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麥克阿瑟捲土從來率軍直抵馬尼拉。日軍統帥山下奉文對戰爭勝利已經不再抱有希望,決定棄守馬尼拉。而駐守馬尼拉的日本海軍卻堅決進行抵抗。


1945年2月,麥克阿瑟捲土從來率軍直抵馬尼拉。日軍統帥山下奉文對戰爭勝利已經不再抱有希望,決定棄守馬尼拉。而駐守馬尼拉的日本海軍卻堅決進行抵抗。

防守馬尼拉的日軍主將是海軍少將赤羽三吉,他將部隊部署在城內,將許多建築變成機槍陣地,他還命令士兵在交通要道佈下鐵絲網,設置路障,企圖減緩美軍的進攻速度。赤羽還允許部下燒燬民房,他說:“我們守不住馬尼拉,美國人也休想得到”。

隨著美軍的不斷推進,赤羽三吉逐漸喪失了對部隊的控制,但他仍不斷下令“死守”。整個2月下旬,馬尼拉變成了事實上的“人間地獄”,每逢戰鬥吃緊,日軍就把怨氣撒在城內平民身上,濫殺無辜和毀壞設施成為普遍現象。當3月3日美軍完全解放馬尼拉時,這座城市已經是一片廢墟。


據統計,馬尼拉被圍城期間,菲律賓死亡的平民達十萬以上,有些不幸死於雙方的炮火,更多的則是死於日軍的濫殺。馬尼拉解放後,當地華僑也迅速行動起來,因此就有了中英文的戰鬥標語。

馬尼拉的易手宣告日軍在菲律賓的抵抗進入尾聲。此後,日軍主要以小規模襲擾牽制美軍進攻。到日本投降時,呂宋島上仍有5萬餘人,他們已經餓的皮包骨頭,走進戰俘營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他們的戰友早已成為炮灰,為日本軍國主義殉葬。

一場戰鬥過後,美國大兵的合影。此時的戰爭對他們來說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要知道兩年前,這些大兵們曾經歷了艱難的時刻。

馬尼拉收復後,街頭“進攻日本,會師東京”的標語。

美國大兵救助受傷的當地人。

清掃戰場的人們。

戰鬥過後,建築物變成了廢墟。

二戰後期,收復馬尼拉的美軍炮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