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歷史|關於樓蘭古國的傳奇故事,你究竟瞭解多少?

由於位於西域地區的鎖鑰之地,樓蘭地區見證了歷史的風雲變幻。在樓蘭道這座歷史舞臺上,發生了許多扣人心絃的歷史事件。

樓蘭:漢朝經營西域的橋頭堡

如今,許多人往往會將“樓蘭”二字與神秘、蒼涼、悽美等詞彙聯繫在一起,甚至略帶幾分浪漫色彩。而在歷史上,樓蘭的形象並非如此。兩者之間可以說反差巨大。翻閱唐詩可以發現,樓蘭多次出現在李白、杜甫、岑參、王昌齡等詩人的作品中。在歌頌壯懷激烈的將士們的詩歌裡,樓蘭代表的多是他們準備誓死攻破的目標。王昌齡的《從軍行》中寫道: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發現歷史|關於樓蘭古國的傳奇故事,你究竟瞭解多少?

唐詩中對樓蘭的處理,自然有緣由。兩漢時期,漢與匈奴曾在西域展開激烈爭奪。而夾在兩強之間的小國樓蘭,常常只有以兩不得罪甚至首鼠兩端的搖擺以求得生存。因為樓蘭地處鎖鑰之地,且匈奴對其控制相對薄弱,所以常被漢選作突破口。

張騫鑿空之後,西域各地與中原地區的關係進入了新的階段。樓蘭需要為頻繁經過該國的使團供應食宿,導致樓蘭感到負擔沉重,開始倒向匈奴一方,與西漢作對。樓蘭的這些舉動,引起了漢朝廷的強烈不滿。於是,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對樓蘭進行了一場懲罰性的軍事行動。趙破奴在奉命出擊姑師(即車師)之前,先率兵七百攻打樓蘭。樓蘭王被俘虜後,樓蘭降漢。這是漢與倒向匈奴的樓蘭間的第一回合。

此役後不久,樓蘭又受到了匈奴的攻擊,無奈之下,只好往漢與匈奴雙方都派出王子作為人質。李廣利大軍第二次征討大宛凱旋時,匈奴曾打算攔截,懾於這支軍隊的氣勢不敢正面交手,轉而命令樓蘭攔截後面的漢朝使者。對此,漢武帝十分氣憤,便命令任正帶兵從玉門關出發將樓蘭王捕回長安。在受到責問後,樓蘭王訴說了苦衷,並願徙國入居漢地。他的話道出了樓蘭作為小國的不得已,漢武帝也予以寬宥和理解,放他回國為漢監視匈奴。

樓蘭王安歸即位後,受到匈奴的反間,又走上與漢作對的道路。他的弟弟尉屠耆降漢時,詳細報告了這些情況。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大將軍霍光派傅介子刺殺了安歸。西漢立尉屠耆為新王,賜宮女作為夫人,還把樓蘭國的國名改為“鄯善”。在尉屠耆的請求下,西漢又派兵在距離鄯善國都扜泥城不遠的伊循城屯田,尉屠耆的政權由此得到保護和鞏固。有學者認為,正是此時,漢將樓蘭國都南遷到扜泥城,直接控制了原樓蘭國都樓蘭城。

在東漢對西域的經略中,樓蘭地區仍是漢與匈奴爭奪的要地之一。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奉命率隊出使鄯善。鄯善王開始對他們十分恭敬,後卻忽然懈怠。班超判斷,這種態度的轉變,必定與匈奴使者也到了鄯善而鄯善王不知所從有關。班超帶領的36個部下,趁著大風出其不意地襲擊匈奴使者的營帳,順風縱火,一舉殲滅了百餘人的匈奴使團。此舉讓鄯善舉國震動。在班超的撫慰下,鄯善王表示歸順漢朝。

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樓蘭最終歸順了漢朝,成為漢朝經營西域的橋頭堡和重要支點。

李柏文書:折射歷史風雲

1909年3—4月間,參加了日本大谷探險隊的日本探險家橘瑞超 ,在樓蘭地區發現了十六國時期的前涼西域長史李柏寫給焉耆王(據推測,這位焉耆王是龍熙)的兩封書信草稿,同時發現的還有內容和筆跡與這兩份草稿有關的表文等文書。這組文書發表後,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隨之而來的爭論更是持續至今。

李柏曾出現在史書中。《晉書·張駿傳》記載:西域長史李柏請擊叛將趙貞,為貞所敗。經研究,李柏文書的內容與他北上攻擊盤踞在高昌的叛將趙貞的軍事行動有關。兩封書信內容都是慰勞焉耆王,看似平淡無奇,像是分處兩地的朋友間的日常問候。而在字裡行間卻透露著非同一般的潛臺詞。同一組文書中的“殘文書”都出現了“逆賊趙”等字樣,所指自然是叛將趙貞。據推測,李柏給焉耆王寫信,發生在攻打趙貞之前,他的目的是在發兵前聯絡焉耆王從對方那裡獲得消息。

對於李柏文書出自樓蘭地區的哪座遺址、寫於何年、信中提到的“海頭”是哪裡等問題,在學術界均存在爭論。然而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孟凡人所言,李柏文書的發現,給學術界瞭解混沌不清的前涼時期樓蘭史帶來了一線光明和希望。通過對李柏文書年代和出土地點的分析,可與其他前涼時期簡牘、史籍所記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發生橫向和縱向的聯繫,大致勾畫出前涼時期樓蘭史編年的輪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