頭承辦國際學術交流會議,牽頭組織、參與國際重大科學工程,在國際學術組織擔任職務。

  近期,山東各地也相應出臺細則,以臨沂為例,推出青年人才“儲備計劃”,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領域,每年資助50名左右高學歷人才、副高以上專業技術人才、中青年骨幹教師(研究人員)、科技工作者、醫務工作者以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出國研修或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會議。

  實施“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培育高戰術素養的企業家團隊

  經濟“戰場”上,企業家是開疆破土的前沿群體,為打造一批視野寬廣、高戰略戰術素養的企業家團隊,“山東人才新政20條”提出實施“企業家發展領航計劃”。

  依託企業家隊伍建設“111”工程,加強青年企業家接力培養,整合領軍企業、知名高等學校和創業成功人士資源,建立山東省企業家培育中心,每年選拔100名以上優秀青年企業家進入中心培養鍛鍊、100名以上優秀青年企業家到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實踐學習。打造“天下魯商”系列高峰論壇,分領域建立常態化 “政產學研金服用”對話交流機制。

  近日,淄博制定“十萬企業家培訓計劃”,市級培訓6000家企業,區縣自主培訓6.84萬家。爭取用三年時間將全市7.44萬家規模以下企業家培訓一遍,年內市級計劃完成培訓2000家。

  實施“企業博士(後)集聚計劃”, 千名博士進企業

  博士、博士後是高層次人才的儲備資源。“山東人才新政20條”提出實施“企業博士(後)集聚計劃”。

  對省內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新招收的國內重點高等學校或在國際公認的三大世界大學排名體系中排在前200名高校的博士畢業生入站進行博士後研究的,省財政給予每人每年5萬元生活補貼,最長補貼3年,出站後留魯工作並簽訂5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省財政給予每人1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貼。

  同時,實施“千名博士進企業”行動,利用5年時間,每年從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選派200名左右青年博士到企業掛職服務,支持雙方聯合申報省級各類科技項目、聯合轉化科研成果。掛職期間的發明專利應用情況和橫向課題可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指標。

  地市層面的細則也相繼落地,“濟南人才新政30條”實施細則對在站博士後獲批國家、省科研項目資助的給予1:1配套資助。日照對從事科研工作的在站博士後每人每月5000元生活補貼,出站後留在日照企事業單位工作滿2年,且首次購房的,一次性給予15萬元購房補貼。

  實施“高技能人才素質提升計劃”, 技能人才也可評工程師

  實現《中國製造2025》目標,依賴於一大批高素養的技能人才,一定程度上,製造行業比拼的是一線技能人才的“匠心、匠才”,為了打通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山東人才新政20條”提出實施“高技能人才素質提升計劃”。

  山東計劃每年選派100名優秀高技能人才赴製造業強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技能研修學習。提升“金藍領”培訓項目質量,穩步擴大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範圍;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高技能人才可參加工程系列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建立技能大賽研究機構,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賽集訓基地。

  技能人才也可參評工程師,給廣大一線技術工作者開闢了“升級”通道,將加快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建設,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地市層面也有相應規劃落地,以青島金藍領培育計劃為例,計劃10年內新培養12萬名高技能人才,支持2.4萬名產業發展急需技能人才參加金藍領提升培訓,力爭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左右,如果獲得青島市首席技師稱號,每人每月可獲得1000元津貼。

  截至目前,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106.4萬人,高技能人才突破290萬人,山東在技能人才的培養、晉升等多方面已經形成基礎勢能。

  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最後,“山東人才新政20條”還提出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按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關要求,山東將支持造就10名左右大家名家、100名左右學科帶頭人、1000名左右中青年學術骨幹,建設學科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對引進培養的國家“萬人計劃”、長江學者中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給予每人50萬元經費支持。

  依託省級人才工程進行名額傾斜,齊魯文化名家、齊魯文化英才中哲學社會科學人才比例提升到25%以上,截至2017年,全省共評選齊魯文化名家20人、齊魯文化英才122人,其中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分別4人、26人。此外,山東將分期分批推薦高等學校、研究機構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到黨政機關、基層一線掛職。

  通過以上系列舉措,山東瞄準了本土人才的長線培育,在省外引才和本土人才培育上,“不偏心、不偏科”,將有利於形成健康的人才梯隊和基礎學科創新“原生力”,實現人才對高質量發展的長線支撐,實現人才結構的平衡發展。(人才山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