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兩幕僚得一妙對,他面色難看拂袖而去,嚇得兩人逃之夭夭!

清朝同治初年,此時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已經接近了尾聲,即將走向失敗,而經過組建湘軍圍剿太平軍而戰功卓著,聲名鵲起的曾國藩已經是手握重權的兩江總督,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一時間,風光無限。不過,即使官途通達,曾國藩心中仍然有一個遺憾。

據傳,在曾國藩成為總督的某一天,他手下兩個幕僚因為閒來無事,玩起了文人們的一大愛好對對聯。一人先出上聯“如夫人”,另一個人馬上對出“同進士”,先出之人又對出“如夫人洗腳”,這邊答“同進士出身”,那邊再加一字“替如夫人洗腳”,然後這邊再對“賜同進士出身”,一來二去,成了一副妙對。

曾國藩兩幕僚得一妙對,他面色難看拂袖而去,嚇得兩人逃之夭夭!

正當兩人興致高昂,準備繼續對下去時,只聽一聲大響,總督大人曾國藩鐵青著臉從屋中出來,不理兩人,徑直拂袖而去,惹得兩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趕緊去詢問府中年長的幕僚,才知道他們無意間戳到了曾國藩的痛楚,原來位高權重的曾大人也是他們嘴中嬉笑的“同進士出身”,兩人自知闖下大禍,趕緊回家收拾東西逃之夭夭。

為什麼曾國藩如此在意“同進士出身”這一在當時普通讀書人看來已經很不錯的身份呢,這事兒與他的科舉考試經歷有關。

曾國藩兩幕僚得一妙對,他面色難看拂袖而去,嚇得兩人逃之夭夭!

有人說曾國藩是歷史上的一個“完人”,他是儒家後期的一個核心人物,一生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準則,在個人成就上先是擊敗了太平天國,後來領導了引領中國近代化潮流的洋務運動,同時他的門生弟子無數,大多飛黃騰達,曾國藩做到了一個為人臣者能得到的幾乎所有榮譽,因此後來支持他的人對他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極高評價。

這樣的一個人,肯定畢生都是在追求完美的,然而現實卻和他開了一個玩笑。曾國藩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家境富裕,他從小勤奮好學,6歲入學,8歲四書五經皆會,是一個科舉的好苗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居然連考了4次秀才都沒有成功。道光十二年,曾國藩經過一番苦讀,參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秀才考試,這一次他志在必得,考試之後,自己也覺得考得還不錯。

曾國藩兩幕僚得一妙對,他面色難看拂袖而去,嚇得兩人逃之夭夭!

結果放榜之日到來後,曾國藩來到放榜處一看,告示懸牌上,他的名字那裡有湖南省學政的批註,大概的意思是說他寫的文章“文理太淺”,也就是見識一般,本來是落榜了的,由於他是沒有入圍的考生裡面成績還算優秀的,所以給了他一個“佾生”的身份,只能充任孔廟中祭禮樂舞的人員,算是半個秀才。

這件事對曾國藩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他把這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懸牌指責的經歷視為平生的一大恥辱,於是學習更加刻苦,兩年之後,23歲的曾國藩中了舉人。在後來的殿試中,曾國藩列入了三甲的第42名,得賜“同進士出身”。這本來是許多寒窗苦讀的學子們羨慕的名次了,曾國藩卻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極為懊惱,連由禮部組織的針對進士的朝考都沒心思參加,在他的老鄉兼好友的郭嵩濤的極力勸說下,才勉強去參加了考試。

曾國藩兩幕僚得一妙對,他面色難看拂袖而去,嚇得兩人逃之夭夭!

沒想到這一次朝考他發揮出色,得了個一等第三名,由於道光皇帝欣賞曾國藩的表現,將他的名次放到了第二位,曾國藩才算是長舒了一口氣,不過對於“同進士出身”這個身份他一直耿耿於懷,這對他那種驕傲的人來說,也可以理解,所以後來兩個幕僚的對聯才引起了他那麼大的反應,面色那麼難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