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96年,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著名書畫家江兆申受邀在東北瀋陽的學術演講會中,因心肌梗塞症突發逝世。一時間,海內外文博、書畫界人士無不為這位傑出人才的不幸去世而深感悲痛。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從一個只有高小學歷的人,到最終成為一名美術史家、書畫家、篆刻家、文章家、鑑定家和詩人,這是江兆申創造的人文傳奇。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江兆申先生小照 1994年於揭涉園

入臺拜師

江兆申,字椒原。1925年出生於歙縣巖寺的一個書香門第。他家的那幢老宅,即清代乾嘉時著名詞家張皋文(又名惠言)的教館。幼時的江兆申便在這客廳的八仙桌前侍母學書,舅父指導其作畫,感染著故鄉的文風流韻。在傳統家庭教育薰陶之下,學習制印、寫詩,並得到同鄉名宿的激賞。十五歲的江兆申外出獨立謀生,先後擔任過公私性質的文書、科員等職務,以治印和碑刻養家。1949年春轉往上海,擔任“監察院上海浙閩監察使”,同年5月轉至臺灣,此後開始他的美術史研究與藝術創作的新時期。

▲江兆申 1989年作 雨後晴霞

在江兆申身上,最大的“伯樂”是在臺灣的畫壇上素有“渡海三家”之稱的溥心畬。1949年秋,江兆申投書並附數首五言古詩給溥心畬希望能夠錄為弟子,從師學習書畫。但直到1951年年初,他才在臺北首次拜謁溥心畬,同年春節,正式叩首拜為師,成為寒玉堂弟子。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溥心畬(1896-1963年)

溥先生沒有馬上教他學畫,而是讓他大量地閱讀一些中國的古典詩文。

從1951至1959的近十年間,他先後研習《杜詩全集》、《昭明文選》、《莊子》、《淮南子》、《呂氏春秋》、《列子》、《資治通鑑》以及韓愈、李商隱、蘇軾、黃庭堅諸家集,打下文人必修的學養基礎。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92年作 桐蔭清話 設色 紙本

1965年5月,江兆申在臺北中山堂第一次舉辦個人書畫篆刻作品展覽,這次的展覽使他嶄露頭角,獲得臺灣美術界的佳評。這一次畫展的成功,使江兆申遇到了命運的轉折。

是被公認為繼臺灣藝術三大家溥心畲、張大千和黃君璧之後一位重要的承前啟後的傑出書畫家,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張大千 黃君壁 江兆申 歐豪年

1980年作 山水四幅

1970年9月,江兆申回到臺灣,在故宮博物院舉辦了《旅美書畫作品展》,這是他的第二次個人書畫展,以山水、書法為主。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82年作 翠微山堂 立軸 設色紙本

1968-1969,江兆申陸續發表了數篇研究唐寅的論文,後於1976年結集成冊為《關於唐寅的研究》一書,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後又多次再版,成為研究唐寅的重要參考。此書也使江兆申步入一流藝術史研究學者的行列。

1972年9月,江兆申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1975年5月應邀在日本東京銀座舉辦“江兆申、曾紹傑書畫篆刻展”,並首次印行個人畫冊。1977年7月,江兆申擔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在公務處理之餘,仍堅持書畫創作。1986年起,江兆申專注於篆糟字體的臨寫,以日本二玄社精印的“十鼓齋後勁本”為範例,致力於《石鼓文》研習。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52年作 萬古青山 設色紙本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93年作 四季山水屏 (四幅) 立軸 設色紙本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江兆申 雲巖霜樹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江兆申 山窗靜寄

江先生移居埔里揭涉園後,仍然定時回靈漚小築授課,這幅山居圖即作於靈漚小築。畫景構思圍繞揭涉園景,題記中書錄辛稼軒詞語,“聽風聽雨,吾愛吾廬”,喚起共鳴。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年遊覽遼寧名勝

右四為夫人章桂娜,右五為江兆申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91年作 彭蠡秋光 彩墨 紙本

成交價:1,440.00萬新臺幣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91年作 長林大澤 彩墨 紙本

成交價: 600.00萬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林表暮雲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 RMB 176,292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1982年作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8.625萬元

人稱張大千後第一人

▲江兆申 1971年作 行書五言聯 立軸 成交價: 64.4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