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两幕僚得一妙对,他面色难看拂袖而去,吓得两人逃之夭夭!

清朝同治初年,此时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接近了尾声,即将走向失败,而经过组建湘军围剿太平军而战功卓著,声名鹊起的曾国藩已经是手握重权的两江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一时间,风光无限。不过,即使官途通达,曾国藩心中仍然有一个遗憾。

据传,在曾国藩成为总督的某一天,他手下两个幕僚因为闲来无事,玩起了文人们的一大爱好对对联。一人先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人马上对出“同进士”,先出之人又对出“如夫人洗脚”,这边答“同进士出身”,那边再加一字“替如夫人洗脚”,然后这边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一来二去,成了一副妙对。

曾国藩两幕僚得一妙对,他面色难看拂袖而去,吓得两人逃之夭夭!

正当两人兴致高昂,准备继续对下去时,只听一声大响,总督大人曾国藩铁青着脸从屋中出来,不理两人,径直拂袖而去,惹得两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赶紧去询问府中年长的幕僚,才知道他们无意间戳到了曾国藩的痛楚,原来位高权重的曾大人也是他们嘴中嬉笑的“同进士出身”,两人自知闯下大祸,赶紧回家收拾东西逃之夭夭。

为什么曾国藩如此在意“同进士出身”这一在当时普通读书人看来已经很不错的身份呢,这事儿与他的科举考试经历有关。

曾国藩两幕僚得一妙对,他面色难看拂袖而去,吓得两人逃之夭夭!

有人说曾国藩是历史上的一个“完人”,他是儒家后期的一个核心人物,一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准则,在个人成就上先是击败了太平天国,后来领导了引领中国近代化潮流的洋务运动,同时他的门生弟子无数,大多飞黄腾达,曾国藩做到了一个为人臣者能得到的几乎所有荣誉,因此后来支持他的人对他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极高评价。

这样的一个人,肯定毕生都是在追求完美的,然而现实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曾国藩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家境富裕,他从小勤奋好学,6岁入学,8岁四书五经皆会,是一个科举的好苗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连考了4次秀才都没有成功。道光十二年,曾国藩经过一番苦读,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秀才考试,这一次他志在必得,考试之后,自己也觉得考得还不错。

曾国藩两幕僚得一妙对,他面色难看拂袖而去,吓得两人逃之夭夭!

结果放榜之日到来后,曾国藩来到放榜处一看,告示悬牌上,他的名字那里有湖南省学政的批注,大概的意思是说他写的文章“文理太浅”,也就是见识一般,本来是落榜了的,由于他是没有入围的考生里面成绩还算优秀的,所以给了他一个“佾生”的身份,只能充任孔庙中祭礼乐舞的人员,算是半个秀才。

这件事对曾国藩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他把这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悬牌指责的经历视为平生的一大耻辱,于是学习更加刻苦,两年之后,23岁的曾国藩中了举人。在后来的殿试中,曾国藩列入了三甲的第42名,得赐“同进士出身”。这本来是许多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羡慕的名次了,曾国藩却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极为懊恼,连由礼部组织的针对进士的朝考都没心思参加,在他的老乡兼好友的郭嵩涛的极力劝说下,才勉强去参加了考试。

曾国藩两幕僚得一妙对,他面色难看拂袖而去,吓得两人逃之夭夭!

没想到这一次朝考他发挥出色,得了个一等第三名,由于道光皇帝欣赏曾国藩的表现,将他的名次放到了第二位,曾国藩才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不过对于“同进士出身”这个身份他一直耿耿于怀,这对他那种骄傲的人来说,也可以理解,所以后来两个幕僚的对联才引起了他那么大的反应,面色那么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