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應該從幾年級開始準備?

沙漏92798946

對於小升初擇校,準備工作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選擇。你不能阻擋或怨恨別人的選擇太早,因為能影響你孩子的人很少。你更沒有必要因為別人六年級才開始準備,你就覺得別人有問題。


我的建議是從三年級開始。

事實上,我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早開始的認識誤區

1.很多人會認為過早讓孩子接觸奧數會讓孩子喪失童年的快樂。

我們會引導,會教育,我們怎麼可以確定孩子學奧數就不快樂呢?很多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並對學習樂此不疲的大有人在啊。

2.也有不少家長會擔心過早學習高難度課程,會導致孩子壓力過大,智力發育不夠。

我們承認有一部分孩子屬於天資過人,天生聰明,自然適合學各種高難度課程,以後參加數理化各種大賽,為保送清華北大等985大學做準備。

但是更多的孩子屬於後天培養,由興趣驅動的學習,很多所謂天才和狀元,只不過學習提前了幾個進度,小學已經基本學完初中課程,初中時已經能應對高中課程。


到底是提前學習,未來更輕鬆快樂,還是按部就班學習,孩子更輕鬆快樂?

你的孩子只有一次小學,只有一次中學。有的人卻見過無數孩子的小學和中學時代。

目前的中學教育,壓力有多大,只有三類人有切身感受:

一是中學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他們最清楚學生有多辛苦,很多上班族,你的辛苦和中學生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二是中學生,他們幾乎是全年無休,除了上課,就是去上課,補課的路上。每天睡眠能保證六小時已經謝天謝地。

三是中學生的家長,有多少家長,陪到孩子睡了才能自己睡,還要比孩子起的早,背一背孩子的書包,那重量堪比旅行包,作業做到凌晨,上課犯困是常事。


除非孩子可以出國

除非孩子就走職高路線,大學就上職業學院吧。

除非孩子就講究上個專科算了。

除非你還有更好的選擇。

不然讓孩子早點開始準備小升初。

本質上是讓孩子中學六年變得更輕鬆快樂。

提前學習,是在高考制度根本改革前,真正有效的減負方式,雖然看上去像增負。


許老師數學課堂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很樂意分享下自己的見解。

1、不需要家長式準備

何為家長式準備呢?自己教過太多學生,也見過太多學生,一提到六日,馬上想法多多,最明顯的就是各種二課班。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 都可以理解。可以,作為家長有真正地徵詢過孩子的意見嗎?你知道,孩子們六日的狀態如何嗎?儘管孩子們不得不屈服,不得不去上二課班,可是,他們的心卻不在那兒。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是這樣的,越上二課班,成績越沒有明顯提高。可能,唯一的滿足,唯一的安慰,就是作業錯誤率降低了。

個人覺得,沒有跟孩子商量過的二課班,意義很微薄。所以,個人建議,請不要將家長式準備強行塞給孩子。

2、壓力背後不一定就是動力

我們常說,有壓力就有動力。這種情況,是對於成人來說的,或許初二以後的孩子更懂得些。試想下,現在的孩子,特別是小學生,他們何曾真正體驗會壓力呢?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回到家後,享受的是何種待遇?你再看看周圍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四五年級的孩子,連自己整理書包的事情都做不利索。

這樣的事實,你給壓力,會有動力嗎?

這個問題很值得商榷。當然,這也不是說不要壓力,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得給適合的孩子一些壓力。

有一些被寵慣的孩子,不適合給壓力。因為,他還沒有承受壓力的能力,或者說,還從未承受過。所以,如果非那麼做,很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情況。

3、順其自然是王道

作為老師,我想替同行們說幾句。何時準備小升初,其實家長著急可以理解,畢竟現在很多家長都這樣。然爾,我想說的是,只要孩子在學校裡把課堂把握住了,能跟上老師的節奏,那麼,小升初是沒有任何壓力的。如果說,您非要一個具體的答案,那麼我想說的是,六年級可以做些適當準備。

有人說,到了六年級就太晚了。個人完全不贊同,對於孩子而言,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孩子,很少有持續堅持下去的毅力,特別是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如此漫長的過程,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

所以,我要說小升初,順其自然是王道,即便真想做準備,六年級時開始足矣!不過,方法對了,才是關鍵!


說文寫作

這個我還是有些發言權的,我家老大去年小升初,上了本地最好的一所學校。說到這個話題還是看目標,目標定位不一樣,準備的時間和階段操作手法也不太一樣。

|定目標

1.如果您崇尚快樂童年,靜待花開,那麼大可不必糾結。經濟實力一般跟著政策走,目前無非要麼直升,要麼派位;經濟實力強讀私立外語學校將來走出國路線也是一種選擇。

2.如果您想給孩子擇校,當然主要是指民辦學校。那麼個人覺得要根據民辦小學歷年的政策,培養目標,師資以及管理方式等來綜合衡量,最終給孩子定位什麼層次的學校

3.公校擇校,主要是特長生,其他的比較少(您懂的)

|準備時間

擇校,總的來說我個人建議(尤其是定位頂尖學校的)3-4年級的時候開始準備比較從容。有幾個理由:

1.1-2年級太早,一是孩子學業方面區分度不大,個人興趣和特長未必完全挖掘出來,這個時候定目標變數太大;

2.3-4年級結合孩子的學業,特點和特長可以定個大致的目標;

3.定了目標後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和衝刺。

4.5年級開始準備小升初衝刺,會被動點;衝上一線可能性很大,但頂尖名校機會小。


康爸說數學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吧!我家去年經歷過小升初,所以各種滋味我也最能理解,也希望我的看法能給你一些幫助。

每年的小升初可以說不亞於高考,每個家長都穿梭在各個輔導班的路上,孩子也是做完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去趕各個輔導班,有時候看著孩子那麼辛苦,作為家長也在糾結,報與不報?報什麼時候最合適?個人覺得三年級開始最合適,當然如果對孩子的學習特別自信的話四年級也不晚。小升初考的就是題量和題外知識,畢竟為了選拔優秀生源每年的小升初題型也在變化,說句不好聽的話得上至天文下之地理,所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很重要。語文考的就是理解能力和寫作,平時可以多看一些課外書,增加他的閱讀量。奧數這個就要報班了,小升初會出一部分,當然不是全部,這個建議三年級報,剛開始接觸比較簡單,孩子也容易理解,為以後越來越難的題型做好準備。英語就是語法部分和單詞量,這個平時一定要多讀多背,這個可以晚些報班。不過小升初考試我們這都考了新概念二了,像外語類學校的都會出,不過我個人覺得把新概念一掌握紮實比啥都強!因為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貪多嚼不爛。除非有的孩子接受能力特別強也可以考慮再學深一點。

這只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希望可以幫到你。也祝願孩子小升初考取好的成績。


一路繁華的夏21

先上結論: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四年級或者五年級開始準備小升初都是合理的。

一、背誦內容需要提前準備

不少初中名校小升初試卷中會出現文言文、古詩詞、文史綜合等內容。語文是需要平時的積累的,有些需要背誦內容需要長時間的去準備。為了避免“臨陣磨槍”,四五年級開始注意這方面內容可以讓以後的複習工作更輕鬆些。

二、高年級學習內容難度增加

四五年級的學習難度明顯高於之前,這時候孩子很有可能開始“定型”,如果這段時間放任不管,到了最後的複習階段也是比較難追趕上來的。

三、讓孩子有意識地轉變學習方式和態度

到了四五年級就可以開始嘗試學習態度和方法往初中的方向轉變了,因為學習方法的轉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孩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甚至自學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早做這方面的準備的話不僅僅是對當下學習知識有幫助,對升入初中之後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早作準備可以為選校做參考

如果參加輔導班的話,裡面的老師對小升初考試都是有長時間的經驗的。我兒子在上課的卓越教育裡面的老師就有十分充足的經驗,可以通過分析試卷評估學生的水平。那麼早早準備的話可以為以後學校的選擇作參考,也可以根據目標院校有意識的提高自己對應方向的能力。

小升初不僅是個跨越還是一座橋樑,在四五年級就做準備的話會大大減小孩子的升學壓力。


漪藍軒

看孩子的水平和你的目標吧。

如果孩子智力水平理科屬於第一檔次,我覺得三年級就應該開始。四年級開始參加比賽,六年級參加市的比賽,拿到一等獎,進頂級初中。比如廣州市,華附每年有80個這樣的名額,屬於頂級智力水平的學生。

第二檔的學生呢,應該考慮頂級民辦重點初中。這類要求有全面的能力,語文要有閱讀量,英文要有閱讀能力,數學要拓展。這種一般五年級開始比較妥當。

第三檔學生,普通公辦重點班,或者稍好的民辦。這類我覺得不大需要額外準備了,學好學校的就行。保持在班上前五,基本就可以了。

其他檔次的,建議就不要去折騰了。如果在小學時期,在班上你也做不到前五,除非逆襲,初中有競爭力的可能性就不會很高了。中下水平的學生,讀書讀到高中,跟前面那些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除非這孩子非常自覺刻苦,小宇宙非常強大。


春暖花開003

現在很多人討論三年級現象,認為三年級會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我不同意他們的觀點,我堅持認為四年級是成為孩子成績下滑,兩極分化嚴重的階段。所以,如果你的城市有小升初壓力的話,從四年級開始準備最好。

我是數學老師,我認為你只要輔導數學就可,因為語文是拉不開差距的,平時讓孩子多讀多寫多記多練習,語文就不會太差,關鍵是數學。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開始學習小數加減法、乘除法、方程,這都是特別難的,檢驗孩子計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關注我,會有更多的討論。


生活or萬象

作為六年級的老師,如果班裡多些有您這樣的家長,我會感到很幸福的!

小學初中的學科知識是有聯繫的,不存在斷崖式的知識。所以從六年級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提示就可以了。

不用特意給孩子報什麼班了,沒必要,真的。


唐老師說

這樣看在什麼地方,如果只有劃片派位,那就努力學好學校課程和藝術,體育特長,這些到中學基本沒有時間學了,小學一定要打好全面基礎。

如果要應對小升初,大三甲,小三甲。那就要打好文化課基礎,數學,語文,英語,要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