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祈福之大朝臺,完成一場五百年的修行

五臺山祈福之大朝臺,完成一場五百年的修行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東北部五臺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3061.1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屹立,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山。

親們都知道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印度、日本、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國都享有盛名。所謂“朝臺”,就是朝拜東南西北中五方文殊,這是來五臺山的信徒們要必做的一件事。如果登上五座臺頂朝拜,叫作“大朝臺”;對於時間和體力不夠的親,像上一篇那樣登上黛螺頂的五方文殊殿內朝拜,叫作“小朝臺”。

為了安全考慮,五臺山目前只不允許私家車開上東臺,其餘四個臺必須坐景區內的小巴車。當然如今登臺的人們不光為了朝拜,五臺山各臺頂的風景也很不錯,尤其盛夏還不覺炎暑。景區內也有很多提供包車或拼車轉檯的當地人。開車轉檯大約需要多半天到一天的時間,而真正的信徒會三步一叩完成大朝臺,讓小娘子由衷的佩服與感動。

我們頭天拼了一輛車,第二天一早8點出發。第一站先到享有“華北屋脊”的五臺最高峰——北臺葉鬥峰,山路顛簸且多是急彎,很是考驗駕駛技術,難怪目前不讓私家車自駕。

北臺在臺懷鎮北面妙德庵村雲霧山山頂上,從下面仰望,雲浮山腰,巔摩斗杓,故又名葉鬥峰。臺頂風大寒冷,寺廟裡的僧人說,冬天的大風,能把人吹走,他們如果要走到寺廟外上廁所,必須兩個人手拉著人,小娘子真心敬佩這裡僧人的虔誠供佛。

北臺的靈應寺內供奉著無垢文殊,在北臺和中臺之間有個傳說中大智文殊菩薩沐浴顯聖之地的澡浴池,澡浴池始建於隋文帝時期,殿內還分別有文殊菩薩的手印和腳印,據說誠心祈福並撫摸手印即可明智慧,去煩惱。小娘子在這裡請了一幅五臺山地圖的手帕,每個臺頂可以蓋章,據說集齊了五臺而得章可以保平安。

這裡目前設施簡陋,但也正在擴建,希望能早日修繕好,讓常住在這裡的僧人們能住的舒適暖和些。

離開北臺,我們前往中臺。按說朝臺應該順時針行走,但為了行駛方便,拼車或包車的師傅都會以駕駛的方便性行走,我們也並非三步一叩的信徒,只要心存善念,是否是順時針相信佛祖不會計較的。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5米,是僅次於北臺的五臺第二峰,以巔巒雄曠,翠靄浮空而得名。這裡有一座石砌舍利塔,共7層,此塔傳說為唐代藍谷法師向梵僧索來若干粒舍利後於此建塔存放。

中臺頂上的寺廟名叫演教寺,供奉著孺童文殊,傳說文殊在這裡講道說法。大雄寶殿是佛寺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為佛的德號,意為佛具足力大,能降伏四魔,因此大雄寶殿供奉主尊佛,需要手帕蓋章的話也都是在大雄寶殿內。

中臺是五個臺裡目前修建的最漂亮的,也依然在繼續擴建。

中臺之後我們來到西臺。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米,臺頂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

五臺山祈福之大朝臺,完成一場五百年的修行

從西臺開往南臺會經過一座背靠青山的吉祥寺,寺前溪水潺潺、幽雅清靜,寺外有座清涼橋。傳說康熙帝當年到五臺山尋父順治,正值傍晚又遇大霧,迷失了方向。焦急之時遇上一手提紅紗燈籠的龍鍾老僧,身穿袈裟,銀鬚蕭灑,面帶笑容。康熙走上前問路,老僧帶著康熙來到了吉祥寺夜宿。但就當老僧把他們引到文殊殿後就不見了,康熙抬頭一看,殿中的手提紅紗燈籠文殊菩薩像和方才引路那位老僧一模一 樣,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文殊菩薩前來迎駕引路啊!

大朝臺的路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徒步的人們,也不乏能看到三步一叩的信徒,真心虔誠!

南臺錦繡峰海拔2485米,南臺的普濟寺內供奉著智慧文殊。不過回來後小娘子發現開車的師傅帶我們來的並不是南臺,而是獅子窩,應該是為了省時省路。之前就聽說了五臺山當地人各種只為賺錢的坑蒙行為,沒想到他們在轉檯上也會做文章。

獅子窩,又名大護國文殊寺,始建於明萬曆十四年。相傳,很久以前,文殊菩薩從離隔萬里的印度佛國乘獅東來,行至五臺山竹林嶺上,仙獅駐足不前,且吼聲不斷,恰似雷鳴,文殊菩薩乃大智聖者,頓悟到,我佛弘法喻獅子吼,看來此處必是弘法之地。遂點一道場,念其仙獅緣起,起名"獅子窩。"從此之後,這位菩薩便雲遊五臺並逐一建寺演法,由此五臺山成為佛門聖地,文殊道場。

萬佛寶塔是獅子窩大護國文殊寺的代表性建築,萬佛寶塔前有座始建於唐末的五臺山老母殿,相傳文殊菩薩曾化身一位老婆婆,手持龍杖來往於城鄉之間為人們救苦救難祈雨保福。

五臺山祈福之大朝臺,完成一場五百年的修行

老母殿前有處向下的臺階,下行後對面竟有一處隱秘的文殊古洞,裡面供奉著千餘年前的菩薩石像。洞內有位慈眉善目的小師傅為佛像誦經。

四臺完畢後我們還剩下東臺。此時,天空下起了細雨,像是對我們的洗禮。

東海望海峰海拔2795米,頂端若鰲脊,東臺頂的望海寺主供聰明文殊。東臺可觀日出,眺望群山秀色,欣賞雲海變幻,幸運時,還能看到難得一見的佛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