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水鄉的路,水雲鋪,進門出門一把擼。

——水鄉謠(沙白)

在池澄的《清明夢》裡,同樣描述了這一場景。

天下會船數溱潼、溱潼會船甲天下。如果你看過溱潼會船節的現場,不由得會問,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船?

內河船文化的最大載體

作為江蘇省千年古鎮,溱潼古鎮有著深厚的人文資源,古鎮、古寺、古居、古窯、古戰場等歷史遺蹟在默默訴說著溱潼古鎮曾經的輝煌。同樣是因為這裡發達的船運。媲美西雙版納潑水節,這裡每年清明時期的會船節更是將這一歷史發揮到極致。

這和溱潼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文不無關係。溱潼鎮坐落於蘇中裡下河平原地區,居泰州市姜堰區、興化市、東臺市交界地帶,舊有“犬吠三縣聞”之說。1962年建鎮,1999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溱潼鄉與溱潼鎮合併為新的溱潼鎮。

據瞭解,關於溱潼會船小鎮的規劃,預計在2017年6月前定稿,2017年下半年開工。“溱潼會船小鎮”以水鄉生活為承載,融船生活、船休閒、船體驗、船養生於一體的會船旅遊風情小鎮,力爭與溱湖國家溼地公園、泰州華僑城形成“一體兩翼,三位一體”的全域旅遊大格局。預計經過3年左右的時間會船小鎮興起,將讓溱潼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內河船文化最大載體。

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當老窯遇到青山綠水

漫步溱潼,數條巷道呈“非”字形放射,巷內房屋鱗次櫛比。古建築大多數為過去的官宦世家和富豪土著所建,因此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既具有封閉式宮廷建築格局,又帶有江南宅第藝術風格,加之徽商的進入,成了磚雕、木雕、灰塑的集大成者。

臨河而築,傍水而居,形成了溱潼獨特的水鄉風貌和南北兼具的民居建築風格——青磚灰瓦、磚雕門樓與照壁尤為精細,寓意吉祥祺福、財運亨通。

它採用“柔似水、堅似鋼”的溱湖湖相沉積土製成,經過取泥、製坯、燒窯三大程序、七十二道工序燒鑄出的磚頭,色如綠豆青,聲如鍾鑼響,還有各種裝飾性的獸頭、鴟吻等泥塑產品,以及一些能工巧匠雕刻出的磚雕,其造型逼真、工藝精細,美輪美奐,成為不可多得的搶手貨。至今在南京雞鳴寺、南京中華門、鎮江金山寺、上海城隍廟等地仍可尋到溱潼磚瓦。

在古鎮溱潼,有兩個磚窯文化陳列館——一個位於溱潼鎮民俗風情館內;另一個位於溱潼鎮湖西莊。後者由老窯工陳寶久最早發起。古老的磚瓦、斑駁的工具⋯⋯每件陳列品都見證著溱潼曾經輝煌的窯業發展史。

一塊極普通的磚瓦,經過取泥、製坯、裝窯、燒窯、窨水五大階段,前後加起來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以前世世代代生活在湖西莊的窯工,就為了這一磚一瓦,從早忙到晚,一年忙到頭。湖西莊東八家垛有座四連體磚窯,其中的兩座窯是窯民張萬富在清末民初建造的,它歷經百年滄桑倖存下來,成為湖西莊108座老窯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具有百年曆史的老窯。2003年1月,見證湖西莊窯業歷史的萬富老窯,被姜堰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新老八景穿越三生三世

凸顯文化底蘊,增添旅遊新優勢。深入挖掘溱潼古鎮旅遊景區內涵,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對249處歷史性建築、19條古街巷逐步整治和修繕,深挖千年古鎮名人軼事,加強對會船文化、磚窯文化、飲食文化、養生文化的研究利用,讓遊客全面感受裡下河風情。

溱潼古鎮的民居可以和中國郵政的民居系列郵票相媲美。這裡的民居以精巧見長,深巷幽居,麻石鋪街、老井當院,砌以響磚。建築風格以青磚小瓦,磨簷博山為主體,屋面上飾以淮脊雀尾,再加上木雕磚雕,灰塑堆瓦,裝飾點綴畢肖動人。

清朝乾隆年間溱潼孫家莊進士孫喬年,分別以八處自然景物為題材賦七絕詩詠八景是:東觀歸漁、南樓讀書、西湖返照、北村蓮社、花影清皋、禪房修竹、石橋明月、綠院垂槐。東觀歸漁位於鎮東道士觀,圍牆外2米處即是東大湖,每當夕陽西下,漁舟唱晚,漁人之樂,饒有情趣。

而在溱潼西北角,西湖返照和堤柳春鶯皆以泰東河長堤為題,西湖返照以秋天水上風光入詩,堤柳春鶯則以堤畔春日之景取名。

鎮中夾河三座橋的中石橋,拾級而上,有二十級,夜晚,明月倒影,景色入畫;夾河東西橋為板橋,東板橋臨近東大湖,每逢秋高氣爽,水波不興,星河明月,萬籟俱寂,有杭州平湖秋月之勝。

戴侃敏透露,他們在錢存德老先生的帶領下把溱潼的這些經典都做了詳細的調研,同時準備將部分已經消失的予以恢復,並推出溱潼新八景,最後形成“溱潼十六景”。新八景中的“金鉤釣月”等僅僅從名稱上就足以讓外來的遊客神遊。

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小鎮之魂古山茶

“茶花一樹早桃紅,百朵彤雲嘯傲中”,素有“全球茶花王”美譽的泰州姜堰溱潼萬朵古山茶見證了古鎮千年的文化,同時作為溱潼古鎮旅遊的金色名片走向全國。美女導遊還告訴我們:“溱潼古山茶已經與雲南麗江古山茶結為‘姐妹花’,與臺灣陽明山草山紅古山茶結為‘團圓樹’,被國際茶花協會評為‘全球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僅2013年前往賞花的中外遊客超過30萬人。”

古山茶是小鎮之魂,溱潼人自古以來就自覺不自覺地對古山茶進行了保護。數百年來,周圍的房屋幾經翻建,而按照溱潼人的習慣,每翻建一次房屋,地基都需要加高一些,不知不覺,茶花樹根基就高出地面1米多,為它更充分吸收營養、爭取陽光創造了條件。此外,樹旁的澆花井,經專家論證掘於宋代,與該樹樹齡相仿,想必就是當初為它而掘,以提供澆灌的水源及排水的去處。

美女導遊說:“古山茶千年來歷經磨難,單說康熙年間曾發生一次大水,蘇北地區一片汪洋,當時只能見到溱潼水雲樓、泰州望海樓的屋脊。據1993年版《泰縣誌》記載,1931年6月至7月,大雨,江淮湖海並漲。8月,裡運河堤決,全縣90%農田被淹沒,下河淹死2500多人,為數百年罕見⋯⋯”一次次滅頂之災,古山茶竟一次次奇蹟般存活下來,護佑著溱潼子民。

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麋鹿最為理想的家園

對於“溱湖溼地是麋鹿最後家園”的論證,始於一封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印刷信件。1985年,姜堰一位檔案工作人員在整理一位領導同志調任後清退的資料中,發現一封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印刷信件,信中提出了擬在姜堰建立麋鹿野生放養區的建議——國外專家首先肯定了“麋鹿最後家園”之說。

而事實上,自古以來均有記載,范曄在《後漢書·郡國志》中記有“海陵麋鹿千萬成群”;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錄“麋,今海陵間最多”。海陵,即今泰州市,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姜堰、海安、東臺都曾列為古海陵轄區範圍。

姜堰境內已發現麋鹿角化石和亞化石近90處,出土的麋鹿化石數量已佔全國的一半左右。幾乎遍佈姜堰所有鄉鎮的麋鹿角化石和亞化石出土點,說明了當年麋鹿在姜堰大地上繁衍和生活的密集程度。最為珍貴的是有一尊麋鹿化石標本至今仍陳列在泰州博物館,被世人稱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最為完整的麋鹿化石”。

麋鹿是東方神鹿,是吉祥之鹿,是權力的象徵。它們在煙雨濛濛、芳草萋萋的水畔徜徉、駐足、回首,發出了粗厲的吼叫,昂起蒼涼的巨角,一投足一擺尾,一招一式盡在傳遞著亙古信息,訴說著坎坷的經歷。乾隆皇帝有詩句:“歲月與俱深,麋鹿相為友。”麋鹿具有古典神秘的氣度和厚重豐饒的內涵,在這裡,人們可以近距離看見這種美麗神秘的動物,和它們盡情奔跑的樣子。

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挖掘“水古文” 留住會船的根

古鎮吸引中老年人,如何激發年輕人的興奮點?會—匯的融合會催生怎樣的變化?戴侃敏這樣告訴我們,運動匯—休閒匯—貿易匯—禪修匯,“視野所及地方體現船的要素”。

比如說水上廟會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特色小鎮的規劃中,還將充分地予以開發。

水上餐廳在目前的溱潼鎮並不少見。但遺憾的是,現在船是固定在岸邊不走的,而根據規劃團隊的規劃,將來將隨處可見遊走的水上餐廳,邊吃邊遊,邊遊邊吃,一如威尼斯的剛朵拉。

溱潼鎮政府相關人員透露,未來三年,溱潼鎮將深度挖掘“水、古、文”等特色資源,新建一批近水、親水的生態休閒景觀河道,打通古鎮—溼地水上游覽線,給遊客帶來“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意感受。此外,溱潼將建設以水(船)文化為主題的小鎮客廳、臨水美食街,招引水上樂園、水上飛機等億元以上旅遊項目。

30多種保留下來的小吃。溱潼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溱湖八鮮古今聞名(併入選《中國名菜大典》)。籪蟹、青蝦、銀魚、蜜餞佛手姜為溱潼四大特產。漫步老街,更可以品嚐到名目繁多的各種風味小吃——蟹黃大包、脆魚湯麵、小爐燒餅、油炸臭幹、血糯糖粥、五香螺螄、梅花糖糕、澱粉湯圓、糯米香藕、蜜餞酒釀、八珍方糕、雞蛋薄片等皆老少咸宜、美不勝收,千百年來原汁原味世代相承。

依託會船小鎮的打造,溱潼鎮致力於打造休閒溱潼。為了形成獨特的休閒特色,溱潼積極發展以“夜吃、夜遊、夜娛、夜宿”為特色的古鎮過夜遊經濟,讓遊客玩有品位、吃有特色、住有體驗。此外,在打造旅遊風情的同時,溱潼鎮也在加快建設旅遊廁所、公共自行車、生態停車場等配套服務設施。

溱潼會船小鎮:煙波深處的歷史與智慧

溱潼會船節:世上最大的水上盛會

去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佈的第一批特色小鎮,溱潼鎮就名列其中。目前,它的另一個名字正醞釀而生——會船小鎮。

溱潼地處裡下河水鄉,這裡水網密佈,湖沼星羅,河港縱橫。在過去陸路不通的年代,船是這裡唯一的代步工具,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求親訪友,溱潼人出腳就是船。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溱潼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民情風物。

會船是溱湖中一項獨特的景觀,現已列入“全國十大民間藝術節”。

每年清明前十天左右,各村豎起會旗,開始舉辦會船活動,全民參與。家家做餅蒸糕,戶戶邀親帶友。男女老少,無不玩船弄舟,河湖港口,盡是槳聲篙影。

會船節是溱潼人民獨有的水上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年,當盛會的汽笛拉響的時候,喜慶的鼓樂禮炮齊鳴,數千只信鴿翩然騰空,水上賽船的浪花飛濺,岸上歡呼的人聲鼎沸。民國詩人陳二指曾經形象地描寫過當年的場面:

專練會船架竹篙,一聲鑼響滾銀濤,

各爭勝負分前後,不亞金焦訓水操。

綠楊堤畔霓裳按,青草河邊畫舫排,

每到年年春三月,如雲仕女看船來。

溱潼會船十分講究,僅會船種類就可分為貢船、篙子船、划船、花船、拐婦船等5種類型。會船流程有選船、抱篙、試水、鋪船、祭祀、赴會、競賽、表演、送頭篙、酒會、唱夜戲等。各類民間文藝演出紛紛出臺,處處笙歌不絕,充滿歡樂的節日氣氛。四鄉八鎮上千船隻會聚到溱湖,參加賽船競技和文藝表演活動,千篙萬槳雲集湖面,篙手、演員達一萬餘人,觀眾遊客紛至沓來,環湖四周多達十餘萬人,聲勢十分浩大,場面十分壯觀,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清明會船”由於所有的活動都在水上進行,因此又被稱為“水上清明節”,還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廟會”。

“清明會船”又稱“清明盛會”,據傳起源於岳飛抗金(也有傳說起源於明代侯必大抗倭等多種說法),已有八百多年曆史,分佈在姜堰裡下河地區以及鄰近的興化、東臺、江都少數鄉鎮,約有五百多平方公里範圍的上百個村莊內,因為以溱潼為中心,故又稱“溱潼會船”。

溱潼清明祭祀是其主要內容。祭祀有一種特有的形式,就是撐會船祭祀忠魂英烈。人們在清明前為自家的祖墳培土上供、燒錢化紙,清明當天在家中以豆腐、百頁、糰粉等做成素菜,供奉先祖。清明節第二天一大早,各家撐會船外出祭祀。在船出發前,先用“六隻眼”(豬頭、公雞、鯉魚)到廟裡敬菩薩。菩薩敬好後,大家撐起會船去河邊的荒冢野墳處燒毛昌紙(冥幣)、撒米飯,在墳地上舞龍、敲鑼打鼓。這些墳都是無主墳,據傳說是當年岳飛的部隊在溱潼地區與金兵作戰犧牲的將士的墳塋。當年的百姓就是撐船收葬陣亡將士的,會船也由此演化而來。

這種祭奠、招魂活動,由民間自發而延續至今,體現出姜堰地區的人民自古以來對於團結禦侮、崇揚忠烈、敬念祖先、恤孤憐貧等美德良俗的文化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