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和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有什麼不同?

翁董威

作為長期待在深圳,經常遊走於深圳、香港之間的我,來說點我的真實看法。

廣東人和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我用四個字回答:大同小異。若論區別呢,香港的飲食習慣中,還參入了西式風格。畢竟,英國人在香港盤桓多年,西方人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到香港人。


我們先說二者飲食的“大同”,再說“小異”。



首先,我來說說廣東人和香港人飲食“大同”之處


說到大同之處,二者在大方向上,都尚屬於粵菜系風格,或者說相似之處居多。粵菜,在我們印象裡,都知道有幾個顯著特點:偏清淡,偏甜,比較精細,喜歡煲湯。相對來說吧,不像其地方的口味那麼重。這是一般我們對粵菜的最基本印象。


那麼我們不妨往較深的方面,說一下。

粵菜,這種菜系,發源於嶺南地區,我們知道它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了。粵菜其實是個比較籠統的說法,粵菜是由廣州菜(廣府菜)、潮州菜(潮汕菜)、東江菜(客家菜)三種地方的菜品風味構成的。三種風味各具特色,糅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說的粵菜了 。


粵菜的特點總結大的方面,主要: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廣東人和香港人,喜歡吃點心、粥、粉、面等,這也是廣東人和香港人的比較相似的飲食愛好。



其中廣東點心,有歷史年頭了、品類多的眼花繚亂,而且有不少造型比較別緻。而廣東粥特點,米要講究煮開花、對調味有要求,比如在廣東的朋友,會經常見到有魚生粥、海鮮粥、滑雞粥、及第粥等等。至於粉,多見路邊店家的炒粉、湯粉、湯米粉、湯河粉等。至於廣東面,則以“伊府麵”比較出名。


經典粵菜,也比較多,我就列舉幾個比較常見的:白切雞、豬肚包雞(也叫“豬肚雞”)、客家釀豆腐、鹽焗雞、梅菜扣肉、廣東早茶(品類較多)、紅燒乳鴿、蜜汁叉燒、脆皮燒肉、椰汁冰糖燕窩、幹炒牛河、潮州牛肉丸、潮汕魚丸等。


其次,我來說說廣東人和香港人飲食“小異”之處



香港,說到底跟廣東深圳,不過一河之隔。深圳南邊一點點就是香港,非常近。香港人很多是早期廣東人移民過去的,只是飲食習慣在後面才發生了一些變化。



小異之處:菜品口味方面香港會比廣東人稍淡一點,口味會更輕一些。香港人還特別嗜甜品,當地有很多糖水店,港式咖啡奶茶,等等,相對來說,比廣東這邊更普遍一些。


在香港人飲食上,西餐、中餐是並行存在的,有人吃西餐也有人吃中餐。香港人比較喜歡白切滷水的(快餐式),年輕人比較喜歡到各種(外國式)的餐廳吃,比如韓國菜(泡菜小吃類),日本菜(壽司刺身),法國菜(法式牛排)等等。


香港很多年輕人吃西餐,日菜、韓菜、泰菜、意大利菜也比較普遍,我們所知的日本料理、韓國料理,比如刺身啊、壽司啊、韓式泡菜小吃類比較常見,香港很多人也經常喜歡吃這個。廣東這邊雖說也有人喜歡,但不是常態化的,這也是香港和廣東的一點區別。



還有晚上,廟街有一些特色小菜,都是大眾小吃啦。比較常見著名的港式小吃有云吞面、牛丸、清湯腩、牛雜,還有咕嚕肉、椒鹽瀨尿蝦等。另外,香港人還比較喜歡吃“大排檔”,很多特色的熟食檔,而且是常態化的。


由於香港的生活節奏過快,比大陸快節奏城市的深圳還要快一些。喝早茶又是習慣,時間節奏上的匆忙,壓縮時間的早茶,已難以滿足香港人,但是伴著蝦餃、飲功夫茶的情結揮之不去,所以很多香港人把早茶“失去”的,彌補在了夜宵上。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想法,僅代表一般情況,特例除外。歡迎大家補充!


我是歷史老朋友峰子哥,關注“峰子奇觀”一起聊聊。歡迎留言交流!


峰子奇觀

廣東人飲食百分百以粵菜為主,偶爾去下西餐廳或麥當勞,有時陪客戶朋友吃個湘菜川菜,早上粥粉面粵式早點為主,中午大多數工薪族或老闆一個合飯了事,晚餐廣東人的節目就多了,有去酒樓酒店西餐廳美食店,有去大排檔快餐店,總之廣東人心目中最好美食大餐就是粵菜。 香港是美食天堂,世界各國美食會聚於此,粵菜也被髮揚光大,以粵菜為主同時也鐘意泊來美食。早上粵式西式早餐並存,中午首選茶餐廳,工薪族粵式合飯,晚上各大酒樓夜市大排檔生猛海鮮大幕拉開,食客源源不斷。香港人心目中的頭號美食是法國大餐


螺旋鎖王


瑪麗藝術好音樂

本人吃過的港菜和粵菜沒多大差別,但畢竟沒有更深入實踐沒有作結論的權力。應當說香港人的成份較複雜,因此飲食口味也應是多元的,其中廣東人最多,又地域緊臨,沙頭角兩邊做菜的油煙都摻和到一起了,所以香港飲食口味以粵味為主,兼有多地風味是必須的,只是從內地過去的人臨時感受不到。


手機用戶山丁子

提起廣東飲食就不得不提粵菜。粵菜是我國四大菜系之一。其烹飪技術之精妙,菜式美點之多樣性,味道之鮮美,色、香、味、形整體設計之完美。對飲食環境、氣氛之優雅和服務之細緻周到非常講究。粵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種風味組成,以廣州風味為代表,具有獨特的南國風味。廣東人喜歡喝涼茶,喝早茶、清談,甜的東西,愛好煲湯。 尤其是早茶不是一般青睞。以至於對午飯達到可吃可不吃的地步。其次是對晚餐的熱衷,雷打不動的是每吃必先喝湯,然後就是吃生猛海鮮,吃各種貝殼,吃鳥,吃蛇,吃龍蝨,吃田鼠,吃禾蟲,在廣東眼裡只要是活物沒有什麼不能吃的。香港飲食與廣東有相近之處中餐基本以粵菜為主,但是由於香港經過長達百年特殊歷史時期,西餐館佔據一定份額,形成中西餐林立局面。中餐以享譽世界烹飪飲方法,仍佔據香港飲食主導。飲品主要是烏龍茶,龍井茶,咖啡,可樂等,入口食品注重菜餚鮮、嫩、爽、骨、注重菜餚營養成份。喜清淡,也偏愛甜味。不喜烈酒,對南方出產水果鍾愛有加。


白丁

讓我第一次去香港來說說有什麼不同吧。首先價格不一樣。我們在這邊吃一個飯15-30元左右。那邊是港幣60-200。說一點。我們那時候在港口拿500人民幣。換了600多吧。所以說60港幣相當人民幣47元左右吧。廣州這邊喜歡吃早茶。裡面包括糖點。茶水。一些小吃。香港那邊我們早上去吃了像什麼麵條一樣的。還比較貴60多人民幣。那邊可能覺得這個消費還好。早上有很多人去吃。那邊服務員的工資是12000到17000左右。工資比廣州那邊高很多了。消費的話有很多香港人喜歡來廣州這邊消費的。


英雄聯盟豬豬俠

謝謝悟空盛情邀約。我想回答簡單一點,不想搞太複雜化了。

香港人飲食=港菜+粵菜+閩菜+浙菜+海鮮+西餐+咖啡+甜食。




廣東人飲食=粵菜+海鮮+(早茶+宵夜)+甜食。

香港除了廣東人多,福建(閩南廈漳泉)浙江人(溫州寧波)也是很多的。所以除了粵菜,閩菜和浙菜也很流行。



香港外國人也是很多的,可以說,香港西餐分量佔到1/3以上。


映山紅英雄紅

廣東人和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大同小異。首先香港人大都祖籍是廣東人,但是外國人居住在香港比例也不少,自從1841年香港成為殖民地以來,全世界各國的人都有遷居或旅居香港的,尤其是英國人、西班牙人和法國人多一點,所以香港人的飲食文化在於廣東菜為基本特色的情況下,外加了許多西方西餐的元素,比如聞名於世的香港西餅和港式奶茶,香港人做廣東菜喜歡打芡,這和西餐有相似之處,目的是讓食材入味一點,而且喜歡用點糖來提鮮食材。隨著香港迴歸祖國,中國各地的地方菜湧入香港,在香港可以嘗試到中國各省的各種各樣的菜餚,但是不管是什麼餐廳都在樣式上有所變化,比如在餐巾上,在送上冰水(或涼水),在蘸料上都有西餐的烙印。總之香港是國際大都市,飲食文化就帶有國際大都市的特色,就像一棵果樹被嫁接接枝了,結出了不同風味的果實。


無田甫田

感謝相邀!

廣東人和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其共同點是以清淡素食為主。



其區別是:

1.廣東人以粵菜為主,講求完美,講究色香味形具佳,喜歡吃早茶和宵夜。

2.香港人喜歡海鮮、麵點、西點、煲湯、煲粥等,喜歡吃閩菜。

3.儘管不盡相同,都有各自的飲食習慣,但注重健康,合理調配是必不可少的。


楊柳枝18

香港人的飲食習慣

茶餐廳最特色,快餐廳、西餐廳。

港式咖啡,奶茶,在茶餐廳可以品嚐到。

各色煲湯、粥品、海鮮、點心。一般以清淡鮮美為主。避免一些高熱量的飲食。

廣東人,一想到的是什麼都吃。愛吃也會吃,中國人不好吃的東西,廣東人就敢開刀。各種動物昆蟲,無奇不有。

取材不限,滋味清鮮,變化無窮。

廣東人和香港人共同的就是煲湯,講究原汁原味,老火靚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