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潛艇那麼怕驅逐艦?

JZP鵬鵬

圖為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

驅逐艦的出現顛覆人們對水下打擊力量和水上反潛力量的認知。人們第一次發現,躲在陰暗角落的潛艇面對驅逐艦時竟毫無應對之策。眾所周知,目前驅逐艦上都有水紋觀察哨這一職位,而該警戒哨的最大功能就是監視潛艇魚雷的軌跡並使用熱成像和像成圖來確認規律行進的水下動能武器。目前,一個最簡單的事實放在潛艇眼前。潛艇的魚雷和反艦導彈在訓練有素的驅逐艦艦長的引導下都很難命中驅逐艦。而相反的,在觀察到魚雷航跡後驅逐艦聲吶的自動開啟則可以確定潛艇的最後位置。

圖為蒼龍級潛艇

現代反潛艦艇和潛艇戰術平衡的關鍵在於,潛艇必須一直是隱蔽方,而驅逐艦必須一直是搜索方,兩者才可以達成微妙的對抗平衡。而當潛艇嘗試接近水面(深水壓力大,武器不能操縱使用)打老虎的屁股時。只要給驅逐艦一絲絲的可用信號,潛艇在10秒之後就會受到主動聲吶制導武器的關愛。而在這10秒鐘潛艇明顯無法逃離的足夠遠的地方應對主動聲吶武器的最後偵測點的搜索式攻擊。從攻守角度來看潛艇在不動時反而呈攻勢,而水下移動的時候則會反直接會變入守勢。

圖為反潛導彈

所以說與其潛艇怕,還不如潛艇不怕的時候根本難以存活。對於潛艇來說,驅逐艦就是狗皮膏藥口香糖,沾上就是你死我亡。從某種程度來講潛艇是害怕,但是其他的水面艦艇來了潛艇就會勇敢起來嗎?明顯,其他水面艦艇來了潛艇一樣需要狗著。潛艇攻擊必漏位置這一特性已經使得潛艇更多的成為一種前沿介入的威脅兵器,而非是海戰中面對敵方水面艦艇時的幽靈殺手。雖然,動力系統和機械傳動系統的技術躍進使得潛艇可以略微膽大。但是碰見了盯著潛艇,就是要幹潛艇的驅逐爸爸的時候,艇員仍然是膽戰心驚的。


利刃軍事

潛艇被驅逐艦發現,特別是反潛驅逐艦,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反潛艦就是為滅潛艇而生的,一般來說,在隱蔽發現一支艦隊時,潛艇不敢發動襲擊,因為別說去偷襲別人了,就是聲音稍微大點兒,被艦隊反潛兵力發現,那也是在劫難逃的麻煩事兒。

別看潛艇平時藏在水底下看似無聲無息的刺客一般,帶著20多條魚雷,潛射導彈,甚至短程防空導彈,確實能打能藏,但它的短處也大著呢,首先,跑不快,一般的常規潛艇,如果跑20節以上的高速,一是帶來噪音大增,二是跑不了一會兒,電池就要耗盡,就最重要這兩點,它就不能不怕驅逐艦,現代驅逐艦跑個20多節屬於太正常的速度,要趕上一艘以20節速度瘋狂逃跑的潛艇,那根本不是難事兒,更何況驅逐艦上還有反潛直升機,所以,在遭遇驅逐艦的情況下,幾乎沒有發神經加速逃跑的潛艇。

真發現了潛艇,這些老式的火箭反潛深彈就能要了潛艇的命,反潛魚雷也是要命的,所以最好是別被驅逐艦發現,一旦碰上,最好別加速逃跑,而是慢下來,靜下來,甚至停車坐沉海底,就是為了一個字----“靜”,利用海洋背景噪音,或許能逃過一劫,慢下來,停下來還可以減少電池的電量消耗,使藏的時間能更久一點,能躲過第一波攻擊,再躲過兩天的搜尋,基本上,驅逐艦就失去耐心了,但萬一碰上賴在那兒非打死你不可的,那必須上浮充電的時間,基本上就是乖乖投降的時刻了,這其實也是現在各國都加緊採購換裝AIP動力常規潛艇的原因,加裝了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可以2個星期以上不上浮,沒有那艘驅逐艦能在一片海域忍耐2個星期的時間去耐心搜索。

當然,驅逐艦搜尋潛艇那也是毫不含糊,這圖就是我國海軍112“哈爾濱”艦裝備的拖曳聲納的開口,加上艦上還裝備有艦殼變深聲吶等先進探測設備,這些設備是抓潛艇的高手,對金屬外殼的潛艇,反射信號是非常強的,潛艇要藏也不容易,再加上現在反潛攻擊武器可不是二戰時代亂扔深水炸彈,精確攻擊同樣適用於反潛作戰,對於裝備精良的反潛驅逐艦或多用途驅逐艦,潛艇該躲還得躲,不能不說,很多時候,潛艇就是一個深入敵陣的刺客,沒有己方強大海空力量的掩護,是難以全身而退的。


聯合防務

我是軍林縱橫!

為什麼潛艇怕驅逐艦?這與驅逐艦的定位分不開!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承擔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任務以及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其主要職責即是護航,因而反潛正是其最重要的功能!而潛艇能逃避主要取決於靜音效果和速度!

潛艇有多安靜?有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當屬美國造了,“海狼”級噪音水平95分貝,“弗吉尼亞”(原名“百人長隊”)可能還低於95分貝。其次為英國的敏銳級100分貝,“基洛”級潛艇噪音水平在110分貝左右,“洛杉磯”級攻擊潛艇120分貝,法國的紅寶石級120分貝。基洛潛艇

或許還沒有建立起聲音大小的準確概念,那麼:

70分貝,相當於走在鬧市區

85分貝,汽車穿梭的馬路上

95分貝,摩托車啟動聲音

100分貝,裝修電鑽的聲音

110分貝,卡拉OK、大聲播放MP3 的聲音

120分貝,飛機起飛時的聲音

潛艇

潛艇快嗎?一般不快,常規動力水下在15-18節左右 核動力的20節左右。

但這當中有例外。前蘇聯曾經研製出“帕帕”級潛艇,這也是迄今為止研製的世界上最快的核潛艇,最大航速可以達到驚人的44.7節(相當於82.8千米/小時)。但是“帕帕”級潛艇非常貴,有一噸潛艇一噸黃金的說法。1980年9月30日的時候,潛艇在船廠進行維修時,核反應堆受損。2010年3月5日,開始拆解。所以實際上這種高速潛艇可謂不存在。

看舷號認識不?

而二戰時許多驅逐艦速度即已超過30節。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速度輕鬆超過31節,同時裝備1部AN/SQS-53C艦首聲納,1部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 ,反潛火控系統等,更要命的是,有2架先進的SH-60B反潛直升機。你認為在這樣的配備下,一旦被其發現,潛艇有活路嗎?但話說回來,驅逐艦要是運氣不佳,被先進的潛艇幹掉,那也是完全可能的!


軍林縱橫

據我對此的瞭解,潛艇之所以害怕驅逐艦,那是因為驅逐艦主要是來對附它的,潛艇類似於現在的恐怖分子,它採用的是偷偷靠近,然後致命一擊,驅逐艦根本不值它一打,它要打的是航空母艦或基地,等重要目標,所以它遇到驅逐艦隻會逃跑或下潛,決不與其對決,要真打未必不是它的對手,驅逐艦就不同,它就是幹這個的,它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的大炮,導彈以及魚雷,還有呼叫救應的能力,它更象個偵察兵,一聲呼叫,援兵立即趕到,飛機,軍艦,乃至航母,

潛艇長在偷襲,打完就跑,一旦被發現,就跑不掉了,因為他沒有防衛性武器,靜音與下潛就是它的武器,所以潛艇的靜音是最重要的,好的潛艇,比如美國的“弗吉尼亞"級潛艇,聲音在九十五分貝,相當於摩托車發動的聲音,由於在水下聲音傳導損耗大,所以先進的潛艇互相不能察覺對方,有一年英國的一艘潛艇就與法國的潛艇在大西洋相撞,都給碰壞了,

潛艇在速度方面比較慢,跑不過驅逐艦,所以只好下潛躲避,雖然驅逐艦拿他下潛沒辦法,魚雷也不能攻擊,但可以用艦載直升機投放深水炸彈,任你潛在什深度,都能炸到你,而潛艇防護能力有限,一旦被炸,就玩完了。


縹緲孤鴻影45

首先你的問題就是錯誤的,潛艇可不怕驅逐艦!反而潛艇更容易攻擊驅逐艦 應該是所有海面艦艇都怕潛艇,單項對比的話 潛艇和反潛艦也是相互的,要說潛艇怕什麼 目前的技術水平 只有反潛機對潛艇有優勢


手機用戶51276086340

為什麼潛艇怕驅逐艦,首先要了解驅逐艦是幹什麼用的,這從它的名字就能知道,他就像保鏢一樣,當發現危險的時候,它要起到驅逐,消滅的作用,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它就是艦隊的尖兵。



早期的驅逐艦的武器裝備只有魚雷和艦炮,後來隨著潛艇的出現,又在驅逐艦上安裝了聲納探測器,而聲納探測器就像人的耳朵一樣,只要在海洋裡聽到潛艇的噪聲那潛艇就被發現了,而潛艇的航速又沒有驅逐艦快,所以潛艇就只有捱打的份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全新技術,武器也被用到了驅逐艦上,這就是潛艇怕驅逐艦的理由,


不在年輕

按照潛艇類型不同,簡單說一下我的見解吧。

常規動力潛艇遭遇驅逐艦

常規動力潛艇遭遇到敵方的驅逐艦是十分尷尬的事情。首先自身速度肯定沒有驅逐艦快,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敵方的驅逐艦沒發現自己,可以下潛後慢慢的溜掉,不被驅逐艦抓到。

常規動力潛艇雖然速度不快,不過由於沒有反應堆,噪音不高,在聲吶探測中經常能先發現敵水面艦艇。這保證了常規動力潛艇的生存能力沒那麼差。

而一旦被敵方驅逐艦的聲吶發現了自己,那就倒黴了。敵方驅逐艦的反潛直升機、反潛導彈在幾十海里外就招呼過來了。一個躲閃不及,常規動力潛艇的小身板捱了1枚反潛魚雷基本就交代了。

至於問題裡說的下沉到160米以下,因為一般來說海水在50~100米深度(各地區不同)會有一個溫躍層,溫躍層下方的水溫與上方的水溫差距很大,而且溫躍層會極大影響聲吶探測的距離。所以下潛至該深度也是為了隱蔽自身。

攻擊型核潛艇遭遇驅逐艦

攻擊型核潛艇比常規動力潛艇的水下航速快得多,而且下潛深度和下潛時間也高出不少。唯一比常規動力潛艇弱的就是噪音水平比常規動力潛艇高出一截。所以在攻擊型核潛艇發現敵方驅逐艦時,可以選擇的戰術更多一些。

首先可以直接跑路,只要距離敵方驅逐艦夠遠,核潛艇高速行駛的高噪聲也不會被發現。不以高速行駛,採用下潛後10~14節的低俗行駛的話,速度也比常規動力潛艇高出不少,而且這個行駛速度的噪音十分低,不易被敵方聲吶發現。

其次,如果核潛艇不跑路,也可以一戰。不論是主動出擊還是守株待兔在面對驅逐艦時核潛艇都不打怵。畢竟核潛艇一般來講會搭載一些反艦導彈或射程幾十公里的重型魚雷,不至於和驅逐艦的反潛武器相比輸在射程上。而且核潛艇的防護能力相對來說較好,不至於被一發入魂。曾經有過蘇聯的核潛艇進行完演習後發現殼體上插了一根反潛魚雷,外層殼體破裂但安全回港的故事。

彈道導彈核潛艇遭遇驅逐艦

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不僅體積巨大,而且水下速度比攻擊型核潛艇慢上一些。更要命的是武器系統中多半以反潛武器為主,沒有多少反艦武器。這就導致了彈道導彈核潛艇遇到敵方驅逐艦也基本無力一戰,只能早早逃走。

所以彈道導彈核潛艇這種時候多半就會採取和常規動力潛艇一樣的方式,下潛後跑路。為了實施戰略打擊而繼續巡邏。


列昂尼德圖波列夫

驅逐艦具有很強的反潛能力,但是這也是有限的,雖然可以依託反潛直升機或者其它反潛機海空一體的進行反潛,但是面對靜音順著海底洋流潛航的潛艇,驅逐艦並沒有能力一定就能把潛艇從水下找出來。而潛艇由於在水下潛伏具備的優勢,絕大多數情況下,絕不會輕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通常情況下,遇到敵方的驅逐艦,潛艇都會敬而遠之,脫離驅逐艦的偵查。關鍵是潛艇的作用是戰略性的,不會選擇和驅逐艦做過多的糾纏。潛艇出航都有自身的任務,任務才是第一位,所以遇到偵查的驅逐艦戰術上還是選擇保守,適時找機會脫離驅逐艦的搜索偵查。

驅逐艦和潛艇的關係,潛艇不一定就是處在被動挨打的位置。潛艇也有機會利用驅逐艦偵查的盲點突然對驅逐艦發起攻擊,問題在於驅逐艦也未必是單獨行動,貿然暴露位置對於潛艇來說十分危險,很有可能會雖然擊沉了面前的驅逐艦又遭到更多驅逐艦的圍攻。雖然潛艇自身有魚雷、反艦導彈等多種武器可以使用,這些武器都是為了完成任務使用的,不過驅逐艦對於這些武器卻不得不防。所以驅逐艦反潛時也未必就能那麼肆無忌憚。

事實上,在美軍與澳大利亞海軍在聯合軍演中,澳海軍潛艇就曾經利用對海底環境熟悉的優勢,成功“幹掉”了美軍強大的伯克級驅逐艦,伯克級被打的一點脾氣也沒有。可見所謂優勢和劣勢都是相對的,潛艇的任務不是和驅逐艦較勁,如同刺客和武士的對決,潛艇該跑就跑,該溜就溜。


諸葛小徹

因為水面艦艇可以長期使用主被動聲吶配合其他反潛平臺探測跟蹤潛艇,其武備航速都遠超潛艇。潛艇如果偷襲失敗就沒有任何反制能力,跑不掉躲不起也打不過。水面艦艇和固定翼反潛機,反潛直升機,sosus都是反潛網絡中的一環,缺一不可。


強弩校尉

圖注:驅逐艦自己可以探潛,同時還攜帶反潛機,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準確發現和識別潛艇目標


潛艇怕驅逐艦,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很多人或許覺得,潛艇怎麼可能怕驅逐艦?不應該啊!潛艇一不留神躲在水下,潛伏起來,而驅逐艦明晃晃暴露在水面上,一個隱蔽,一個在明處,照理來說驅逐艦應該怕潛艇才對嘛!潛艇躲在水下突施冷箭,驅逐艦隻有捱打的份兒不是?

還真不是這回事。

驅逐艦容易發現潛艇,而潛艇發現驅逐艦比較困難。潛艇最大特點是隱蔽,為此儘量降低噪音,而且必要時還要關閉主動聲吶,大多數時候只能用被動聲吶來探測周圍環境,搜索並判斷周圍是否存在可疑的危險目標。而水面艦艇體型龐大,安裝有主被動聲吶,同樣的探測設備要比潛艇上安裝的要大得多,功率、探測距離以及定位精度都要比潛艇強很多,假如潛艇和驅逐艦在一百公里左右距離內“相遇”了,此時,在潛艇還沒有發現是否有驅逐艦存在的時候,驅逐艦早已識別並發現潛艇的蹤跡了。更何況,驅逐艦在發現和識別潛艇方面,還不止主被動聲吶一個手段,通常還會搭載專業的反潛機,在更大面積範圍內進行搜潛,反潛機上面配備有靈敏度很高的磁探測儀,在茫茫大海之中,潛艇的信號特徵十分明顯,基本上很難逃過反潛機磁探測儀的火眼金睛。

早發現,就意味著早攻擊。驅逐艦發現潛艇之後,經過準確定位,繼而向潛艇的位置發射魚雷出去,潛艇水下機動速度慢,也就是十幾節的低速水平,只有魚雷速度的幾分之一,所以,水中的潛艇一旦遭遇到魚雷的鎖定,基本上也就沒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