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祈福之大朝台,完成一场五百年的修行

五台山祈福之大朝台,完成一场五百年的修行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3061.1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屹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山。

亲们都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印度、日本、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国都享有盛名。所谓“朝台”,就是朝拜东南西北中五方文殊,这是来五台山的信徒们要必做的一件事。如果登上五座台顶朝拜,叫作“大朝台”;对于时间和体力不够的亲,像上一篇那样登上黛螺顶的五方文殊殿内朝拜,叫作“小朝台”。

为了安全考虑,五台山目前只不允许私家车开上东台,其余四个台必须坐景区内的小巴车。当然如今登台的人们不光为了朝拜,五台山各台顶的风景也很不错,尤其盛夏还不觉炎暑。景区内也有很多提供包车或拼车转台的当地人。开车转台大约需要多半天到一天的时间,而真正的信徒会三步一叩完成大朝台,让小娘子由衷的佩服与感动。

我们头天拼了一辆车,第二天一早8点出发。第一站先到享有“华北屋脊”的五台最高峰——北台叶斗峰,山路颠簸且多是急弯,很是考验驾驶技术,难怪目前不让私家车自驾。

北台在台怀镇北面妙德庵村云雾山山顶上,从下面仰望,云浮山腰,巅摩斗杓,故又名叶斗峰。台顶风大寒冷,寺庙里的僧人说,冬天的大风,能把人吹走,他们如果要走到寺庙外上厕所,必须两个人手拉着人,小娘子真心敬佩这里僧人的虔诚供佛。

北台的灵应寺内供奉着无垢文殊,在北台和中台之间有个传说中大智文殊菩萨沐浴显圣之地的澡浴池,澡浴池始建于隋文帝时期,殿内还分别有文殊菩萨的手印和脚印,据说诚心祈福并抚摸手印即可明智慧,去烦恼。小娘子在这里请了一幅五台山地图的手帕,每个台顶可以盖章,据说集齐了五台而得章可以保平安。

这里目前设施简陋,但也正在扩建,希望能早日修缮好,让常住在这里的僧人们能住的舒适暖和些。

离开北台,我们前往中台。按说朝台应该顺时针行走,但为了行驶方便,拼车或包车的师傅都会以驾驶的方便性行走,我们也并非三步一叩的信徒,只要心存善念,是否是顺时针相信佛祖不会计较的。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5米,是仅次于北台的五台第二峰,以巅峦雄旷,翠霭浮空而得名。这里有一座石砌舍利塔,共7层,此塔传说为唐代蓝谷法师向梵僧索来若干粒舍利后于此建塔存放。

中台顶上的寺庙名叫演教寺,供奉着孺童文殊,传说文殊在这里讲道说法。大雄宝殿是佛寺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意为佛具足力大,能降伏四魔,因此大雄宝殿供奉主尊佛,需要手帕盖章的话也都是在大雄宝殿内。

中台是五个台里目前修建的最漂亮的,也依然在继续扩建。

中台之后我们来到西台。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顶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

五台山祈福之大朝台,完成一场五百年的修行

从西台开往南台会经过一座背靠青山的吉祥寺,寺前溪水潺潺、幽雅清静,寺外有座清凉桥。传说康熙帝当年到五台山寻父顺治,正值傍晚又遇大雾,迷失了方向。焦急之时遇上一手提红纱灯笼的龙钟老僧,身穿袈裟,银须萧洒,面带笑容。康熙走上前问路,老僧带着康熙来到了吉祥寺夜宿。但就当老僧把他们引到文殊殿后就不见了,康熙抬头一看,殿中的手提红纱灯笼文殊菩萨像和方才引路那位老僧一模一 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文殊菩萨前来迎驾引路啊!

大朝台的路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徒步的人们,也不乏能看到三步一叩的信徒,真心虔诚!

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南台的普济寺内供奉着智慧文殊。不过回来后小娘子发现开车的师傅带我们来的并不是南台,而是狮子窝,应该是为了省时省路。之前就听说了五台山当地人各种只为赚钱的坑蒙行为,没想到他们在转台上也会做文章。

狮子窝,又名大护国文殊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相传,很久以前,文殊菩萨从离隔万里的印度佛国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仙狮驻足不前,且吼声不断,恰似雷鸣,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到,我佛弘法喻狮子吼,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遂点一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从此之后,这位菩萨便云游五台并逐一建寺演法,由此五台山成为佛门圣地,文殊道场。

万佛宝塔是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的代表性建筑,万佛宝塔前有座始建于唐末的五台山老母殿,相传文殊菩萨曾化身一位老婆婆,手持龙杖来往于城乡之间为人们救苦救难祈雨保福。

五台山祈福之大朝台,完成一场五百年的修行

老母殿前有处向下的台阶,下行后对面竟有一处隐秘的文殊古洞,里面供奉着千余年前的菩萨石像。洞内有位慈眉善目的小师傅为佛像诵经。

四台完毕后我们还剩下东台。此时,天空下起了细雨,像是对我们的洗礼。

东海望海峰海拔2795米,顶端若鳌脊,东台顶的望海寺主供聪明文殊。东台可观日出,眺望群山秀色,欣赏云海变幻,幸运时,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佛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