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只拼時間就能變身天才?

有一個曾經被廣為流傳的思想:只要你練習上10000個小時就是天才了。如果沒有看過《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本書,或者只是看到一個書名的人,大概心裡就是這樣盤算的:一天練習3個小時,然後天天如此,練習上10年,正好累積1萬個小時,我就成天才了。

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讀完本書,你就明白:從來沒有哪個人可以只憑借時間的積累就能成功的。

看過本書,你就知道所謂的天才,背後是三大要素:刻意練習,內在驅動力,好的教練(導師)。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只拼時間就能變身天才?

1.刻意練習

人類天生就討厭不確定的事情,所以我們對於拿出大量時間集中做一件事情,有本能的牴觸。

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常見的是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來,更不用說十年了。

因為你不確定這樣的付出能不能換回應得的回報。畢竟這可是10年,你恐怕連認真聽課,或者努力工作的時間,都無法累積到3個小時。如果再讓你拿出3個小時乾點別的,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所以,那些在某一個領域起步早的,專注時間長的,就算沒有什麼天賦,僅憑藉時間的積累帶來的經驗和人脈,在10000個小時之後,就算沒有成為天才,也肯定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可能有人會說從來沒見過幹了十年保安或者前臺的就成了天才,沒錯,這類工作幹二十年也沒用。

刻意練習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帶著既定目標掙扎前進,不斷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因為這條路上你必須不斷試錯,通過無數次試錯,才能讓你擁有無可替代的技能。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只拼時間就能變身天才?

讓我們說一個例子,增加點感性認識。 張愛玲,作為近代作家中的天才少女,連她自己都說 “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七歲時我寫了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八歲那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

張愛玲的刻意練習在哪裡?她弟弟張子靜曾在《我的姐姐張愛玲》寫道:“那時她(張愛玲)尚未成名,積累優美詞彙,生動語言,隨時隨地留心人們的談話;不管是在路上、車上、家裡、學校裡、辦公室裡,一聽到就設法記住,寫在本子裡。“ 這都是不斷練習的過程。

三毛回答:那些發表的文章只是我寫的十分之一。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老話說得妥妥得正確。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只拼時間就能變身天才?

2. 激情,激情,激情

我們必須要承認,大量的重複某一中練習,僅僅靠意志很容易就終止,這時候,你需要的是一種源於內心的驅動力,這就是激情。

多年前我曾經遇到一個音樂學院的老師,他有一套評判學生的獨特標準。那些跟隨他學了半年的學生,他會在某次下課之後,詢問家長:練琴時間有多長?練琴的頻率如何?如果得到的答案是: 除了必要的課後練習,其他的時間一概不做的話。老師會說:學完這個學期就不用在學了,就當個愛好,偶爾玩玩吧。

說白了,你對這件事情,只有應付,沒有真愛。無法做到時間的積累,更抵不過人生路上其他的誘惑或者挑戰。方向不對,所以要趁早放棄。

激情,其實你就是在不斷練習的源動力,是發自內心的“我要做,就算還有一個月到了世界末日,我也要做的那件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好像沒什麼激情啊。沒錯,個體各有各自差異性,但是找到一件感興趣的事這個是沒問題的。剩下的就是深入挖掘自己做這件事情原始動力,我們普通人想要找到動力來自於三種:

第一種 深深的危機感或者壓力。這種危機感會鞭策你不斷地朝向覺得安全的地方 。

第二種 對未來的歸屬感 。 這種在自律的達人中很常見,很清楚自己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擁有一種內驅力,朝夢想一步步走去。

第三種 志同道合的朋友,屬於外部激烈。的確一個人走路往往太孤單了,有個伴兒,就好走多了。

自我挖掘一下,看看哪種方式可以找到你的內在驅動。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只拼時間就能變身天才?

3. 好的導師或者教練

在本書中,用了大量音樂類大師和體育類競技明星的例子,你完全可以從中看出,一個好的導師或者教練,對於他們人生的重要性。

比如說伍頓教練:高頻率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簡短有力的指導語言。

比如說瑪麗老師:熱情溫暖,從內心深處關心孩子,對孩子有耐心和信心,比如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鼓勵,做不好的時候鼓勵重做,等做好的時候,馬上給予鼓勵。可以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給孩子繼續下去的動力。

好的教練或者導師不僅可以讓你獲得技能和知識,還可以打開你的感情開關,點燃你對這件事情的熱情。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人,那恭喜你,你是千里馬。因為這類導師都是自己挑選要訓練的對象,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到這個人的脾氣秉性,奮鬥目標,只有條件相符的人才可以匹配合適。

你說身邊沒有這種人生導師怎麼辦?那隻能靠自己,自己訓練自己,做自己的精神支柱。

對於90%的普通人來說,自己才是最大的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