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高精尖產業集結號,擘畫未來發展新座標

在北京有這樣一個地方,以佔全市0.35%的土地,貢獻了全市20%的工業增加值。這個地方就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17年,總面積59.6平方公里的亦莊,創造了869億元的效益價值。這是北京捨棄“白菜幫”、精選“白菜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一個縮影。作為“高精尖”產業的探路者和引航者,亦莊是“北京製造”的名片,同時也是“北京創造”的名片,更是產業升級、騰籠換鳥後發展的必然。

吹響高精尖產業集結號,擘畫未來發展新座標

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了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明確要求北京緊扣城市功能定位發展,放棄“大而全”的經濟體系,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這幾年,北京緊緊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刻把握“舍”與“得”的辯證關係,深入實施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以建設全球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吹響了構建“高精尖”結構的集結號,努力打造北京發展新高地。

吹響高精尖產業集結號,擘畫未來發展新座標

做好“白菜心”,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

2017年12月26日,北京市發佈了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等十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十個指導意見在深刻把握疏解與發展、創新與轉化“兩個關係”基礎上,一併提出了貫徹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主動適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促進北京可持續發展等“六個方面”的發展要求。

何為“高精尖”?高,就是今後幾年能實現高速增長、帶來強勁發展後勁的行業;精,就是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重要知識產權的頂尖企業;尖,就是承接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和具有國際水平的前沿科學技術。引進發展高精尖產業,要符合“綠色、集約、智能”的產業發展方式,要符合“減重、減負、減量”的發展要求。截至2017年底,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萬餘家,科技型企業超過50萬家。獨角獸企業67家,數量僅次於美國硅谷。北京具有91所高校、1000餘家科研院所、近800名院士,這些都是北京創新發展的寶貴財富。我們相信,伴隨著指導意見的深入實施,諸如金山雲、千方科技、啟辰明星等一大批高精尖產業和龍頭企業會像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提升首都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注入一針強心劑。

吃下“定心丸”,消除企業發展後顧之憂

為解決高精尖企業發展的後顧之憂,切實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做到“引得來、留得住”,北京市制定了強化資金保障、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強化配套基礎保障等多項保障舉措,對重點企業發展提供“一企一策”服務,給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比如,在土地政策方面,發佈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的意見》,入園企業申請以出讓方式取得園區產業用地,實行彈性年期出讓,出讓年限最長為20年。國家和本市重大產業項目,經市政府批准後可適當延長,最長出讓年限不得超過土地使用權出讓用途法定最高年限。在優化政商環境方面,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發佈“9+N”(九項主要政策和N項配套措施)一攬子政策,藉助“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流程,實行“一窗受理、後臺流轉;一次申報,全程辦結”。在人才引進方面,制定了《關於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在科研經費獎勵、住房、子女教育、醫療服務以及辦理永久居留和出入境手續等其他服務保障方面給予實實在在的福利。

在規範資金管理方面,發佈了《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撥款補助、貸款貼息、融資租賃補貼、以獎代補等支持方式。

上述舉措的制定和實施,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達到了引進一位高端人才,聚集一支人才隊伍,支撐一個主導產業,崛起一個新興市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解決了企業的後顧之憂,推動了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重點項目和產業的順利落地實施,為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打造“主戰場”,帶動創新發展新引擎

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指出,要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抓好“三城一區”建設。目前,不僅形成了以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城一區”為主戰場的創新平臺,而且各區還形成了創新發展皆有特色的新格局。

北京對“三城一區”給出了差異化發展的定位。中關村科學城要聚焦,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懷柔科學城要突破,形成具有世界級原始創新的承載區;未來科學城要搞活,打造全球領先技術創新高地;作為原始創新 “三城”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承載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要優化提升,打造高精尖產業主陣地以及創新型產業集群與“2025”示範區建設。作為全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金名片,2017年“三城一區”地區生產總值在北京佔比超過30%,發揮了主戰場“領頭雁”的示範作用。

與此同時,各區也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創新發展。比如,西城區的金融街、新華1949、設計大廈等科技金融;朝陽區形成的798藝術區;海淀打造的“一城三街”;豐臺區建設的研發企業總部基地和智能控制產業;石景山重點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園……當然,各個區的創新發展不僅這些,還有很多創業孵化聚集區、知識產權示範區、文化科技融合區等各具特色的創新發展模式。

從最初的聚集資源謀求“大而全”的發展模式,到騰籠換鳥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北京正在用實際行動書寫堅持高質量發展,構建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新篇章。

文/溫加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