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士兵戰敗回國後受到了怎樣的待遇?

瀟泊兔

說來不可思議,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分批被遣送回國的日本兵,別說受到我們想像中的優待,就連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證。他們各自經歷了悲慘的遭遇,要不是後來得到美國的援助,這些戰敗士兵的待遇不可能得到改善……


一,戰後初期,日本兵的不同遭遇。


1.精神摧殘,選擇自殺。


在各種抗戰神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日本兵為效忠天皇刨腹自殺的場面,對於從小接受軍國主義思想薰陶的日本民眾來看,這些戰敗的日本兵沒有戰死沙場卻安然無恙地回到日本,絕對是非常恥辱的事情。


他們回到國內之後,幾乎遭到整個社會的鄙視和唾棄,甚至連家人都不願讓他們進家門。有些日本兵徹底絕望,乾脆以自殺的方式了斷精神上的摧殘。這些沒死在戰場卻死在自己家鄉的日本兵,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2.生活窘迫,淪為乞丐。



戰敗後的日本滿目瘡痍,政府官員有一攤子戰後事宜要去處理,根本無暇管理上百萬戰敗回國士兵的生活,社會上也沒人給他們提供安身立命之處。由於糧食極度匱乏,致使很多日本兵落魄流浪到街頭,為了生存經常到美軍垃圾堆裡找吃的。


他們像狗一樣討好美國人,向美國人點頭哈腰,為美國人擦皮鞋打掃衛生,為的只是混口殘羹剩飯。想想這些曾在戰場趾高氣昂的日本兵如今卻淪落成毫無廉恥的乞丐,此情此景,實在悽慘,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為曾經犯下的罪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3.分配工作,勉強餬口


比起那些自殺、淪為乞丐和待業在家混吃等死的日本兵,僅有小部分日本兵的命運相對來說是幸運的,政府給他們安排了在盟軍監督下維持社會秩序的工作或者到美軍軍營裡幹活,雖然薪水極低,但起碼能勉強餬口。



4.黑市交易,黑幫集團


多數日本兵沒有工作只能自謀出路,他們跑到黑市去擺小攤,變賣自己的軍裝、軍鞋以及一些值錢的小物件,用以貼補家用。因為戰後的日本糧食匱乏,實行供給制,每人限量供應,他們就販賣高價糧牟取暴利。有些日本兵迫於生計加入暴力集團,都處搶東西,幹起黑幫買賣,這也是後來日本黑幫越來越多的原因。


二,美國援助和“恩給”制度下日本兵的生活。


你一定奇怪為什麼日本向來對美國“俯首帖耳、唯命是從”吧?因為這是有據可依的。戰後的日本物資匱乏,源源不斷的日本兵和僑民回國,引發了嚴重的糧食短缺危機,全國上下哀鴻遍野,動盪不安。


在日本首相的懇求下,麥克阿瑟盡其所能向國會申請到70噸糧食援助日本,才解了日本在1945年和1946年那段時間的燃眉之急。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日本把美國視為再生父母。


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2月之前戰敗回國的日本兵,根據《恩給法》,是可以領到日本政府專門發給退役或退休士兵的補助金的。但在2月之後,盟軍駐日司令部發表評論,稱日本軍人的恩給制度是“世界上最惡劣的制度”,直接廢除了《恩給法》。



所謂的“恩給”制,就是日本為發起侵略戰爭,向入伍士兵提供的獎勵措施。這些錢雖只夠低保水平,但也基本解決了士兵們的後顧之憂,足以鼓勵士兵們為國衝鋒陷陣。

“恩給”制的廢除,斷了日本兵以及死傷軍人遺屬的經濟來源,導致他們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之後日本在美國的援助下,在一片廢墟中迅速重建起家園,戰敗的日本兵投入國家建設中。作為戰爭的犧牲品,他們逐漸被日本一些民眾認可。隨著日本經濟的迅速騰飛,日本人的民族士氣大增,不受待見的老兵搖身一變成了國家英雄,日本政府也重新恢復了對他們的補貼。


拿著政府的“恩給”補助和獎勵,多數日本老兵對戰爭從沒做過真正反思,他們不以為然地選擇了沉默!更可惡的是一些日本老兵居然跑到學校去演講,講述他們當年的“英雄事蹟”。


由此可見,這些戰敗的日本兵對他們在戰場上屠殺、強姦、燒殺掠擄的滔天罪行,顯然毫無反思悔過之意,簡直讓人神共憤!



有書共讀

或許說起來大家有些驚訝,日本天皇裕仁下令全軍投降後,那些戰敗回國的士兵別提什麼優待,甚至連生活都成了問題。

大獅我在這方面專門找過不少資料研究過,日本政府當時已經接近於潰散狀態,而且天皇的威望已經從頂端落到了低處,人們開始不再信任天皇。

那些日本士兵歸國後,面對的不再是出發前的繁華都市和安逸鄉村,而是被美軍的轟炸機炸的千瘡百孔的殘簷斷壁,更何況長崎和廣島還遭受了原子彈的嚴重毀壞。工業、農業等各方面已經完全成破敗狀態,而且還要面臨對曾被佔領和侵略過的國家的高額戰爭賠償,這令日本政府更加雪上加霜。

但是源源不斷的士兵和僑民從異國他鄉被遣返回國,這在日本迅速引發了糧食危機,因為本國的糧食本來就不夠吃,如今越來越多的日本僑民和士兵要回國,很容易引發暴亂。好在在美國人幫助下,大量的糧食被運送到日本,這才勉強渡過難關。

士兵回國後,如果不能得到安置,依舊會造成大麻煩。雖然有本國的憲兵可以鎮壓,但是憲兵的槍幾乎全部被美國人收走了(憲兵當時的武器為鐵鉤子和木棍),沒有武器的情況下很難壓制住那些歸國士兵的暴亂。於是日本政府讓這些人身穿軍裝當起了工人。

在原長官的帶領下這些歸國士兵進行城市清理和屍體運輸等工作,因為城市被炸爛了,如今這些人正好可以來幹這些活,還有一部分被分配到各工廠進行機械拆除(拆除機器是為了做為補償款賠給各國)。有些本身就是農村的士兵,給予一定的路費後,將他們送回家。南京大屠殺的兩個著名兇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就是在回到農村後,才被美國人費勁周折逮捕,這些傢伙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於是隱藏了身份。

另外一部分沒有工作和住址的士兵混跡在美國軍營附近,祈求美國人給他們一些食物。美國士兵會在自己吃剩下後,將自己的剩飯給他們。美國曾拍攝過一部紀錄片《日本戰敗後的慘狀》,其中有個鏡頭,就是無數身穿日本舊軍服的士兵跟一些日本兒童蹲在美國人軍營的牆邊,看著美國士兵領取食物,這些日本士兵的眼神中充滿了哀求和對食物的渴望。這些曾經的惡棍們在當時的環境下一點囂張氣焰都沒有,完全是一副“可憐人”的模樣。

有件事情或許大家會更吃驚,當年被蘇聯紅軍帶到西伯利亞做苦力的數十萬日本士兵,有段時間竟然收到了不許回國的命令。因為日本政府非常擔心這些傢伙的回來,所以跟蘇聯人協商能否讓他們永遠留在那裡,但是卻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反對。

不過誰也沒想到,一個被打爛的日本會崛起的如此之快,很快他們又成為了東方的經濟強國。隨著生活的好轉和經濟的復甦,令民族士氣大增,那些不受待見的二戰老兵,一下子又成了國家英雄。很多人走進學校去演講,講述自己當年在戰鬥中的英雄事蹟,雖然有些人也反思戰爭,但是還是有更多的人不以為然。甚至有電臺在採訪一些老兵的時候,那些已經變成老人的二戰鬼子兵依舊囂張,不但不承認錯誤,反倒埋怨天皇的投降命令,這其中就包括三個曾經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老鬼子。

日本是個奇葩的民族,你硬他怕你,你軟他欺負你,所以單口嘴巴罵罵他們是沒用的,唯有做到讓自己硬起來才行。


大獅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代表日本國宣佈接受《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即無條件投降,當時的日本軍隊總數達700餘萬,在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東南亞戰場派遣軍隊多達300餘萬,這些士兵在投降之後,大部分被陸續押送回國,約60萬關東軍被蘇聯押送去了西伯利亞(1946年,國際大赦組織要求蘇聯當局把外國戰俘遣送回國。1947年底,最後一批日軍戰俘離開了卡列利村第64勞動營,諷刺的是在其他地方關押的許多日軍卻志願留在了蘇聯,最後只有一半多的人返回了日本)。

被押送回日本的士兵待遇

昭和天皇宣佈投降對戰場上的日本軍人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他們在戰場上打仗就是為了效忠天皇,有的日本軍人根本接受不了這種恥辱,當場自殺了;怕死的士兵就放下武器,等著日本安排他們回國。

在軍國主義精神的影響下,回國的日本士兵後並不受人待見,他們是打了敗仗回來的,還有很多人為了俘虜,只有英雄才會受到人們的禮遇,回國的士兵被國內認為是恥辱。加之日本常年戰爭,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國內滿目創傷,而且在海外作戰的士兵,後勤補給基本都是淪陷區提供的。回國的日本士兵備受歧視,不僅找不到工作,就連家人都唾棄他們。數百萬回國士兵中,只有極少一部分被政府安排了工作,從事維持當地治安的工作,工作時還要被盟軍監督,薪水極低、勉強餬口,其他大部分人最後都流落街頭,沒有住所、沒有飯吃。

被蘇聯押送到西伯利亞的日本士兵待遇

每到日本天皇生日,高傲的日本戰俘中經常有人剖腹自殺。

對被關押在西伯利亞勞動營的士兵來說,在那裡修鐵路的時候穿不暖、吃不飽,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生病,因為只有生病的時候才不用幹活,而且還會被送回國內。

在西伯利亞地區關押的日軍戰俘較多,有數千人凍死、病死。當地居民回憶稱:“在日本人被分批運來時,整個路上到處都有死人”。

據第64勞動營副長官斯捷潘諾夫回憶說“在廣島、長崎遭到原子彈轟炸後,我們對日本人的態度有所好轉。從莫斯科來的軍官給他們帶來了親人的書信,幾箱伏特加,還有食品,安慰他們”。日本戰俘在知悉原子彈的事情後,哭得很厲害,一些人含淚說他們憎恨美國人,熱愛蘇聯人。

戰爭的反思

對於戰爭的回憶,日本人主要集中在本國所遭受的戰爭痛苦,很少觸及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帶給其他國家人民的苦難和災難。到現在為止,日本仍然不肯承認慰安婦、南京大屠殺等滔天罪行,仍然不能正視和反省戰爭帶給別國人民的痛楚,不顧中、韓等國家的強烈反對,很多日本政要還經常參拜靖國神社。

自詡為英雄的這一代二戰的日本軍人一生“效忠天皇”,為日本法西斯四處征戰,卻沒有得到幸福的生活,後半生十分悽慘。真可謂“自作孽不可活”。


正經的八哥

當美國在日本領土炸響兩枚原子彈後,日本政府在1945年8月15號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政府宣佈願意接受《波茨坦公約》,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事件大戰結束。

當時的日本,約有三百萬的士兵在外征戰,其中被中國的俘虜的就有約一百萬人,有部分俘虜被前蘇聯帶去了西伯利亞修建鐵路,其餘部分被全部被一批一批的押送回日本本國。

日本長年在外征戰,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導致日本經濟嚴重衰敗,再加上遭到美國兩枚原子彈的轟炸,造成很多日本人員死亡,城市也是一片廢墟,以當時日本的經濟條件,根本沒有能力養這麼多士兵。




被押送回國的士兵,由於是戰敗回國,這在武士道精神裡是一種恥辱,所以他們回國後的命運也是悲慘的。他們作為戰敗方回國,他們不是英雄,遭到了百姓的排擠和白眼,甚至很多人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更別談娶妻生子了。


回國後的部分重要將領被安排了較好的工作,剩餘的士兵幾乎都成了無業遊民,他們沒有技能,也沒有得到政府的幫助,只能做乞丐、小偷,有的人為了生活下去,變賣戰場上的物資,有的人給美國士兵洗衣服、擦鞋子,有人靠撿垃圾為生,還有人無法接受政府對他們不管不顧,選擇了自殺。二戰後,日本的黑幫勢力發展迅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戰敗回國的士兵的功勞,他們回國後為了生存下去選擇了加入黑幫,這也就是日本黑幫合法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戰敗軍人回國後的生活固然悽慘,但是想到他們在中國的所作所為,我覺得上天給他們的這些懲罰都太輕了,他們純屬活該。殺了我們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活該他們要像老鼠一樣活著,這些懲罰不夠,就應該地震海嘯把他們淹沒,中國人不會忘記日本人對我們做了什麼,這份仇恨,永遠也和解不了。


墨采薇

1945年之後,日本有數百萬的士兵(應該不下200萬)淪為戰勝國的俘虜 ,除了少部分戰俘死去之外,大部分戰俘都在戰後分批被遣送回日本。



對於受過軍國主義教育的日本來說,這批戰俘回國的日子並不好過,不僅受盡白眼,遭受唾棄,除了一部分被安置成工人的士兵,很多人連溫飽問題都無法保證,不少人淪為乞丐,天天蹲在美軍駐地前面等吃的。


當然,這個和日本戰後的經濟狀況是相關的。日本彈丸之地,本就資源匱乏,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掠奪資源。戰爭失敗,日本的經濟基本已經崩潰,這莫名其妙的多了數百萬張嘴搶吃的,能讓你好過嗎?

不過到了1956年以後,在美國的扶持下,日本的經濟完成了一次騰飛。在經濟的支持下,日本人的野心又開始膨脹,某些主義又開始復甦。典型的表現就在於提高了那些回國戰俘的待遇,還有大量的撫卹金髮放,將他們鼓吹成日本的大英雄!

突然想想,我們還是太仁慈!!


小鎮月明

回答這個問題,要綜合日本的“恩給”制度、長子繼承製以及美援等方面一起介紹,但毫無疑問,這片文章裡見不到所謂的“為什麼不去為天皇效忠?你去剖腹自殺吧”類似的娛樂性質回答。

恩給制度

1875年,日本設立“恩給”制度,實行於陸軍和海軍退役兵士,根據服役年限、軍功、傷殘程度給予不同的額度,死亡士兵的家屬也可以得到為數不菲的撫卹款或補助款。

192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新訂的《恩給法》,對軍人和公務員的退役和退休給予補助。

1946年2月,盟軍駐日司令部發表評論,稱日本軍人恩給制度是“世界上最惡劣的制度”,予以廢止。

由此可見,日本士兵戰敗回國後,在1946年2月前,是享受日本政府提供的恩給補助的,比起普通國民,他們更能獲得最低的生活保障。

長子繼承製

戰前日本一直採取長子繼承製,因為日本土地面積有限,這種方式使得農村的家產得以被長子繼承,不至於越來越小,長子以下的兒子大多選擇進入城市,成為工商業組成部分。所以,戰後的日本士兵,是長子的都還可以回到農村,那裡有他們足以生存的土地和產出。不光是能生存,還可以過得很好。

1947年,日本製定的新憲法改變了這個規定,諸子皆可以享受父母遺產。

美國援助

城市裡生活的非長子退役士兵們,在戰後初期,與其他國民一樣,也飽受飢餓威脅,事實上其他國內居民反而已經習慣了,在戰爭後期為了緊衣縮食支援戰爭,他們就一直是這樣過的。

退役士兵們除了恩給之外,他們確實在城市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戰爭已經把工業破壞殆盡,重建需要時間,只有有限的成員會進入公務部門當警察或獲得其他職位,大多數需要自謀職業,其中一個很大的流向是黑市,最主要的售賣品還是糧食。在全日本超過15000個黑市裡,隨處可見穿著“敗戰服”和“敗戰靴”的退伍士兵販賣高價糧,個別人員還加入了黑市管理者的隊伍,也就是所謂的黑幫。

在最關鍵的時刻,麥克阿瑟從美國等各處調來70萬噸糧食,解了日本1945年到1946年的那段燃眉之急。

最後,還是回頭來說說恩給制度,美國給廢除後短短几年後的1953年,日本又恢復了這個“最惡劣的制度”,一直持續到現今。

日本在世的二戰士兵,日本政府給予每人每月12萬日元的“退役撫卹金”,每人每月5萬日元的“戰爭補貼”,每人每月3萬日元的額外“恩給”,再加上厚生省每年支付的“厚生年金”,共計每人每年275萬日元(摺合現在的16萬元

人民幣以上)。這還不包括不定時向戰死者家屬發放的特別撫卹金,1995年這次最為大方,向將近310萬個戰死者家庭分別支付高額日元撫卹金,總計達到5238億日元。

日本普通士兵戰後所能獲得的基本保障,值得我們借鑑,也值得我們警惕,並不是值得我們嘲笑的對象。


歷來現實

做為侵略者,泯滅了基本人性的日本終於被正義所擊潰,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中國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就是處理賠款和戰後士兵處理的問題,日本做為戰敗國,士兵當然不會受到好的待遇,大概待遇如下:


1.沒有回國一部分士兵被蘇聯女兵所包養。日本戰敗後,日本戰俘被蘇聯安置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裡做苦力,從事挖煤、修路、伐木等體力工作,受到了非人的虐待,第一年一個冬天凍死5萬多!1955年遣返的時候,60多萬還剩下不到40萬,死了將近一半,剩下的基本也是瘦骨嶙峋。後來赫魯曉夫上臺為了緩和西方關係,才釋放了他們回去。



2.回國的士兵們只得找一些低級的活去謀生,也沒有好的待遇。由於是戰敗國,國家肯是不能去養活他們,只有靠自己勞動去養活自己,在政府的統一組織下去墾荒、去勞動。戰後國力的恢復、戰勝國得的賠款已經使這個國家搖搖欲墜。為了養活自己他們不得不去做一些義工,比如說打掃衛生、擦皮鞋、幹苦力等等。其實有工作的還是比較好的,有些沒有工作的只得乞討或者是撿垃圾。有些扛不住這種天壤之別待遇的,選擇了自殺。有些士兵甚至說出還不如在蘇聯當俘虜的話。


正所謂得意不忘失意時,他們在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時,強暴花季少女時,坑殺老弱病殘時,想到他們的會遭到報應嗎?天理昭彰,報應不爽!日本的殘暴行為雖然沒有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但是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懲罰吧!


以史為鏡,方不荒唐——史鏡唐

喜歡歷史的請關注我 誠信互粉


史鏡唐

日本戰敗後,國家滿目瘡痍,政府已經無力填補戰爭留下的損傷,人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更是無暇顧及戰敗士兵回國的生活。

但對戰敗兵來說,他們倒希望只是無暇顧及,因為國內對他們的歧視讓這些戰敗兵們活得更加艱難,地位都已不如當時地位很低的日本女人,更導致其中一些士兵選擇了自殺。而在日本人民眼裡,日本戰敗不是因為天皇失利而是因為其他原因,其中就包括了這些回國士兵的失敗。




當時在日本本來活下去就很艱難,更不用說受到歧視的戰敗兵們。他們有些幫美軍做事,討得一些剩菜剩飯吃,有些去翻垃圾堆,還有些活得生不如死,乾脆自殺。


除去身體的飢餓不適感,他們還受著心理上的折磨,戰爭中留下的陰影和悔恨,他們質疑著戰爭中嗜血的自我,懷疑著自我,對人性而絕望,到最後自殺好像成了最好的解脫。

只能說,戰爭是害人害己的,和平是利人利己。


青梅煮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偉大的,頑強的,智慧的中國人民終於在歷經八年抗戰以後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那一天,那一夜全國各地都是歡燈鼓舞的慶祝,和中國人民的喜悅相比,那些在中國戰場無惡不作的日本士兵當然垂頭喪氣了,那麼這些日本士兵在回國以後遭受了怎麼樣的待遇呢?


在日本宣佈戰敗以後,大部分日本士兵都被遣返回國,這一部分的遭遇等下會細說。還有一部分關東軍則直接被蘇聯人抓到西伯利亞去當苦力,這些人遠離家鄉,每天賣命的幹活也只能得到蘇聯人的毒打,當時他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生病,因為生病就不需要工作,並且還會被遣返回國,這自然又和第一部分的合在了一起。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崇尚武士道的國家

,在侵略的時候他們的武士道令盟軍吃了不少苦,寧死不投的日軍往往需要好幾倍的兵力才能打敗。但回國以後,作為戰俘的日本士兵因為武士道精神吃了不少苦,他們是失敗者所以得不到國人的尊重,他們的親人都不願意待見他,可以說是受盡了白眼。

但他們回國之後也需要錢,需要生存,當時的日本作為戰敗國,戰後國內經濟已經是一塌糊塗了,當然沒有閒錢照顧這些士兵。而他們又因為是失敗者,在日本根本找不到好的工作,於是許多人就去當乞丐,有的甚至做小偷,和當年在各個戰場耀武揚威的狀況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了。


還有一部分人直接加入了日本的黑社會,使得日本的黑道在戰後得到了快速的擴充,如今日本黑幫合法化也和這方面有關,因為混黑幫得有很多都是當年的日本士兵,這是國家欠他們的。當然在這裡我又想說一句了,這些給淳樸,善良的中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的入侵者,無論讓他們做什麼都是罪有應得,報應不爽,“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一樹梅花一放翁

日本侵略者在二戰中對被侵略的亞洲各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他們其中只有少部分人被送上軍事法庭受到了判罰。雖然絕大多數士兵沒有被起訴,但他們回國後的待遇基本都很差,普遍收到歧視,也算是一種遲到的報應吧。

一、家庭破碎。許多參戰士兵是有家室的,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活著回到故鄉和家人團聚。但是很多人能有幸從戰場回到家鄉,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他們的妻子由於收不到任何關於丈夫的消息,認為他已經死亡,在為他舉行了葬禮後另有新歡,重組家庭了。由於被轟炸,也有一些人回到家鄉,卻只能面對滿目蒼痍的城市,家和親人已經無處可尋。當時日本各地都貼滿了尋親的消息,廣播甚至開通專欄播放尋親信息,直到1962年才告結束。



二、遭到歧視。戰爭時,參戰是光榮的;戰敗後,由於美國到處傳播日本戰爭罪行,使日本人開始審視失敗原因,這些士兵的形象一落千丈,處處受到歧視。一方面是這些士兵迫於生活壓力,開始揭露軍隊中的黑暗殘暴,發洩不滿。一方面,是老百姓把他們視為膽小鬼、失敗者,是軍國主義罪行的直接參與者。絕大多數從蘇聯和中國回國的士兵,則被認為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普遍受到嚴苛的政治審查,被視為是異類中的異類。

三、生活潦倒。由於家庭破碎、受到歧視,許多回國士兵無法謀生,生活潦倒。他們往往無家可歸,只能和難民擠在公園、療養院等公共場所度日。有些四肢健全的還能放棄尊嚴做份苦力,對於那些殘疾或者有心理疾病的人來說,真是無比煎熬。有的人不得已幹起了偷盜搶奪的營生,被送進監獄。有的人則精神崩潰,一死了之。



四、對於那些親人戰死異國的家庭來說,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不僅要面對親人離世的痛苦,還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家屬補貼早已停發,孩子嗷嗷待哺,不少女性要麼為了生計重組家庭,要麼出入風月場所出賣自己;許多孩子成為孤兒流落街頭。

這些侵略者有此下場也是惡有惡報,這是他們必須付出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