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劉大明外傳(小小說)

劉大明外傳(小小說)

  安康 李永明

  你還別說,在二檔子村,一提起劉大明這個人,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老大爺說:劉大明的是一個通情達理,性情灑脫的人,選他當村幹部,咱村民們放心。老大媽說:劉大明心善人實,心胸開闊,說話辦事有禮有節,是個熱心厚道的好乾部。

  看來,鄉親們心裡有桿秤。

  劉大明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家漢子,他父親是一位教書先生,教書育人,沒誤人子弟,就是誤了自己的娃娃劉大明,他父親一心操在學生身上,為這事,劉大明的母親沒有少跟他父親鬧過,因這是,他父親在方圓幾十裡的口碑都很好。劉大明在家裡排行老大,兄妹四人,母親也是一位勤勞持家的人,他初中未畢業就輟學了,父親說他不是學習的材料,劉大明輟學後跟著一位姓陳的師傅學做木匠手藝,說來也怪,這劉娃子書讀的不多,學起木匠來卻得心應手,放料、拉線、打磨、推刨,師傅一點撥就能幹的像模像樣,入道的很快。木匠活路在農村很吃香,每家每戶都做桌椅板凳、糧櫃的,還有做壽料的,一年四季木匠活路不間斷,劉大明走到哪家主動給師傅拎傢什揹包包,到了農戶家裡,給師傅沏茶讓座,畢恭畢敬的。幹活時,讓師傅幹一些輕巧活路,自己幹拉鋸推刨斧砍的重活路,師傅打心裡喜歡這個徒弟。他把木工的所有技術和竅門傳授給劉明,劉大明跟師傅學藝四年,放單飛出師了。他接上村下鄰的木工活路應接不暇。村民的房前屋後,柴耙山旮旯生長的紅椿木、柏樹、泡桐樹是做傢俱的上等材料,村民找上門來讓劉明去丈量尺寸,放料風乾,有姑娘家的給定做陪嫁,沒有姑娘家的給做櫃子門窗傢俱什麼的,柏樹專做老人壽料,做木工時劉明菸酒不動,粗茶淡飯就行,遇到經濟困難的,劉明就放棄工錢,對一些修修補補的小活路,劉明不收分文。

  好男兒贏得四鄰好評。劉大明到了男大當婚的時候,女大當嫁,說媒的人踏爛了他家的門檻,劉大明一個一個都見面了,就是不吐口,有人說他眼頭太高了,他有他的擇偶標準,這一天本村的馬大嬸找上門來,他要給劉大明介紹對象,女方是她的一個遠房親戚,女娃高中畢業後,在集鎮開了一家鮮花店,姑娘不但長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善解人意,有共同的語言和見解,兩人見面後,互生好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按照農村的傳統習俗,兩人喝了定親酒,雙雙父母都很滿意這樁婚事,在一個黃道吉日裡,兩人步入婚姻殿堂,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劉大明成家後,一門心思做傢俱,他喜鑽研愛學習,從外面引進先進的打磨工具,淘汰傳統落後的木匠器具,專做時尚傢俱,也在集鎮開辦了一家傢俱店,離妻子的店一步之遙,互相照應著。他做的傢俱高端大氣,式樣新穎,投放市場後供不應求,夫妻二人在短短的幾年時間,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能手,兩人在繁華的集鎮購買了社區地基,蓋了一棟漂亮的複式樓,過往行人無不駐足觀望,稱讚兩人的創業精神。

  後來,村委會換屆選舉,村民們一直推選要劉大明擔任了村長職務,那些靠拉選票相當村長的候選人急的乾瞪眼,沒辦法,他不負鄉親們的重託,將自己傢俱門面讓他人經營,自己一門心思地為鄉親們服務。他擔任村長期間,公道正派,深受村民的稱讚,一些地痞混混經常找茬添亂,劉大明不依不撓,敢於碰硬主持公道,對歪風邪氣敢於鬥爭。對貧困戶熱心進行幫扶,每年義務給貧困村民送種子農藥和化肥,讓村子裡退休下來的先賢,退伍軍人,教師職工他都吸納為紅白理事會成員,發揮老同志的餘熱,為村委會建設獻言獻策,開展移風易俗的新民風建設,村裡有幾位不務正業的年輕人遊手好閒,村民們都躲瘟疫似的躲著,劉大明把這些人都聚集一起進行言傳身教,傳授創業經驗,這些人創業沒有資金,劉大明領著這些人到當地信用社擔保貸款,讓這些人走正道,這就是一個普通人的傳說,他的故事還在演繹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