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

桑太太

《顏氏家訓》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作者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顏之推,南朝有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最後隋朝結束了南朝。該書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大約在公元6世紀末。這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一共有七卷,二十篇。

顏之推,顏氏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先祖是春秋時期的顏回,孔門七十二賢顏的首賢,而顏之推是顏回的第三十五世孫。祖先追隨東晉渡江,寓居建康。歷史上的侯景之亂,梁元帝蕭繹自立於江陵,顏之推任散騎侍郎。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顏之推被俘虜,帶到西魏。他為回到江南,乘黃河漲水,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偷渡,經黃河砥柱山的天險,先逃奔到北齊。但南方陳朝代替了梁朝,顏之推南歸的心願沒有達成,於是就留在了北齊,官至黃門侍郎。黃門侍郎是皇帝身邊的近侍之臣。公元577年,北齊滅亡,顏值推進入北周。隋代周後,又在隋朝為官。顏之推一生,四朝為官,“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活閱歷。

《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僅以唐朝而言,像註解《漢書》的顏師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

正由於顏之推“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他對南北社會風俗、政治得失、學風特點有透徹的瞭解。入隋以後,便本著“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的宗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二十篇,各篇內容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但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不少見解至今仍有借鑑意義。它是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顏之推以學問廣博著稱,《顏氏家訓》自成書以來,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一直被作為家教範本,廣為流佈,經久不衰。正由於此,歷代統治者對《顏氏家訓》非常推崇,甚至認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被後世廣為徵引,反覆刊刻,雖歷經千餘年而不佚,可見《顏氏家訓》影響之大。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萃辰天心書院

《顏氏家訓》為顏之推於北齊時所撰。顏之推(531——591),字介,琅邪人,幼承家學而愛好文學,生長於南方梁朝。梁朝末年,西魏攻陷江陵,顏之推被俘。後逃至北齊,意欲由此返梁。因陳霸先代梁建陳,顏之推遂留於北齊。北齊滅亡後,顏之推又不得不歸於北周。楊堅代周建隋後,顏之推由周入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