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後期蘇聯航空兵沒有像西方盟軍那樣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

jimmywowo_zq

二戰時期,世界各國對空軍的建軍方針都處於探索階段,空軍編制、任務各不相同。日本、美國,空軍都是配屬海陸兩大兵種,執行戰術任務。德國出了個奇葩的300斤空軍統帥,號稱管所有會飛的東西,但本質上仍是戰術空軍思想。蘇聯於此類似,因為沒有航母,所以沒有海軍航空兵這種東西,空軍完全是陸軍老大哥的附屬兵種,執行的就是奪取制空權、戰術轟炸這類的任務,蘇軍終二戰都沒有裝備大炸逼。英美轟炸德國和東京轟炸揭開了戰略空軍的序幕,於是,空軍才正式進入了戰略空軍時代。所以二戰後期,紅軍飛行員的主要轟炸目標還是德軍陣地和坦克。戰略轟炸是什麼?不曉得……


惡魔的糞叉

蘇聯當時還沒有能力大規模生產戰略轟炸機。

首先,在蘇德戰場上,德國空軍一直佔優勢(哪怕是後期被蘇聯反推入國內)。蘇聯沒有制空權,造戰鬥機還來不及,不可能抽出大量磚家和資源去研製複雜的戰略轟炸機。其次,蘇聯的技術上也有不足,特別是新型發動機上,差了英美很多。就算想造,也不可能很快造出來。


故園秋

蘇聯沒有像B25空中堡壘那樣的戰略轟炸機,而且他們也沒有必要進行轟炸。

二戰中蘇聯空軍執行的主要是戰術襲擊任務,主力是像伊爾2型這樣的攻擊機。他們的空軍是為陸軍服務的,而且當時蘇聯的國力根本不允許他們去進行戰略轟炸,要知道戰略轟炸機編隊規模是很大的,當時在崩潰邊緣的蘇聯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組織這樣的部隊。

其次,蘇聯直到1943年年底才對德軍形成局部優勢,直到1944年初才完全佔有優勢。他們離德國本土太遠,而且還要飛過德軍駐地,這很危險。到了1944年,他們可以以摧枯拉朽之勢前進,完全沒有必要用轟炸機去轟炸。而且全部炸完了他們也沒得好處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