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綢緞布匹老九章,鐘錶眼鏡大西洋,

五洲世界大藥房,金銀首飾老鳳祥。

購置鞋帽鴻安祥,要買百貨慧豐祥,

南華公司吃洋糖,想生貴子藻露堂。

這是上世紀20年代西安坊間流傳的一段歌謠,唱的是當年西安城最繁華的地方——南院門街上的著名商號。那時南院門一街兩行鐘錶眼鏡、布匹藥房,金店鞋帽,書局報館,戲樓影樓,理髮照相,餐飲百貨,應有盡有,也是達官貴人、公子小姐等常常光臨的地方。當然,南院門作為西安乃至陝西政治、經濟的中心,大約有二三百年的歷史。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1. 1902年的南院門

清代初期,川陝總督的行署設在南院門,陝西巡撫衙門建造在鼓樓以北,兩衙署一南一北,南院門因此得名。後南院門成為陝甘總督行署。到清中期,陝甘總督行署移駐到蘭州後,南院門衙署便閒置了,直到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狩西安,陝西地方官員才將南院衙署收拾出來供慈禧居住,後慈禧因條件有限而搬至北院門居住,南院門成了陝西巡撫部院的新署所在。

民國時期,撫院先後變身陝西省議會、國民黨省黨部、西安行營等機關,解放後為西安市委,近年為碑林區政府所在地。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2.現在的南院門

撫院東側是亮寶樓,它的緣起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駐蹕西安,各地官員、商賈為表忠心,紛紛向清廷和慈禧進貢“納祥”,祝禮獻壽。1901年10月,慈禧和光緒帝回京,浩浩蕩蕩拉走金銀財寶3000車,將一些不易攜帶的禮品留下,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陝西巡撫升允在巡撫衙門東花園修建了一棟二層樓,作為存藏禮品之用,並向民眾開放參觀,人們遂將這棟樓稱為“亮寶樓”。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3.修葺一新的亮寶樓

南院門非指碑林區政府門前約200米的街心花園及兩側道路,它是一個街區的總稱,包括了粉巷、南廣濟街、竹笆市等街道。如果仔細梳理還會發現南院門街心花園是西安較早的街心花園,它形成的年代無從考證,但附近居民對它卻有著多個版本的傳說。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是風水說,相傳清末某位川陝總督上任之初流年不利,便找高人卜了一掛,卦象說衙門口兩山匯聚擋住了財運官運命運,必須移“山”騰地讓氣脈通暢,這樣不僅可使人體康健,官運亨通,還能財源廣進。原來,關中人“房子半邊蓋”,兩間半邊房恰恰立在總督府門前好似兩座山,拆掉後便形成廣場格局。另說,1905年陝西巡撫升允在撫院外甬道兩側修建了10棟樓房,形成旺盛的商業氛圍,中間環島常常被小吃攤販扎堆形成馬路市場,其間經常有雜耍、“嘴子”等藝人出沒,熱鬧非凡。不管怎樣,從清末民初到如今,南院門的地形地貌一直保持著原有風貌,並未發生多大變化。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4.曾經的五味十字

南院門從清末招商居住始,逐步成了西安的商業中心,商賈雲集,名店鱗次櫛比,一派繁榮景象。據不完全統計,鼎盛時期的南院門有各類大小商鋪5、60家,前邊唱的歌謠是一部分。還有新履製革公司,鑫記帽店,羅慶雲、大芳照相館,亨得利、亨達利、慎昌鐘錶店等,吃的有春發生葫蘆頭、王記粉湯養血、一枝春鍋貼、樊記肉夾饃、韓記掛粉湯圓等聞名遐邇的三秦名吃。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5.民國時期的大芳照相館

南院門商氣重文風也濃,這裡有一個人不得不說——閻培棠(1865~1942)字甘園,自號“輞口樵者”“晚照樓主”,室稱晚照樓。他是當時被人們稱作陝西“五個第一”的人:即第一個自費赴考察教育的人;陝西有史以來第一家報紙——《廣通報》的創辦人;第一個在陝西創辦新式私立學堂(包括陝西第一家女子學堂)的人;陝西第一個開班教育用品商館的人;第一個把話劇(當時叫新劇、文明戲)引進陝西的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藝術家、金石收藏家和社會活動家。因而被陝西人譽為“文化巨匠”。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6.閻甘園先生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7. 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此行是應邀來陝講學的,主要內容為《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總行程預計二十多天。從7月14日抵達,由於距21日開課還有一段時間,於是就有了聽秦腔、看碑林、登大雁塔、購古玩的時間,這天是特意拜會閻甘園先生的。

西安的七月,正是酷暑時節,閻甘園先生在門口迎接魯迅,只見魯迅先生上身內襯夏布白汗衫,下穿黑布長褲,外罩一件灰白紡綢大褂,足蹬一雙黑色平底布鞋。向上微翹的短鬍子襯著那濃濃的劍眉,頗有文人墨客風度 。賓主相見,兩雙大手握在一起,甘園先生先前一步,用一口濃重的陝西話寒暄道:“久仰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見。”魯迅先生一口江浙口音,謙虛地答道:“哪裡,我是徒有虛名,他們請我講學簡直就是受騙了。到是先生我在北平就聽說過。今日慕名拜訪,甚為欣喜。”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8.閻家曾經的景觀石

一番禮節性問候大家落座品茶,隨後魯迅先生仔細觀看了眾多拓片、文物、字帖,見先生意猶未盡,甘園先生取出元代大畫家藤用亨的《雲山晚照圖》,請魯迅先生觀賞。魯迅先生觀畫良久,深有感觸地說:“閻先生能收藏元代名畫,實為難能可貴。”甘園先生說:“我學畫,深受這幅畫作的啟發。自得此畫以來,我幾乎每天都要欣賞幾遍。”魯迅先生感慨地說:“閻先生避官不就,見畫成癖,悟出瞭如何做人的道理,與我有相通之處,但願吾輩同道行走,共同做人。”甘園先生連聲說:“願聽先生賜教。”興致所致處,甘園先生以指為筆畫了一幅指畫,連同漢《朝侯小子殘碑》的精拓本一起送給魯迅先生。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9.朝侯小子殘碑

過了十多天,魯迅先生在離開西安之前,再次來到甘園先生府邸。在道別的同時,還將一隻北京特質的銀色、瓷膽、刻花銅墨盒送給了閻秉初(甘園三子),以做紀念。這方刻花銅墨盒集質地、做工、造型、雕刻、書法、詩文、繪畫、印章、裝飾花紋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極高雅的藝術品位。只可惜,在40多年後的那場浩劫中流失了。

魯迅先生對這次會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記中寫道:“七月十九日午後,在南院門閻甘園家中看畫。”寥寥幾筆,意義非凡。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10.牆內約3米多高的假山

我與閻甘園先生的孫女閻麗珠女士結識多年,她給我講了這段發生在南院門的故事,並將閻家大院的大致方位指給了我。她說:“聽母親講,南院門市委家屬院一半都是閆家的,九進院落一進套一進,最後是假山花園。大院的後門通向橫巷。”於一個陰天,我獨步市委家屬院,在最南端的一個角落看到,牆外有一個約1米高的景觀石,牆內有座約3米多高的假山。我想,這絕不是後來的,它一定存留者半個多世紀前的信息,於講故事和聽故事者無疑都是一個福音。

西安民國影像南院門:在清代頹廢的陰影中崛起

11.閻麗珠女士

長安君曰:南院門,曾經的撫院衙門,在民國的光影中浮過一縷清新的文化之風,讓一代文豪在橫眉冷對的同時俯首甘為,留下一段文壇佳話。同時也讓後來者在瞭解這段鮮為人知故事的同時,對文化鉅子閻甘園先生有所瞭解,讓我們一起見證南院門街區的變遷。

(本文感謝閻麗珠女士支持,部分文字參照閻麗珠、閻成功著《文化才子閻甘園》

在此致謝!文中圖片2、3、8、10出《西安舊事》數據庫,11為閻麗珠提供,其餘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