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對於《紅樓夢》都有哪些不可抹殺的貢獻?

君箋雅侃紅樓

真正的紅樓迷一定對脂硯齋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因為這是讀古本紅樓夢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紅樓夢》最早出現在乾隆年間,那時正是清朝文字獄大相盛行的世代,稍有差池便會大禍臨頭。加之當時印刷出版的昂貴和不方便,所以,最初的《紅樓夢》並沒有印刷,而是通過手抄的形式在民間流傳的。這也就是今天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紅樓夢》版本出現的原因。

雖然版本很多,但是凡是古抄本《紅樓夢》有一個特點,就是裡面除了正文之外,還有不少當時一些特殊讀者留下的評註。這在明清時期,也算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讀者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一些讀到的見解或者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就隨手寫在正文的旁邊。後來有一些很著名的評註人的評註就保留了下來,比如金聖嘆,比如這個脂硯齋等等。

明清時期,對於書進行評註的人很多,但是脂硯齋這個人名,卻只在《紅樓夢》中出現過,並且根據他在書中的大量評註,從其中的口吻、語氣和話語基本上可以認定,這個脂硯齋和作者曹雪芹是認識的,並且很可能關係還不一般。我們著名的紅學家周汝昌老先生,就固執的認為,這個脂硯齋正是書中史湘雲的原型,並且說正是和作者曹雪芹晚年生活在一起的女人。雖然不太能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脂硯齋和作者的關係還是比較近的。

所以,脂硯齋的評註,就和其他明清時期那些普遍的評註人有了區別。因為他和作者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從他的評註中看到很多文章之外的補充。也可以窺見一些作者寫作的環境已經心境,同時也能讓我們瞭解很多關於故事背後的故事。這便是脂硯齋對於紅樓夢最不同的一點貢獻吧。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對於後面遺失了的文稿內容也能作出很多客觀的推斷。我們都知道,《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文稿在流傳的過程中遺失了,這對於喜愛紅樓夢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大的損失。對於作為中國文學巔峰之作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致力於研究和推斷後面故事的情節和人物的結局,而脂硯齋的批註則在很多方面都給了我們非常明確的方向。有的甚至在批註中都直接點出了結局或者後面的情節,比如關於“茜雪和小紅獄神廟看望寶玉”的情節,就是脂硯齋明確寫出的。再比如巧姐和板兒玩耍柚子和佛手時,脂硯齋就在旁邊明確點出“姻緣”二字。諸如此類的評註非常非常多,這些都給了我們猜測遺失稿件情節的切實依據,這些都是脂硯齋對於《紅樓夢》不可抹殺的貢獻。

一直以來,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也好,一般的普通讀者也好,對於紅樓的研究和理解,都離不開脂硯齋的評註文字。除了能推測出遺失文稿的內容外,對於原文的理解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皇皇鉅著,她裡面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個方面,脂硯齋的批註,不但能讓我們對於著作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能讓我們對於中國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雲語紅樓

偶不是紅學者,自然對第一個問題無法表述。但第二個問題,卻勾起了我的一番胡思亂想。

脂硯齋的評語大多率意隨心,可偏偏這份隨手塗抹卻反映了一個不得不服的真實,這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驕傲到不屑於用那種常規的、正統的、章法十足的方式進行評論!這種不走尋常路的行為,“是真名士自風流”也!

另外,從曹雪芹的態度也能看出脂硯齋的了不起來。我記得當時這本書是無法付印的,都傳抄本,或私刻本。而脂硯齋卻有資格在原稿邊上夾入注評,曹雪芹是什麼人?是宗師,把那些寫小說的排起來,在他面前都是不敢託大的,一個人如果在一個領域內達到巔峰的話,那麼他心中的驕傲是天生的,偏偏有這麼一個脂硯齋,卻可以毫無顧忌地寫評語,曹雪芹還樂見其成。

顯然,這個人要麼才氣通達,讓曹雪芹也歎服。要麼與之極為親近,但紅樓夢是曹的一生心血,哪怕是極為親近,也不見得有資格去評說,所以,親近不是必然條件,才學讓人歎服才是關鍵因素。

說到紅學,那麼研究曹雪芹不失為一種辦法,這個叫脂硯齋的人就是最明顯的證據。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和曹雪芹,和紅樓夢距離最近的人,是脂硯齋。書裡描寫的那些故事,人物肯定是有原型的,

這個原型,曹知,脂知。

而且這個脂,不但知紅樓夢,還知曹雪芹。草蛇灰線,終於可以通過脂硯齋回報在曹雪芹身上。

因為,脂硯齋就是最大的線索!

當年看的考證文章已經有些記不清了,偏偏記著了一點,有人分析說, 這個脂硯齋其實就是紅樓夢裡的史湘雲,或者說,這個史湘雲的原型就是脂硯齋。

單憑那心胸和氣度,真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