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雍正王朝》中,沒有索額圖和納蘭明珠的身影?

小謝也有大夢想

《雍正王朝》雖冠名以“雍正”,但卻並非單純講雍正朝的事情,而且在前面有很多鋪設,演繹了不少康熙後期的情節。不少“清史粉兒”都有一個疑問:在《康熙王朝》中叱吒風雲的索額圖和納蘭明珠怎麼從未現身呢?

要解答這個疑問,還需從電視劇的情節講起。這部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是據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開始的情節是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知道了這一時間節點,再來看索額圖和納蘭明珠的情況:

索額圖已於康熙四十二年被康熙處死

作為康熙朝的索額圖,可謂權傾一時。但是,他最不該做的兩件事,結黨營私和參與皇太子之爭。關於黨爭,康熙原本還念其有功,打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索額圖後來在眾皇子中攪和,暗中參與皇位爭奪,算是惹惱了康熙。

於是,在康熙決心除掉索額圖,將其圈禁宗人府,並很快下旨將其處死。據說索額圖死得很慘,是被活活餓死在宗人府的。因此,《雍正王朝》中並無索額圖的身影。

△索額圖

納蘭明珠在康熙四十六年時,正躺在病床上苟延殘喘

明珠曾與索額圖展開激烈黨爭,不過算是得以善終。但其在康熙二十六年時,便因結黨被康熙重懲。儘管隨後又被委以官職,卻始終不再得勢。到《雍正王朝》情節展開的時候,明珠已經是72歲高齡,病得像一根朽木一樣,絲毫沒有任何作用了。而且,在康熙四十七年時,即電視劇情節開始後的第二年,便一命嗚呼了。

這部電視以“雍正王朝”為名,儘管涉及到了不少康熙年間的事情,卻也不會無限制的延展開來,將老得不成樣子的明珠搬上熒幕。

△納蘭明珠

所以說,《雍正王朝》中沒有索額圖和納蘭明珠,是因為當時二人一個已經死去數年,另一個則正躺在床上等死。


我是老臘肉碣石樵子,希望與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學習!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補充。


碣石樵子

對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就是畫時空軸,先看時間,再看空間,不同人物之間有沒有交集。接下來再分析其中的關係。

索額圖和明珠是康熙朝中前期的重要大臣,但都因為“犯錯誤”被拿下了。

索額圖 1636年-1703年

康熙四十年(1700年)九月以年老申請退休,四十二年(1702年)以罪被圈禁,次年死。



納蘭明珠 1635年—1708年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復職但已是靠邊站的閒散人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電視劇《雍正王朝》的第一集劇情: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暴漲,十幾道河堤缺口,上百萬災民流離失所。

所以當電視劇情節展開的時候,索額圖和明珠已經不在人世了。



但補充一句,《雍正王朝》中很多情節都是不符合歷史的,比如張廷璐一直活到乾隆朝,並沒有科舉舞弊被腰斬。


幾葦渡

索額圖:滿清正黃旗人,康熙年間的權臣,康熙繼位初,幫助康熙除掉鰲拜;代表清朝簽訂《尼布楚條約》;從征剿滅葛爾丹叛軍的戰役;最後因參與太子之爭,被圈禁宗人府,最後餓死(1703年)。

納蘭明珠:滿族正黃旗人,納蘭性德的父親,康熙年間的權臣,主要貢獻就是撤三藩、統一臺灣等。後因朋黨之爭被罷黜,雖被官復原職再無重用,1708年病故。

雍正繼位時間是1722年,這兩位早已去世,根本不可能出現在雍正王朝裡,況且雍正王朝雖然說了康熙年間的事情,但那都是康熙晚年了,這兩位已然不受重用了。


矛盾體160202925

這個問題在當時我看《雍正王朝》的時候也曾經有過疑問,因為我當時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連著看的,這兩部劇中魏東亭為啥結局不一樣?為啥都是康熙年間的事情,裡面的人物尤其是大臣為啥都不一樣、李光地、索額圖、明珠啥的咋都沒出現?帶著這個疑問我曾經探尋過答案,以下是我的意見:

1、如果你看《雍正王朝》仔細的話,會發現開頭就提到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康熙召群臣皇子答對。康熙四十六年,是1707年,而查看索額圖的履歷,在1703年圈禁於宗人府,並在此年餓死。而明珠在1688年就已經被排擠出權力中樞,之後官復原職但不再受重用,於1708年去世。這兩個人物在康熙晚年已經死的死,失勢的失勢。

2、《雍正王朝》的主角是雍正,所選取的康熙年的歷史也是主要表現雍正是如何一步一步上位的,這個背景是黨爭趨烈,九子奪嫡白熱化,主要矛盾在太子和老八,老四和老八,索額圖和明珠一個屬於太子,一個屬於大阿哥。而電視劇刻畫的太子就是兩次廢立,太子第一次被廢是在1708年,此時索額圖早已死去,和電視劇的重點中心沒有關係。生活不會放過一個角度,但是電視劇需要專注一個角度,對主線沒有幫助的則忽略。

個人意見,歡迎大家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因為康熙中期這兩貨就被雙開了,電視劇雍正王朝已經是康熙後期了。

首先出於史實,明珠於康熙二十七年因御史郭琇疏劾被罷,後病逝。索額圖於康熙四十年九月,以老乞休,四十二年五月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於拘所。雍正王朝開始的時候就康熙46年了?所以沒有這兩人。出於尊重史實的需要。沒讓他們出現。



而從小說來看,康熙王朝主角是康熙,所有的人物角色都是為康熙服務的。索額圖和明珠的出現就是為了給康熙的人物形象增加魅力的。而雍正王朝主角是雍正啊。你把索額圖和明珠放過來,幹啥。康熙王朝出現索額圖和明珠有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突出黨爭這個問題。而雍正王朝最大的問題是皇位爭奪。所以不適合出現。


當然以上都是我的猜測。真實原因,你得問問二月河先生了。


萌萌噠的魷魚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因為雍正王朝所反映的時期索額圖和明珠一個死了,一個廢了。


索額圖死於1703年,在宗人府內被活活餓死,而這一年是康熙四十二年;明珠死的晚一些,在索額圖死後五年,也就是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去世,比索額圖好一點的是他是自然死亡。但在康熙二十七年以後,明珠基本就沒有了實權,成了個吉祥物。

而雍正王朝開篇是康熙四十六年,這一年,索額圖已經嚥氣四年,明珠也已經百疾纏身,離大限不遠了,更何況此時的他在政治上和一個死人也沒太多分別。



所以,《雍正王朝》沒有必要寫明珠,更不應該寫索額圖。如果出現了他們,反倒顯得編劇業餘了。


青言論史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該劇開篇就說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黃河發大水事件,索額圖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開始調查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索額圖被圈禁而死。而納蘭明珠這個時候早就遠離了朝廷,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並且病痛纏身,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所以,《雍正王朝》一劇未出現明珠、索額圖的身影,確實很正常。



索額圖不得不說對大清做了很多貢獻,在鰲拜專權的時候,康熙和孝莊看上了索尼這個輔政大臣,和他們綁在一起,娶了他的孫女做皇后。索額圖本人輔佐康熙擒拿鰲拜,穩定了朝廷,深受康熙信任。後來又作為欽差簽下了《尼布楚條約》,功勞也是蠻大的。對於他跟太子密謀,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太子一黨,太子如果不能當皇帝,他的下場自然不會好。可是死後卻被康熙稱為“大清第一罪人”,實在有些過了,對他也是不公平的。



對於明珠,他死於朋黨之爭,犯了帝王的大忌,但是這個人肯定是一個忠臣,在康熙這個明君之下也是非常出彩的,他為他的朝廷幾乎付出了一生,隨著多爾袞的倒臺,他的家族受到重創。為了家族的復興,他也承受了很多罵名。但是他的功績不可抹滅,他在三番強大的時候上書撤番,在收復臺灣的時候深入敵區,但是最後因為被廢,得不到重用,抑鬱而死。所以《雍正王朝》中看不到索額圖和明珠的身影。


典解歷史

只以電視劇而論,這兩位在雍正王朝中沒什麼事,雍正王朝主要是表現雍正如何上位,如何治理國家這幾件事,如果把這兩位安排進來,場面將會變的複雜,很難處理,稍一不小心,邏輯、情節等將會很混亂,而且可能會有矛盾,而且還會讓原來的主要線路、情節被淡化,這對於強調故事曲折矛盾的小說而言,是有害的。再則,在康熙王朝中,這兩位已經被收拾了,雍正朝沒他倆的事,才是對的,如果兩位出現了,就說明雍正起用了兩位——如果還沒死的話,不然就應了鄔思道那句話:是前朝皇帝抓錯了,還是當朝皇帝用錯了人?


Jungle20168542397



雍正王朝時期,索額圖和明珠已經死亡,肯定沒有他們的身影,就連背影也沒有了。

索額圖和明珠是康熙朝早期倚重的兩位大臣,他們參與了康熙前期的所有重要活動。但是,在政治生活中,他們的勢力也是不斷膨脹,康熙為了平衡朝野,掌握大權,先後拔除了他們的勢力。



索額圖是索尼第三子,以不是嫡長子的身份進入政壇,最後混的很好,說明他是有政治才能的。索額圖一家深受康熙恩寵,其侄女是康熙的孝誠仁皇后。他最後也是因為參加皇太子謀逆案被罷官,圈進宗人府,最後死因蹊蹺。



納蘭明珠比索額圖更早失勢,在康熙二十七年因為賣官貪汙事發,被罷官,後雖復官,已不得恩寵。他和康熙家的關係很複雜。他的先祖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勢不兩立的,後來投降愛新覺羅氏,互相通婚,他也算康熙的姑父。明珠的政治悟性比索額圖高,所以他雖不得勢,但是可以頤養天年。他的後人也比較出色,出了個納蘭容若這個天才高手。



風舞鷹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