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馳藍天技術為什麼車友不買賬?

用戶3497527567

說到創馳藍天(SKYACTIV),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馬自達,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關於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技術,並不僅僅指發動機一項,而是綜合的、全方位的,包括髮動機、變速箱、底盤、動能回收、自動啟停、車身、外形等等。是馬自達對一系列汽車優化技術的統稱,車身的輕量化也是藍天技術的一部分。

創馳藍天技術對於車身上進行了很多改進,當然還是基於以前的汽車製造基礎,不過還是有很多新理念和技術思路的提出,讓車身的輕量化和強化同步完成,也讓車輛的經濟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這其中包括髮動機、變速箱、底盤、車身結構等主要元件。

不得不說,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但是反應到汽車的銷量上,很多消費者似乎並不太買賬,相對於其他三大日系品牌的紅紅火火,馬自達是很小眾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今天就來揭天一下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的“本質”,實質上,其就是對老款發動機、變速箱等進行改良,將自吸發動機的效能壓榨到極限,將車身底盤進行輕量化。這就是創馳藍天技術的核心,接下來我們從發動機、變速箱、車身結構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比如發動機,通過奧托循環與米勒循環的切換實現實際壓縮比可變,最高可達到13:1的超高壓縮比,採用了電控可變氣門正時技術;不過太過於提高壓縮比,容易引起發動機“爆震”現象,為了防止“爆震”現象,優化了排氣歧管連接設計,減少各氣缸的排氣干擾,並改進活塞連桿機構,最終避免“爆震”現象。

再就是變速箱,液力變矩器內的鎖止離合採用多片式離合器結構,提早鎖止讓發動機更長時間與變速器實現硬連接,提高了傳動效率,實現了燃油經濟性與變速箱平順響應。

而車身輕量化,通過車身結構優化,改變製造工藝,多用高強度鋼板等一系列輕量化處理,在保證車身強度的情況下,讓車身達到最佳輕量化。同時,優化的懸架結構也可以提供更佳的操控穩定性與舒適性。

這種對已有技術或者原本發動機變速箱的優化、改進、改良,本質上就是改良而不是發明,雖然起了個與藍天白雲有關的名字,卻只是個名字而已,也是馬自達在堅持自吸發動機陣營裡所做的最後的掙扎罷了,但我們要看到的是,如今,渦輪增壓已經成為絕對主流,連豐田、本田也已經全面加入,老舊的自體系終將被淘汰,這是不可逆的。


汽車觀察家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提問!

對於馬自達這個汽車品牌,擁有著絕對頂尖的創馳藍天技術,但轉化到汽車銷量上,眾多消費者貌似並不太願意買賬,也就導致了馬自達在銷量上表現一直不好,相較於其他三大日系品牌的紅紅火火,馬自達是那麼的小眾,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對營銷的不重視,也許會有人說馬自達挺注重營銷,那就舉一個例子,如果經常逛各大汽車論壇的話就會發現,雖然馬自達也有部分水軍,但相比其他各大汽車品牌,數量上明顯要少很多,水軍現在已經成為了汽車營銷的一部分,能及時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這一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馬自達的營銷力度不及其他幾大汽車品牌,當然這是次要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產品定位的問題

創馳藍天的優點是什麼?那就是動力和操控,創馳藍天為了整車前後重量的配比,提高操控性,在設計上將駕駛艙後移,這樣就減小了駕乘空間,成為一大硬傷,而且運動型的懸掛調校偏硬,空間小懸掛硬便大大降低了舒適度和實用性,對於家用車來說,舒適和實用的表現非常重要

而操控性主要是在變道超車、高速過彎的時候才得以體現,就拿阿特茲為例,17.58--23.78萬元的售價區間,有購買能力的人大部分已經不是爭強好勝的年齡了,相比操控性和駕駛樂趣往往更加註重舒適性,而喜歡阿特茲的年輕人居多,購買能力往往不足,所以在阿特茲的銷量上,家裡出錢購買的佔相當大的一部分,但在眾多購車人群中,主要還是自己買車的居多,這樣一來,主打操控的創馳藍天定位明顯與市場出現了偏差,這是銷量不好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實不止馬自達,市場上主打操控的車型在銷量上都不怎麼樣,例如大眾的凌渡和CC,在銷量表現上也不好,不及速騰和邁騰,花上十幾二十幾萬,大多數人都想買一輛舒舒服服的車,而不是買一輛好玩但不實用的車

希望以上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小輝講車

日本車企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陣營。

第一陣營是以豐田,日產,本田為首的超級陣營。這三個品牌實力雄厚,車型眾多,技術儲備完善且全面。是跟大眾,通用,標誌雪鐵龍一樣的全球車企。在全世界各地都已熱銷車型。

第二陣營是以三菱,斯巴魯為首的富二代陣營。分別背靠三菱重工和富士重工兩大財團,財力雄厚可以放其任性。所以三菱和斯巴魯從來都是為所欲為,90年代拉力賽上瘋狂較勁。一句話總結:“有錢!任性!”

第三陣營就是以馬自達,鈴木為首的小資本陣營。馬自達和鈴木背後都沒有大財團支持,而本身企業規模也不夠龐大。難以與日系三強競爭。所以兩個車企都劍走偏鋒,一個在微型車,小型車市場努力奮鬥(這個市場終究不可能是主流市場),一個在運動型市場努力奮鬥(同樣也不是主流市場)。目的就是減少競爭壓力。

我個人很喜歡馬自達這個品牌,但如果真如網上雖說“馬自達才是真正造車的品牌”那實在是誇大其詞了。馬自達固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錯,但其技術儲備,技術投資研發和實力怎麼可能與日系三強,特別是豐田公司相抗衡?提問者馬自達創馳藍天這麼牛,為什麼銷量不佳。我想說的是,這個銷量馬自達自己都很滿意,根本沒有所謂的銷量不佳。要說技術牛逼,20年前豐田公司就極具前瞻性的研發出了油電混動,直接領先其他車企20年以上,這才是真正的技術牛逼。技術是需要資本的,豐田本身就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車企,沒有錢何來技術?你以為那些研究人員真的可以為了夢想不拿錢辦事兒?真這麼想就太幼稚了。

馬自達主攻市場就是各個級別的運動型車,銷量不如主流家用買菜車很正常。並且馬自達銷量也在逐年走高,馬自達公司自己都非常滿意。題主就不要再為馬自達“抱不平”了。這本來就是人家的公司策略,避免競爭,只賺小部分錢。


帥就一個字但TM卻跟我一輩子

首先我們要了”解創馳藍天技術“的本質:就是對老款發動機、變速箱改良,車身底盤結構輕量化,將自吸發動機效能壓榨到極限,僅此而已。

首先我們來看他都做了些什麼?

A:發動機效能改良:通過奧托循環與米勒循環的切換實現實際壓縮比可變,最高可達到13:1的超高壓縮比,採用了電控可變氣門正時技術;不過太過於提高壓縮比,容易引起發動機“爆震”現象,為了防止“爆震”現象,優化了排氣岐管連接設計,減少各氣缸的排氣干擾,並改進活塞連桿機構,最終避免“爆震”現象。

B:變速器部分優化,液力變矩器內的鎖止離合採用多片式離合器結構,提早鎖止讓發動機更長時間與變速器實現硬連接,提高了傳動效率,實現了燃油經濟性與變速箱平順響應。

B:車身結構輕量化處理,優化的懸架幾何提供更佳的操控穩定性與舒適性。

上述三項就是”解創馳藍天技術“的內容,其實就是對老款自吸發動機、變速箱改良,車身底盤結構輕量化,僅此而已,本質上就是對自家發動機、變速箱、車體結構進行優化改良,並不是發明創新,起這麼誇張的的名字其實跟藍天白雲沒什麼關係。

這種對已有技術或者原本發動機變速箱的優化、改進、改良,本質上就是改良而不是發明,不要以為有個誇張的名字就能改變還是那個物件的本質,其實本田的”地球夢“(現在已經變成了”積碳夢、剎車夢、機油夢“了)、豐田的”I-VVT“都是差不多一樣的,雖然他們各自起個不同的牛哄哄的名字罷了。事實上他們是在堅持自吸發動機陣營裡做最後掙扎罷了,為了把這些老舊的產品賣出去,賺最後的一點高額利潤而已;電動、新能源終將代替老舊的自吸體系,這是不可逆轉的。

其實對發動機變速箱及車身優化這是每一個車企都在做的事情,奔馳、寶馬、大眾、奧迪、通用、雪鐵龍都在反覆改良自己的發動機技術,但他們改良之後只是在說明上介紹一下做了什麼改良,只是註明第幾批或者第幾代發動機;其他車企集團都是對完全創新的技術起一個全新的名字,優化改良自家已有的發動機等只是註明批次代號不同而已,不會大張旗鼓的起一個”天空“、”宇宙“、”外星“、”新物種“這類胡吹亂侃的不著邊際的名字。

瞭解了馬自達創馳藍天、本田的地球夢、豐田的I-VVT的本質,我們還要想一想,你買了這樣所謂加載著這些改良技術的自吸發動機CVT變速箱的一款車,你會用到嗎?答案是,大多數情況下,不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特點就註定了你在低速或者低轉速的情況下,不可能用到這些日系所宣傳的強悍的能量,除非你在極限駕駛、極高速操控下才會體現出日系所宣傳出來的能效,但是CVT變速箱的承受力有限,不可能承受你長時間劇烈駕駛高轉速發揮出的能效,所以這種高效能應用只能是曇花一現。

自吸發動機只有在最高轉速的時候才會有最好的扭矩轉速輸出,平常根本發揮不出優勢,再改良也只是在極高轉速下實現更好的效能,平常開車根本用不到;那麼日系紛紛在幾年前就開始大力宣傳又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為了賣車,為了銷量。

德系、歐美不斷地在推出新技術,發明新設備並不斷地應用到汽車上,讓我們用車更加便利、更加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讓我們更安全、汽車也更智能,我是不可逆的趨勢;本身就是靠仿造起家的日系汽車企業本身技術實力及儲備遠不如歐美,為了在市場上更好的銷售獲取利潤,那麼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投入巨資大力研發、創新,在科技創造上走在前頭;二是對自身技術進行改良,壓榨老技術的爭取更多的市場利潤;很不幸,第一條路日系並不佔優勢,因為日系的對手們已經遠遠的走在了前頭,大眾多年來投入的研發資金是全球車企集團之最,推出並應用新技術的速度極快,當日系還在拿著自己的發動機研究改良的時候,大眾在這前後十五年當中,前後在大眾車系上推出新車型平臺化概念並應用了從感應落鎖、LED、ESP電子制動系統、防撞鋼樑優化、車道偏離輔助、碰撞預警、LED及激光大燈、霧燈、四門一鍵升降、渦輪增壓、空氣過濾、四區空調、電動尾門、液壓升降、空氣懸掛、紅外夜視系統、抬頭顯示等等,都改變了我們對汽車功能的認知,並引領汽車的科技創新潮流,從渦輪增壓、雙離合變速器改變汽車市場格局,到投入巨資研發交通擁堵輔助系統、自動保持車距及自動轉向保持車道行駛系統、第三代自動泊車系統與遙控泊車、感應自動剎車系統、新人機交互系統Car-Net與MirrorLink、雙向手機互聯、 MirrorLink手機投射功能系統、渦輪增壓小排量化、 全電子化控制系統等等,正在逐步改變汽車市場的革命性技術,當然奔馳、寶馬、通用也在全力研發類似系統,只是規模沒有大眾這麼大,應用這麼快罷了,你只要看看最新應用在奧迪A8 2018款科技技術就知道了,這才是汽車市場的未來。

我們為什麼要一個即將退出市場的平時用不到的技術買單呢?無論他起了多麼秒天秒地秒空氣的名字。


暖風悠揚

創馳藍天技術並不能讓阿特茲大賣,昂克塞拉也是穩居二線,本身這款發動機的技術特點確實挺有意思,超高壓縮比和超低油耗的宣傳挺有意思,但是剛剛創馳藍天國產的時候,4S店的保養費用報價是必須全合成機油:單次七百元!這兩年才算是允許半合成機油的使用,但是高壓縮比發動機能否長期使用半合成機油還需要觀察!

馬自達的沒落和發動機關係不大,這幾年馬自達呈現出下滑的趨勢,產品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低,難以複製當年依靠一款馬自達6和眾多B級轎車相抗衡超過十年的輝煌時代了!

顏值高,但是後排空間小,操控性好但是噪音高的特點讓旗下幾款轎車產品難以吸引家庭用戶的關注。昂克塞拉和卡羅拉、軒逸以及速騰相比,更適合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或是二人世界,所以受眾面偏小也導致了銷售量偏低。能維持在一萬臺的月銷水平已經是相當難得的成績了!

創馳藍天發動機本身的不足也在使用一段之後開始爆發,再檢查一些跑了兩三萬公里的二手阿特茲的時候,這些創世藍天發動機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這也是消費者不太買賬的原因!

放棄了口碑不錯的MPV,轉而投向SUV市場,但是後排空間和同級別車相比並不佔優,而軸距確不短,這就是馬自達汽車的特點!


海闊試車

作為一名資深馬自達車主我來說說,馬自達在技術和發動機節油外形,絕對是無話可說,但這哥們軸啊,只想著他那倒黴轉自發動機,他才不研究市場。重要的事說三遍,馬自達後座太憋屈了、太憋屈、憋屈啊,人多開長途我從來不敢開馬自達,都是和同學換他的奧德賽,否則後座的要瘋不可,後座只能坐未成年人,還有他的噪音處理的太差了,發動機冬天啟動別人還以為是柴油機,但開起來還好,風燥太大開個幾百公里睡覺做夢兩耳都嗡嗡響。估計就是這三點讓大部分國人望而卻步,但是反過來說,這車是真省心,我的車有10萬多公里了除了輪胎電池就換過一個後剎車燈,平時就正常5000保養,更換機油三濾清洗節氣門,目前三元催化都沒洗過一切正常。


我無所謂的啦

馬自達沒搞清楚中國人要什麼車。

中國人買車看後排,看軸距,如果不是買緊湊型車,誰都希望買長軸距,後排配置高的車,至於操控性,中國人不太在意,道路辣麼擁堵,操控性再好能咋滴?你還能飛呀!還不是老老實實的排長龍。

至於省油,我告訴你,在中國就沒有省油的車。因為啥,就因為擁堵。舉個栗子,哈爾濱,當然有點極致,畢竟是中國的首堵,一次在二環開車,24公里開了一個半小時,消耗了12升油,那真是龜行都形容不了,是蝸牛行,三五米就起停一次,為防加塞還得急起急剎,剩餘里程噼裡啪啦地掉,開空調汗都直冒,平時高速上5個油就呲呲跑的車,油耗楞幹到50,你就說能省油嗎?標準狀況的油耗根本代表不了中國城市擁堵油耗,在中國城市裡辣個油耗根本沒意義。

給馬自達提個建議吧。

第一大改款,軸距超過3米,後排什麼通風加熱按摩娛樂遮陽簾都加上,中國人好這個,能開軸距2米8的就不在乎3米能不能倒車入庫。

第二,放棄汽油車,那個創馳藍天在中國城市裡就是個渣,沒個十五六個油你就別在中國城市裡開。中國城市油耗與車重成比例,與擁堵成比例,與你那個創馳藍天沒啥關係,千萬別拿那個當回事兒,想想,缸壓18得用98號油,算算多少錢一公里就明白創馳藍天省不了啥。把創馳藍天用在油電混動上,只有油電混才能在中國城市裡把油耗控制在7個左右,汽油車根本控制不了。雅閣咋樣,汽油車什麼阿特金森,在中國城市裡都是渣,省油是瞎扯滴,但它的油電混是真省油,就是電池大佔空間,配置低,連後排加熱都沒有,再有,就是他媽貴的有點扯。


宏業007

首先這麼提問的人應該是沒有充分了解創馳藍天技術的核心內容。創馳藍天技術是對車身、地盤、發動機及變速箱全面從零進行研究的技術。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應該先到汽車之家看一看搭載了創馳藍天技術的阿特茲、CX-4等車的口碑排名,兩個車型都是常年佔據第一的位置,請問“不買賬”的信息從何而來?另外,阿特茲和CX-4自打上市以來價格穩居日系車前茅,始終不降價的情況下銷量卻穩步提升,“不買賬”的話車都賣給誰啦?




從技術方面我只簡單說其中三點,雖然內涵不止這麼點。

一是創馳藍天發動機,業內效率最高的民用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之一,且不說什麼雙循環切換、4-2-1排氣,只說效果,那就是:同時兼顧了油耗、動力、低扭需求(NA機動力輸出線性的種族天賦就不說了),除了本田地球夢可堪一戰,同級歐美系的渦輪簡直是小孩子的把戲。


二是創馳藍天6AT變速箱,依靠小型液力變矩器,多片式大範圍鎖止離合器,再配以一套極其優秀的換擋邏輯,最終的效果就是:超快的換擋速度(變速箱有學習能力,如果你的駕駛風格比較激烈,變速箱絕不思考人生;如果你的風格比較溫柔,變速箱也會相應有所調整)、超越手動擋的傳動效率和省油效果、以及頓挫感很少的行車體驗。

三是創馳藍天車身,什麼輕量化設計、安全結構設計、高強度鋼應用都不用多提,只看結果:從問世起,所有采用創馳藍天技術的馬自達,包括馬3(國內昂克賽拉)、馬6(國內阿特茲)、CX-5,全都拿到了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最苛刻的頂級安全評級TSP+,而且三款車是13、14、15、16和17年每一年都拿了。


走自己路的神犬布丁


因為那麼多的“車友”並不瞭解創馳藍天有多牛。

這麼回答看似在用問題本身來回答問題,但是親們你仔細想想,你覺得創馳藍天是什麼???聽到最多的答案就是馬自達的省油技術。真相絕沒有這麼簡單。

2015年買的阿特茲2.5至尊版,主要原因除了阿特茲本身很優秀外(造型,配置,性能pk掉了蒙迪歐和雅閣),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我瞭解到了創馳藍天有多厲害。

我大學是學機械的,深深地知道汽車這種機械的東西,一定要有真材質料的技術才值錢(順便吐槽下國產車,我承認外觀內飾進步飛快,但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方面還是差距太大,難怪國家鼓勵開發新能源,這樣才有希望彎道超車,😖扯遠了扯遠了)

馬自達的官方網站上的創馳藍天講的是真好,遇到跟“不懂車的車友”吹牛b時候時不時的就要去它官網翻翻,推薦,不只有創馳藍天還有魂動設計等等好多幹貨,造車理念講的最棒的一個車企,我喜歡。附上鍊接http://www.mazda.com.cn

扯了這麼遠,該說說創馳藍天是什麼了。上一張圖吧。


清晰明瞭,四個基礎部分組成的技術群。不單單是節油,而是可以兼顧到駕駛樂趣和環保安全的整體技術。具體細節強烈安利馬自達中國的官網,乾貨多多的。

最後我想說,最近汽車之家出了阿特茲跟全新凱美瑞的對比。結果實力打臉號稱宇宙第一熱效率(40%)的凱美瑞。還是上圖說話。


文章地址我也貼出來,不信可以自己看https://m.autohome.com.cn/share/article/911938?from=pc。

這個測試結果,只能看出動力總成技術有多牛。其實車身和底盤也相當厲害。比如創馳藍天的車身,相當安全,再上圖

我查過阿特茲的,全球都是五星的安全成績。

操控沒什麼圖可以上了。我作為車主,可以說每天開車都是享受,我願意為阿特茲代言。

說了一大堆總結下來,創馳藍天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明白的,更不是哪個車企一天兩天就能追的上的。創馳藍天,很牛,不只是省油,還有動力操控安全,這些都是開車每分每秒都要用到的性能。車友們,不做車盲,從學習創馳藍天開始就不錯ꉂ ೭(˵¯̴͒ꇴ¯̴͒˵)౨”。創馳藍天為什麼不買賬?因為願意動腦去真正研究汽車的人少哇😭


陰陽師界車神

從理性的角度說明一下,車友不買賬的並不是“創馳藍天”技術,而是人與車合不合適的問題。

我們試著問一下,為什麼找對象需要門當戶對?要求對方具備什麼樣的條件,自己就需要有對等的條件去支持自己的要求,否則就不容易和諧。

馬自達的定位是年輕、運動,是講究駕馭感的車型,因此其空間、靜音與舒適性就會有一定的犧牲。這就排除了有商務需求的人群,排除了對空間要求比較高的人群,也排除了年齡偏高成熟穩重的人群。如此,市場就大範圍縮減了。



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更不是馬自達擁蹙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卻是馬自達,這家死心塌地研究技術的公司自己給自己畫好的圈,是有意為之。

有的車企貪大求全,有的車企獨佔一隅,大有大的好處,小有小的優勢。

從市場的整體銷售數據看,馬自達的成績已經足夠優秀了,旗下CX-5、CX-4、阿特茲、昂克賽拉四款主打車型,都在各自的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