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96年,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书画家江兆申受邀在东北沈阳的学术演讲会中,因心肌梗塞症突发逝世。一时间,海内外文博、书画界人士无不为这位杰出人才的不幸去世而深感悲痛。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从一个只有高小学历的人,到最终成为一名美术史家、书画家、篆刻家、文章家、鉴定家和诗人,这是江兆申创造的人文传奇。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江兆申先生小照 1994年于揭涉园

入台拜师

江兆申,字椒原。1925年出生于歙县岩寺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家的那幢老宅,即清代乾嘉时著名词家张皋文(又名惠言)的教馆。幼时的江兆申便在这客厅的八仙桌前侍母学书,舅父指导其作画,感染着故乡的文风流韵。在传统家庭教育熏陶之下,学习制印、写诗,并得到同乡名宿的激赏。十五岁的江兆申外出独立谋生,先后担任过公私性质的文书、科员等职务,以治印和碑刻养家。1949年春转往上海,担任“监察院上海浙闽监察使”,同年5月转至台湾,此后开始他的美术史研究与艺术创作的新时期。

▲江兆申 1989年作 雨后晴霞

在江兆申身上,最大的“伯乐”是在台湾的画坛上素有“渡海三家”之称的溥心畬。1949年秋,江兆申投书并附数首五言古诗给溥心畬希望能够录为弟子,从师学习书画。但直到1951年年初,他才在台北首次拜谒溥心畬,同年春节,正式叩首拜为师,成为寒玉堂弟子。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溥心畬(1896-1963年)

溥先生没有马上教他学画,而是让他大量地阅读一些中国的古典诗文。

从1951至1959的近十年间,他先后研习《杜诗全集》、《昭明文选》、《庄子》、《淮南子》、《吕氏春秋》、《列子》、《资治通鉴》以及韩愈、李商隐、苏轼、黄庭坚诸家集,打下文人必修的学养基础。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92年作 桐荫清话 设色 纸本

1965年5月,江兆申在台北中山堂第一次举办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览,这次的展览使他崭露头角,获得台湾美术界的佳评。这一次画展的成功,使江兆申遇到了命运的转折。

是被公认为继台湾艺术三大家溥心畲、张大千和黄君璧之后一位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杰出书画家,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张大千 黄君壁 江兆申 欧豪年

1980年作 山水四幅

1970年9月,江兆申回到台湾,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旅美书画作品展》,这是他的第二次个人书画展,以山水、书法为主。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82年作 翠微山堂 立轴 设色纸本

1968-1969,江兆申陆续发表了数篇研究唐寅的论文,后于1976年结集成册为《关于唐寅的研究》一书,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后又多次再版,成为研究唐寅的重要参考。此书也使江兆申步入一流艺术史研究学者的行列。

1972年9月,江兆申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1975年5月应邀在日本东京银座举办“江兆申、曾绍杰书画篆刻展”,并首次印行个人画册。1977年7月,江兆申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公务处理之余,仍坚持书画创作。1986年起,江兆申专注于篆糟字体的临写,以日本二玄社精印的“十鼓斋后劲本”为范例,致力于《石鼓文》研习。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52年作 万古青山 设色纸本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93年作 四季山水屏 (四幅) 立轴 设色纸本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江兆申 云巖霜树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江兆申 山窗静寄

江先生移居埔里揭涉园后,仍然定时回灵沤小筑授课,这幅山居图即作于灵沤小筑。画景构思围绕揭涉园景,题记中书录辛稼轩词语,“听风听雨,吾爱吾庐”,唤起共鸣。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年游览辽宁名胜

右四为夫人章桂娜,右五为江兆申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91年作 彭蠡秋光 彩墨 纸本

成交价:1,440.00万新台币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91年作 长林大泽 彩墨 纸本

成交价: 600.00万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林表暮云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 RMB 176,292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1982年作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8.625万元

人称张大千后第一人

▲江兆申 1971年作 行书五言联 立轴 成交价: 64.40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