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在文山州馬關縣都龍鎮,一直流傳著東瓜林村委會冒天水村的老百姓集體拆房的故事。2016年年底,冒天水村全村動手,主動拆掉了各家的老舊危房,住進了自建的臨時棚戶。全村人在棚戶屋裡度過了雞年春節。

為什麼“舊貌換新顏”的決心那麼大?現在他們的新房建得怎樣了?和今日君一起去看看。

留住民風 留住鄉愁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冒天水遠眺

2013年,都龍鎮被列為省級“3121工程”民族團結示範鎮。2013年至2015年,省民族宗教委每年給予100萬元,三年共計300萬元扶持資金用於民族團結示範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扶持。自2013年12月項目啟動實施以來,都龍鎮以民族團結示範鎮建設為契機,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先後完成一批水、電、路、房屋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產業發展也不斷壯大,邊疆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進冒天水村的路有些顛簸,車子在崎嶇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一彎接著一彎。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寨則漸漸在山坳深處顯露出來:嶄新的房屋一間連著一間,這就是目的地冒天水村。村內主幹道路正在實施硬化工程,從房屋的建築風格上看,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個典型的苗族聚居村。鎮上統一出資對新建房屋進行外牆美化。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熊開良的“特製”手機殼,上面記滿了都龍鎮扶貧攻堅的實時數據

“2016年,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冒天水被規劃為省級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工程建設示範村。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契機。”都龍鎮鎮長熊開良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民族文化都在淡化,整個都龍鎮找不到一個能展現民族文化的東西。冒天水村這裡民風民俗留存得好,我們就在省級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冒天水村的實際,在充分聽取老百姓的意見建議後,結合苗族的歷史文化,設計了冒天水村民族文化打造方案。目的就是留住民族文化,留住‘鄉愁’。

行走在村裡,整個冒天水的民居外觀和牆體處處體現出苗族文化特色。例如,牆體的打造巧妙體現了苗族的“服飾史”。民居正面展現的是苗族婦女鮮豔的刺繡圖案,側面和背面都以苗族的蠟染圖樣作牆體裝飾,色調簡潔大方。整棟房子的設計有“蚩尤”的帽子,有普通苗族男性穿戴的“頭帕”,還有苗族重要的生產工具象徵“牛角”。

“想到住新房,吃苦也不怕”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冒天水村特意保存的老房子

在一間間新房旁邊,還有幾間尚未拆完的臨時住棚。熊開良介紹:“這些棚子就是村民為拆舊房建新房而搭建的簡易住房,村民們在這些棚子里居住生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條件十分簡陋艱苦。

但冒天水的老百姓似乎並不在乎這種艱苦。“當時老房子年久失修非常危險。鎮上領導關心我們,要給我們建蓋新房。村裡的黨員和村幹部都紛紛動員我們。他們帶頭拆房,村裡人就跟著拆起來。那時村子裡一天最多能拆掉兩家的房子,都是互相幫忙。”剛從地裡勞作回來的村民項廷美是個樸實的農家婦女。在她家新建的房屋——一棟帶入戶空地的兩層樓房裡,她回憶了冒天水集體拆房時的情景。

當問到當時村裡有沒有人不願意拆的時候,項廷美笑了。她說:“國家有政策幫我們蓋房子還有什麼可反對的?我們都求之不得呢。就算住在臨時棚子裡,但只要想到可以住新房,一切就過得下去,日子就有盼頭。

項廷美家新房後面,過渡時住的臨時棚子還沒拆除。如今裡面堆放著一些生產生活的工具和日常雜物。她說:“當時我們一家人就在這棚子裡過春節。條件雖然艱苦,但是隻要想著不久後就能住進新房,大家的心裡特別高興,也算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年啦。”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冒天水村正在修建的新房子

王忠伍家的新房看起來要比項廷美家更“豪華”一些,無論是屋外基礎設施的佈局或是屋內裝飾都更為現代。他頗有幾分自豪地說起,自己媳婦是個大學生。兩人在越南打工時認識,後來隨他來到冒天水生活。家裡的房子一共投入19萬元建成,其中4萬元是政府補貼的危房改造資金,5萬元屬於貼息貸款,又自籌了10萬元。“4萬元的危房改造資金裡到手最快的就是民宗的資金1萬元。我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以前從來沒想過能有這麼一套屬於自己的現代住房。這都得感謝黨,感謝政策。讓我家能住上嶄新的房子,也讓我們這些在外打工的人,能真正放心、安心家裡人的生活。”他笑著說。房子蓋起來了,王忠伍也有了新的盤算和考慮,他說:“我們在外打工,心始終牽掛著家,希望鎮黨委、政府能為我們規劃合理產業,這樣我們就能留在村裡跟著政府一心一意地搞產業、搞發展。”

好日子 大藍圖

熊開良穿著一身開襟袖口裝飾著苗繡的特色西裝,說起鄉鎮工作來條理清晰、頭頭是道。偶爾他會瞟兩眼自己壓在透明手機殼下面的小抄,上面是都龍鎮扶貧攻堅的實時數據。他介紹,現在的冒天水除了蓋新房,還在一步步實現著一個大規劃。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都龍口岸於2018年3月正式開通

“這個國土面積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小村寨,雖然發展較為落後,但是這裡的每一個人都一心向上、十分團結。”熊開良感慨地說,冒天水村民的通情達理和堅定發展的心讓他深受震撼。當時村裡道路硬化擴寬,佔到村民的土地,他們不要任何補償,還積極投工投勞。和主動拆舊建新一樣,這些事感動著都龍鎮黨委、政府所有工作人員。熊開良介紹,都龍鎮至口岸的二級柏油路建設項目已成為獲國家批准的“雙百工程”之一,預計年內可開工建設。道路會經過冒天水村。鎮上規劃在冒天水開建一個服務區,讓冒天水的老百姓可以在服務區裡做生意,促進邊貿發展。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苗族的傳統蠟染

鎮上還想借此優勢,結合冒天水獨有的苗族文化底蘊,把這裡打造成一個體驗式鄉村旅遊村寨。“等到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後,我們要把村裡土地整體流轉、集體規劃,觀賞性和經濟效益雙管齊下。讓老百姓真正成為利益共享者。目前,村子已試驗種植桃樹240畝。等到桃樹上的桃花開放,既能裝扮村容村貌又能為村民帶來經濟效益,這裡就會很美了。”


只有基礎設施搞好了,路修通了,日子才會活起來,生活才會越來越好。”這是熊開良反覆強調的話。他說,鎮上要把冒天水做成“樣板村”,讓其他村寨有樣可學。也想讓其他因各種原因而暫時落後的村寨得到鼓舞,堅定他們發展的信心。

小村莊的產業實驗先鋒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龍井茶成為綠色經濟源泉

在同屬東瓜林村委會的韭菜坪村小組,韭菜坪村民馬友輝正在村裡的龍井茶種植基地勞作。和大多數村民一樣,他也是個在自家田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莊稼人。

“我種植了14畝茶葉、20畝草果,還有巴西菇、中藥材重樓、紅根野蠶豆……”一說起自己的產業就滔滔不絕的馬友輝,不光是村裡致富帶頭人之一,還是村裡的產業發展實驗先鋒。他一直不斷地探索在村裡開拓各種產業。馬友輝告訴我們,如今的收穫都得益於黨和政府對老百姓的政策扶持,“沒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我們產業也搞不起來。”他說。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龍井茶葉

在都龍鎮黨委、政府的合理規劃下,韭菜坪大力發展龍井茶種植產業。正在申報成立的合作社已將全村88 戶村民全部吸納為會員,全村龍井種植面積達1200 畝。放眼望去,滿眼的綠色茶樹成了這個村寨的綠色經濟源泉。

“現在韭菜坪的基礎建設已基本完工,接下來就是產業的扶持。除了龍井,鎮上還在繼續研究規劃其他相適宜的產業。要各種產業齊發展,不能單一,這樣老百姓才能抗風險。也只有規模化種植,才能引進企業資金,老百姓收益才會有保障。”熊開良說。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丨馬關油菜花田

無論是在冒天水還是韭菜坪,根據不同地方的經濟發展現狀,熊開良總能清晰明瞭地向我們講述現階段至下一階段的發展思路。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基層幹部激情飽滿的工作形象。

而聽到了村子的未來規劃,馬友輝則像是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他滿臉笑容地向我們說:“以前我們的生活都是靠田地裡的莊稼勉強維生。現在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政府這樣關心我們發展,為我們規劃產業,我們就要好好幹!”他還積極分享自己的種植經驗,說:“我2016年開始種植龍井,到2017年就有了2萬元的收入。別看我自己嘗試了那麼多產業,但是最穩當、最值得幹的還是種植龍井。這個產業不單勞力投入低,最關鍵是有政府支持,提供指導和服務,這才是最大保障。”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到位,產業發展因地制宜。這些離不開堅定踏實的基層工作者,也離不開堅定跟黨走的百姓。無數顆堅定的決心彙集在一起,才讓馬關縣這個曾經發展滯後的邊境縣,蓄足了面向未來跨越發展的動力。

馬關縣都龍鎮,鄉愁是一座有苗族特色的新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