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復興漢服,那麼漢服應該在現代生活中取得什麼樣的定位?

小姐自然醒

關注

【糖小姐的閨蜜圈】閨蜜美,世界才美...

不!你會比閨蜜更美!文末有驚喜!

漢服,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近代,在滿清政府去漢化和西方先進文化的強烈衝擊下,它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最近幾年,政府越來越注重民族文化的復興,作為文化標誌的漢服,復興在即!

古老的漢族服飾穿著較繁瑣,不太適合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想要加快復興的進程,最主要還是提高漢服的關注度和使用度。其一,可以鼓勵相關服飾企業在衣服設計中加入最具漢服特點的元素。其二,比如在大型的文化活動場合建議參與者穿著漢服進場。其三,在具有中國傳統意義的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等可規定著漢服。不過,強制意義的做法雖具有一定完成效果,但容易引起不滿,還是需要一個漸進循環的規範程序。

在現代生活中,個人認為漢服應該是漢民族文化“形象大使”的定位,中華民族一共有56個,每個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與歷史,漢服作為漢民族的文化標誌,在現代相關漢文化的宣傳活動中應作為首推的元素!復興漢服,也就是復興中國主流的漢文化,同漢語一樣,它是漢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星!


給看到最後的你一個麼麼噠~任何疑問的地方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來一起種草拔草!關注【糖小姐的閨蜜圈】,私信回覆“糖小姐”,你想要的全都有!


糖小姐的閨蜜圈

這是個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復興漢服"?

哦,有些皇漢說“中國那麼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就漢族沒有,所以我們必須有”,且不說這種說法是否成立(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多數民族也沒有或不穿什麼“民族服裝”,這完全不妨礙他們屹立於世界),目前街上所謂“漢服”,真的是“民族服裝”麼?且不說這些漢服中最講究的不過是用唐末才成規模引入、宋末才成氣候的棉布製作,剩下的有用滌綸的,有用泡泡紗的,還有用毛毯的,您說這個玩意是漢服,漢代人認識麼?什麼?這個漢不是漢朝是漢族?那麼您扯什麼深衣曲裾?那麼我們不都是漢族?那麼我們現在穿的衣服不也就是“漢服”了麼?

其次,就算是深衣曲裾,使用麻布或絲綢的“漢服”(這樣的合格漢服我十幾年來沒在現代漢服愛好者中見到哪怕一身),在漢代也僅僅是文官和士子的禮服,武官多數穿改良的胡服(總記得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吧),普通勞動人民則穿各種輕便的短衣,甚至文官、士子在非禮儀場合也不穿這樣,一種在當年就只有狹窄適應面和小受眾的服裝,為什麼兩千年後要去推廣?

中國服飾的改革、演變,是與時俱進、適應時代和生活甚至生存環境的結果,當初以深衣曲裾為禮服,是適應周-漢“以禮孝治天下”的需要,也是和文官、士子慢節奏和車行、跪坐等生活習慣相適應的,平時勞作、打仗用不上,五代以後不再席地而坐,車也因中國馬車發展中“點錯了科技樹”而被坐轎、騎馬所取代,深衣曲裾即便文官和士子,即便禮儀場合,也變得越來越不適應。這種自然演變和適應不但古代有,近現代也有——風靡一時的“改良版旗袍”在建國後很快式微,不僅因為社會觀念的演變(否則就無法解釋同樣被打壓的連衣裙很快復興,而旗袍就此變成小眾),更因為那種適合黃包車出行的衣服,在擠公交、趕地鐵和自駕車時代是根本沒辦法滿足職業女性出行需要的。’

服飾最基本功能是禦寒,其次是蔽體,再次是實用,更次是文明,然後才是美觀,被一小群現代人類炮製出的、不屬於任何朝代的“漢服”,符合其中幾點?您真的認為某些留著分頭、戴著眼鏡,穿著內衣褲和廉價球鞋的“漢服秀”很美?

某些皇漢揚言“漢服就是傳統文化”、“推廣漢服就是推廣傳統文化”,這簡直是笑話:傳統文化的精華在其內涵,如經史子集,如格言訓條,如文章制度,如金石字畫,如古建墓葬,如鄉規民約……即便這些也要揚棄,要適應時代需要,而絕不能一味照搬,把傳統文化“形而上”為一個簡單且荒唐的“漢服外皮”,是莫名其妙的懈怠——事實上我和漢服黨交往多年,在“國學”方面貌似還沒發現比我略強一點的,一個都沒有。

能夠適應時代的傳統是不需要“弘揚”和包裝的,先秦就開始使用的筷子至今也沒啥改變,我們不一直在用著?我的一位朋友曾應邀參加漢服黨聚會,他穿著運動服參加,結果聚會因部分漢服黨擠不上公交而一再延期開始,聚餐時同桌又因寬袍大袖不便,被這位朋友搶光了所有大蝦,期間曾有人如廁,因曲裾的妨礙半小時都出不來……如今這個時代,推崇這樣的東西,是想讓更多人被逆淘汰麼?

好吧總結一下:漢服或隨便什麼服好歹是件衣服,每個人都有權去穿,去喜歡,但打著“弘揚傳統”的幌子硬性推廣已經不好,以此為由攻擊異議者“不是中國人”就簡直豈有此理,某些地方、部門則更不應靡費公帑和公民稅款,去幫助推廣這種比“白象”還不如的廢物點心。


陶短房

以下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出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對漢服做一個客觀的定位。從我國的歷史長河來看從軒轅皇帝開始到如今我們的服裝一直在改變。這一點不止是針對漢服。也就是說我們的穿著都是一點點在改變。那麼這個時候講漢服的復興。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就是完全的復興,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歷史文化很豐富。幾千年來朝代都在變化,除了元朝同清朝之外。其他的都是漢家天下。這麼多朝代,他們的服裝都有些區別。如果我們要復興漢服。應該選擇哪一個朝代的。還是說都可以。第二,在古代每換一個朝代漢服都在改變。那麼到了21世紀,我們現代人也是可以將漢服做些適當的改變,不一點非得按部就班。按部就班無法進步。只有適合我們這一時代才能夠使漢服普遍起來。我們應該客觀的去看待問題。要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然而今天我們的時代同古代不同了。我們的觀念也同我們的祖先不一樣了。所以我認為漢服的復興這一宏大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只是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出適合我們這一時代的改變。

上面是我提出的應該向這兩方面去給漢服一個定位。接下來是如何去實現漢服復興的宏大目標。漢服代表著我國的一種文化,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有責任將它很好的傳承下去。然而今天,我們面對著許多的問題。要實現漢服復興我們就必須排除一切困難,解決所有問題。

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在現代經濟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所以先從經濟上去分析漢服。大家都知道,生意人是追求利潤的。為什麼很少有人投資漢服生產。漢服其實在我國潛在需求是很旺的。先不說別的。就憑情懷。其實如果說穿漢服上街不會迎來異樣的眼光。大家還是非常樂意買的並穿著上街。這就是觀念上的問題。先要讓大家認同漢服。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如果大家認同漢服,有了購買慾望,就會有服裝生產商生產。有人買就會有人賣,這樣的人就越來越多。穿的人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那麼漢服的復興也就實現了。這是理想出來的然而實行起來卻是艱難的。

從心理角度看待問題。很多人覺得漢服不適合現今這一時代。有許多的不方便。這是個大問題,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比如說工作不方便。拖地現象。天氣熱。以及在諸多不便。還有就是在我們的觀念,漢服都搭配長髮的。女子還好。那男子怎麼辦呢?在有漢服沒人穿上街的現象已經出現了很長時間了。有很多人都不曾關注漢服了。在很多人的心裡都追求物質生活了。哪有心思想這些。這些因素都是對漢服復興極為不利的。這些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結論。只有解決以上的問題。在加以推廣,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同,漢服就能復興。衣服肯定是要穿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不選擇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那麼漂亮。漢服如果復興對其他服裝銷售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肯定有人打壓反對。


四書五經琴棋書畫

華服/漢服文化是我們中華主體民族的底蘊,理當應該受到我們國人的歡迎。這個華服/漢服文化復興的第一個支撐點,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單靠一個民族同袍能發展得了,是需要更多華人同胞的支持與認可,並且慢慢地接受。


那麼,華服/漢服在現代生活中取到什麼樣的定位還很難說。畢竟,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問題還是層出不窮。首先是我們漢族同袍之間的不團結,一盤散沙。所以,這個肩負著國家主體民族的復興重任,讓我感到十分的堪憂。最堪憂的就是那個舊中國噩夢的重啟,

因為在近代的舊中國,三百年裡,長期遭受到滿清奴役統治的惡習影響。

華服/漢服早已經在國人的記憶中,基本上已經消失了。而且在眾多國人的眼中只有滿清的旗袍馬褂辮子裝。根本沒有回想到明朝以前的國風華服/漢服。就算是
到了中華民國和上世紀的新中國改革開放期間,都是一直公認滿清的旗袍馬褂辮子裝是中國的國際形象,並且立它為國服。

把原先的中國華服/漢服文化都視為東瀛倭寇或古裝戲子。


一個國家的主體民族本身就沒有自己的民族意識觀念,更不用說去接受自己民族服飾文化的這一點了。

目前在很多華人同胞當中,不是崇洋媚外就留戀著滿清奴化教育思想的惡習行為。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到建國初期,甚至還有一些漢族同袍不捨得剪掉陰陽頭上的那根辮子。究竟這是為何?


純屬是一種保守性奴的奴化教育思想。甘願做滿人的忠實走狗,也不願意回到自己漢族同袍的本身,更不想面對事實。這就是一個國家主體民族沒有尊嚴的活著,並且習慣過著艱難的活著。今天,那些不堪回首的舊中國,基本上隨風而逝了。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美好前景,
華服/漢服文化的復興還是需要下一代青年人繼續去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獲得定位。


用戶56207538113

漢服為中華傳統的服裝,是國粹。其設計參照周禮,長衣大袖,飄飄若仙。最早相傳是黃帝部落的服裝,然後隨著歷朝歷代的改良,直到今日。事實上秦漢漢服,唐宋漢服,和明清漢服其實是很大不同的,中國的服裝和生活方式其實是在一直胡化的,比如我們睡上了床,坐上了凳子,吃上了葡萄等等,日本沒有這麼幸運,所以他們普遍身高較矮。到了清朝更應該稱之為旗袍,就是滿清的服裝,中國旗袍傳統的那種寬袍大袖,霓裳羽衣的樣式早已消失不見,到了民國,孫中山根據日本學生裝設計的中山裝時至今日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漢服的代表。究其原因,漢服一方面以絲綢為主,造價高昂,另一方面穿著起來對於生活其實是不方便的,想象下假如你今天穿漢服去吃飯去擠地鐵去上班將會是什麼場面。到了今天除了民國時期的長袍和旗袍會在某些時間場合穿著之外,傳統意義上真正的漢服其實已經消失不見了,只出現在戲劇中和某些復古婚禮上。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相比和服韓服等脫胎於漢服的服裝還在現實生活中使用,漢服就寒酸的多了,究其原因,它不適合於生活,因此想要復興,必須改良,保留精華,同時改的適合生活一點,即使如此,想讓他完全替代現在的西裝革履也是妄談。那麼就首先從重要的場合開始吧,接待外賓,婚喪嫁娶,父母壽誕,祭祀等重要場合。其實這也是有先例的,當然得袁世凱要復辟的那一段時間,他也沒有完全恢復漢服,而只是在登機大典,祭祀天壇等重要禮儀活動中穿著漢服,這也基本是日本和服,韓國韓服的實際現代地位,也應該是漢服的未來吧。



風言妄語

1丶有人把漢服唐裝片面地理解為長袍大袖,穿著極不方便。錯。難道中國先人會穿著長袍大袖去耕田、採茶、興修水利工程嗎?難道長城、大運河是穿長袍大袖修挖的嗎?漢朝大將軍衛青、霍去病會率領一群穿著長袍大袖的士兵萬里迢迢去大漠中驅逐匈奴人的嗎?中國古代是文明大國。有各種形式、功用不同多樣衣飾服裝,豐富多彩。有禮服、祭服、軍服、便服,正裝、行裝、時裝、休閒裝、勞動服裝等等。有人是看古裝宮廷電視劇看多了,受到了誤導。

2丶將復興漢服唐裝僅理解為一種簡單地復古,是一種極狹獈的想法。現代中國人,誰也不會愚蠢到把古人的服裝原封不動地拿過來就穿。難道振興中華,就是要照搬、複製古代漢朝或唐朝的一切嗎?實現中國夢就一定要倒退回古代嗎?

3丶應該把復興漢服唐裝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來認識:

(1)、復興漢服唐裝,是繼承中華傳統,繼往開來,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實現中國式服裝現代化的一個過程,是振興中華宏偉大業的一部分。

(2)、復興漢服唐裝,是給現代中國人開拓出一片服裝新天地,開闢出一個新的服飾“百花園”。要推出一系列有中國元素的正裝、便裝、時裝、運動服、勞動服,以及男裝、女裝、老年裝、兒童裝組合。正如花園一樣,有西式花園,也應有中式花園。年年、月月、天天穿西裝西裙不單調、不膩歪嗎?百花齊放才是春天。

(3)、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作為一個百花園,應該盛開各式各樣的花。中國作為一個既古老、又是新興的世界大國,長期沒有中國式的服裝是正常的嗎?

4丶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服裝都是中國式漢服唐裝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服唐裝僅是一個統稱和符號。就象我們同屬中華民族一樣。各民族服裝都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走向現代化、時裝化、多樣化。人人都可以穿,給現代中國人,甚至世界人民以更多的服裝選擇。中國的服裝業將面臨巨大歷史機遇,大發展的機遇,開拓創新的機遇。誰能在中國56個民族服飾基礎上,創新出1000種以上中國式新服裝,將是中國服裝設計界最傑出的人才。貴在堅持、貴在不懈。創新出人才,開拓才能彎道超車,走在時代前列,開闢出更廣闊的新天地。對新生事物人們有個逐漸認識過程,只要形成風氣,很快會流行起來。請拭目以待。

5丶開拓創新中國式漢服唐裝走向現代化,只是給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豐富人們的生活,並不是排斥西裝和其他服裝。穿什麼是個人的自由,個人的選擇。誰想穿什麼,誰就穿什麼。











趙凡丁201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我是漢族人,所以穿漢服!

漢服其實是多種多樣的,總有一款適合你,我覺得漢服復興任重道遠,等到穿漢服上街不會被人說演戲的,韓服和服哪就是復興成功了。國家媒體大方的報道漢服,春晚有漢服演出節目。另外節假日,朋友聚會,婚禮,春節人們都穿漢服,甚至可以考慮設置漢服節!

相信漢服一定能全面復興!


一江春水143398735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著我漢家衣裳 興我禮儀之邦。

簡單來說,漢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現代生活日常穿著雖然與大環境格格不入,穿著也不夠方便,要求所有人都在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也是不現實的想法,但是作為中華文明象徵之一的漢服,

至少在傳統節日裡,私以為應該穿漢服,行儒禮。讓漢服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裡。退一萬步講,至少!!!在我們穿著漢服出去的時候希望能夠少一點獵奇、指指點點、說我們是和服、的聲音存在🙏🏻🙏🏻🙏🏻


漢服的精選集

我們復興漢服,是因為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漂亮,而是美。

我們復興漢服,不只是復興一套服制,還是想復興漢服背後的漢文化。

我們復興漢服,是希望以漢服為契機,讓每一個民族的人都關注起自己民族的傳統,傳統背後的文化。

我們復興漢服,是希望有一天,每一個人都穿著自己民族的服飾,展現自己的風情,自信而驕傲著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忠,孝,智,信,仁,勇,禮,義,廉,恥,這十項是漢民族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又何嘗不是每一個真正的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呢?

只是,我們都把她們給遺忘了。


我們提倡忠,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記得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有國才有家,我們不是無所歸依的,是希望有一天,漢奸只是一個歷史的名詞,而不會再出現我們的旁邊,不會有人抱著美日韓等大國的腿喊爹孃。

我們提倡孝,是希望大家都記得自己有父有母,現在或者將來也是父母,友孝而不一味順承,家庭和睦,是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不再看到兒女住高樓,父母宿橋頭的事了,不但身邊不用看到,新聞也不用再看到。

我們求智,是因為我們希望每個人都保有基本的智能,有自己的想法,不為浮誇的社會萬象所迷失,知道為了出名而賣掉自己是可悲的,知道為了出名而揮刀是可笑的,是希望有一天每一個人都會記得光吃蘋果不會飽,記得自己是一個人,而不是其它的附屬,一臺機器,一個虛名不會叫你就此頂天立地。

我們求信,是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安心的活著,你等的電話會來,你的包裹丟失,你的加薪不會在為泡影;是希望有一天,大家說的話可以相信,當別人說可以時,就是可以的,不用擔心皮鞋走上餐桌,賴進冰箱,躲進藥盒,希望麵包是用麵粉做的,希望豆芽是用水泡的。就只是這樣而已。

我們求仁,是希望大家可以互信互愛,是希望我們可以不再擔心旁邊的人**一刀,希望在位者記得每一位的艱辛,

我們求勇,是希望我們可以我們是真正存在,見不義則鳴,有弱則扶,讓小悅悅的血不奔流在她的生命裡而非馬路上;是希望我們身影活躍起來,在工作和生活中靈動起來,而非電腦前的一抺幽魂,網路上的一串亂流。

我們求禮,不是求假裝的虛偽,而是想要讓大家心情更愉悅的走在這個人世間,借過,勞駕,失禮了,多謝,讓付出者知道自己是被感謝的,讓被冒犯者知道自己是被抱歉的 ,我們是率真而非粗魯的。



我們求廉,先己而後人,眾既品行既端方,又何須擔心自己的耕耘為他人所獲?

我們求義,並非是非不分的“兄弟義氣”,而是兄弟義氣,不是兄弟被罵了一句就操起棍棒與人相對,而是能公正合宜的行為。相交之人如若有義,你又何須擔心心愛的人成了朋友的枕邊人?


知恥近乎勇,人非聖賢,熟能無過,便是人人稱頌的孔子自己也視自己也是如此。知己有過方能改,知己知不足而後方能補足。


那時花開5683

常服!

漢服一直是品種齊全功能多樣的,可以無縫對接現代生活,以常服為最,復興漢服的阻力在於頑固派。

漢服和西方服飾一樣,涵蓋運動服,休閒裝,常服便裝,正裝,禮服,軍裝,工裝,學士服等不通功能的服裝種類。漢服復興不過十年,很多人對於漢服的認識,還停留在魏晉的飄逸上。

所以漢服沒有定位一說,漢服覆蓋所有定位。

漢服一直是與勞動人民緊密相連的,現在很多人印象中的漢服仍然是古代貴族穿的漢服。想要恢復漢服,一定要團結群眾,從常服下手

很多人說女生適合穿漢服,男生不適合,其實是錯的。男生也有愛美的需要,而漢服恰好能體現出男性,陽剛威武的一面。

外套篇:唐圓領,可以封口,也可以敞開,完全就是一件大風衣。



直裰


褲子篇:

漢服的褲子,以前叫做袴子,是一種非常肥大的褲子。以前人們的審美偏保守,對腿部線條沒有很重視,現在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觀決定褲子的尺寸。

鞋靴篇:

皂靴,皂靴的線條非常威武,本應是非常流行的男鞋款式,但是現在鞋類生產巨頭很少有願意做皂靴的,皂靴鞋底材料的研發力度,仍然薄弱,我曾經穿著如下圖的皂靴,繞著西湖走了一圈不到腳底就開始疼了。


現在的老北京布鞋,在傳統制式鞋靴方面做的不錯,可以用來搭配漢服。

木屐什麼的趁早扔了吧,魏晉士大夫生活非常悠閒,才這麼穿。

配飾篇:

現在漢服普遍搭配革帶,有牛皮的,有人造革的,上面綴滿金屬紋章。

另外西裝皮帶也可以用,不過不如革帶威武。

本人不喜歡戴帽子,就不推薦帽子了,喜歡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夏裝:常見的有裋褐,短打。

正式場合:

現代社會道袍、唐圓領和直裰可以應付一些正式場合。一些更嚴肅的正式場合,就需要深衣和襴衫了。


最後,不建議衣裳。

另外棉麻的織物,垂感較差,朋友們在做漢服的時候,可以大膽的使用現代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