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造的不是女团,是偶像

《创造101》造的不是女团,是偶像

文/ 杨松

自4月21日正式开播以来,《创造101》接档超级网综《偶像练习生》,开足造星马力吸引大批“女团创始人”(粉丝)。猫眼专业版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5期播放量已有23.2亿,成为最新的现象级综艺。

作为一档偶像养成综艺节目,《创造101》通过培训、PK和观众的投票,最终选出人气最高的11位出道成团。随着节目的进行,已有不少选手遭遇淘汰,最终出道名单也越来越清晰。

节目的热播让个别选手人气不断上升,几乎成为了当红偶像,如果用造单个偶像来衡量一档综艺,《创造101》是成功的。但他们是否能创造出像SHE这样的国民级女团——组合成为一个IP,路人听众熟悉组合但未必了解单个成员,仅靠一档综艺节目还远不够。

101位女孩主演的“连续剧”

常言“三个女生一台戏”,那101位女孩在一起又会怎样?当然是一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

在101位选手中,既有孟美岐、吴宣仪这样自带主角光环的选手,还有自我调侃“女团里怎么可能有我这样的女孩”的高秋梓,爱哭的杨超越,模特儿经纪人“大龄”女孩王菊……

《创造101》总制片人、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马延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意提到,当初她们去某家经纪公司选人时,在众多女生中选出了长相并不出众的几个。

这也好理解,在节目未播出之前,制作方也难确定谁会火,能正式出道。尽量去挖掘不同类型的选手,才能最大可能覆盖相应的观众群体。

围绕着“梦想、友情、拼搏”为关键词的剧本,各个选手努力在镜头下表现自己:被分到F组的无奈;两队battle时拼尽全力去赢;被粉丝捧上金字塔尖时的喜极而泣。

《创造101》造的不是女团,是偶像

在这部“连续剧”里,有观众认出学生时代那个嘴上说“没复习”,实际熬夜刷习题的学霸;也有职场中频频出错,却仍讨领导喜爱的“幸运同事”。

经过《爸爸去哪儿》、《中国有嘻哈》等多档综艺的磨练,国内综艺节目制作方已练就“神剪辑”,要不了两集,原本都是素人的选手们有了“人设”,比如最近颇受争议的杨超越,被网友评价为“实力不行还爱哭”。

有朋友直言讨厌杨超越,认为孟美岐还不错,她的言论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网友。在第5期节目中,杨超越就此向“老江湖”马东请教。马东称,他很多同事喜欢杨超越,喜欢她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马东认为,当你审视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的时候,你可能正在失去你的优势。见惯“奇葩”的他给了选手们一个忠告:与众不同和无从遮掩。

偶像好造,女团难建

《创造101》中有出过道,歌舞俱佳的回炉艺人,也有比普通人强不了多少的小白选手。在导师、队友的帮忙下,青涩素人蜕变成能力出众的偶像,“逆风翻盘,向阳而生”,一个个明星梦想在一季综艺中实现。这是观众最爱看的“套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造101》很像女版的《士兵突击》。

把女团又重新拉到人们视野中的《创造101》,能让这个行业“逆风翻盘”吗?

相比男团,国内女团明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自从S.H.E和Twins后,娱乐行业已经近10年没有出现过很火的女团。也有团队曾尝试过,多以失败告终。

最新的失败案例是由广州欢聚传媒有限公司联手国内外音乐制作人团队推出的少女组合1931,去年底解散,很多网友惊呼看到解散消息时才知道有这个组合的存在。

《创造101》造的不是女团,是偶像

在女团打造上的资金投入之大,是很多公司不能承受之重。纪录片《女团》中,前1931女子成员陈怡凡回到生活了3年的剧场,发现由设计师做的两三千的公演服装散落一地。这仅是服装一项,再加上日常训练、人员运营、场地租金等等成本,即便1931运营方对外号称投资5亿,从宣布海选到解散也只存活了4年时间。

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回报周期漫长且风险极高,这是目前国内想要打造第二个SNH48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所以,《创造101》选了一条捷径。马东在节目里说,我们看国外的女团,鞠躬度数、笑时候露出牙齿数是一样的,这是《创造101》要的女团吗?他认为导演组希望的是选手各自在不同的方向,在各自不同的风格上找到自己。

不是《创造101》不想,而是不能。打造一个成熟偶像培养体系,既需要投入巨资,包括女团专业上的打造和音乐、演出、专辑、形象定位、商务等等。还需要进行漫长的摸索周期,练习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这是一档综艺节目所不能承载的。

《创造101》造的不是女团,是偶像

综艺只需要把点击率做上去,社交平台上关注度高,广告主自会找上门,这是一个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而且效果同样可以达到——出道的选手由素人被捧为偶像。

据了解,节目结束后将会诞生一个11人偶像团体,由企鹅影视与“哇唧唧哇”公司联合运营管理,合约将签在企鹅影视,而成员和原经纪公司之间则会进行两年割裂式合约,收益由两方经纪公司共享。

6月23日,《创造101》会确定登上金子塔尖的11名幸运儿。等到那时,吃瓜群众会寻找下一档综艺节目,而无优质作品的偶像会被更新的偶像取代。对于那些投入大量精力的粉丝来说,继续为Pick的偶像打Call,但他们是否会从粉偶像个体到认同女团,则需要考验腾讯的运营能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