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秦國和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真相讓人想不到

歷史上,名將很多,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能人輩出,當然,沒有我等鍵盤俠厲害。他們是真的厲害,當然,也有公認的比我們鍵盤俠厲害的人物。他就是趙括,被罵了上千年的紙上談兵。

今天,我們不說他帶兵戰死5萬,被抓活的40萬,全部被活埋的事情。我們說說另外一個同一時期的名將。說真的,他們就跟我討論,廉頗和趙括誰更厲害,廉頗和王齕、誰更厲害,但是,他們都沒有和我討論更高深的問題,廉頗不出戰的真相讓人想不到,趙括用45萬人犧牲的代價,證明了廉頗是對的。

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公元前260年農曆四月,秦國軍隊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裨將茄(音:加,裨將的名)。公元前260年農曆六月,趙軍失利,損傷據點2個,尉官被俘4名,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廉頗築起圍牆,堅守在營壘裡,不出去應戰。同年七月,秦軍強攻,奪取西邊營壘,俘獲尉官2命。

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趙軍數戰不利,廉頗便依託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秦軍。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趙孝成王認為,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出戰,不解決戰鬥,就會耗費大量物資,曾多次派人到前線責備廉頗膽怯,不出戰。

《孫子兵法》上說: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這是在全勝思想的基礎上說的,知可戰而戰則勝,知不可戰而不戰則保全;知可戰而不戰則失去機會,知不可以戰而戰則不利。)

作為一個將軍,你在前線親眼目睹,自己的軍隊素質,每次硬碰硬都會失敗,你還非要硬碰硬,硬要決戰看效果嗎?

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明明知道,戰則必敗,守則必勝,你選擇哪一種?換句話說,明明知道出戰沒有好果子吃,不出戰,則兵不敗,國不亡,敵人得不到如何好處,你會怎麼選?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廉頗為什麼要哈戳戳的出戰?攻心,讓秦軍不戰自敗不好?上兵伐謀,廉頗選擇了最好的戰略方針,其次伐交,趙孝成王應該聯合各國,而不是去和秦國議和,讓本來就害怕秦國的其他各國更不敢打秦國的主意,造成聯合抗秦的局面或者假象,秦軍也會不攻自撤,事實上各國心懷鬼胎,誰失敗坑誰,兩國都失敗則兩國都坑。

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上兵伐謀,廉頗佔了,其次伐交,趙孝成王可以選擇,留給秦國的,是其下攻城,下下策,攻城即便勝利,也會死傷慘重,屍橫遍野。

《孫子兵法》開篇即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廉頗、白起豈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列國虎視眈眈,哪國失敗收拾哪國,兩敗俱傷則兩國都會被收拾,如果雙方都討不到好處,則,雙方都不會拼到兩敗俱傷,這就是很多網友不明白:認為明明看到了秦國左庶長王齕,已經勝券在握了,結果換了趙括,還偷偷派了白起出來,明明衝殺可以勝趙國,還讓白起出來陰了趙括把他團團圍住打。

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所以,廉頗堅守,不管秦國派誰來,都沒有辦法,這就是廉頗的高深莫測之處,他也是為國為民著想,雖然手握45萬大軍,雖然知道趙孝成王已經多次責備,不出戰肯定會被撤職或者問罪,但是依然採用了高壁深壘的堅守方針,因為他明白,秦國同樣精明,不會採取下下策,強攻他擁有45萬軍隊的城池,不論秦國換誰掛帥,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強攻廉頗堅壁深壘的城池。

秦國趙國長平之戰廉頗為何寧願被撤職也不出戰?趙括證明他是對的

即便強攻,秦國也討不了好,面對紙上談兵的趙括,圍困趙軍,殺死5萬,活捉40萬,依然讓白起死傷過半,如果強攻廉頗的城池,只會比打被包圍的趙括死傷更多,何況,能不能打下來,還得另說。即便能打下來,也是兩敗俱傷,死傷殆盡,因此,廉頗堅守,兩個國家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因為兩敗俱傷,對兩個國家都沒有好處!

總結,廉頗不撤,秦國不攻,決戰不成,雙方議和退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