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蠶收益如何?

著迷丶大鄉村

農村養蠶收益如何?

我老家現在興盛種桑養蠶行業,人們紛紛改變種植結構,拿出一部分的土地種植桑葉,餵養蠶蟲。那麼多人發展種植,自然存在一定的利益誘惑。說白了,農村養蠶有收益。有多少收益呢?且看下面分析。



這裡我是按照農村老家這邊的情況分析,有不一樣的是肯定的。

成本計算:一畝土地能夠種植1500株大桑葉,一株的價格是2元,支出就是3000元;蠶苗,我們這裡按照一筐85元從蠶站那裡購進,一畝大桑葉採摘一次能夠養殖2筐蠶苗,蠶苗支出170元。

收入計算:一畝桑葉採摘一次,可養2筐蠶苗,一筐蠶苗能夠出蠶繭40斤左右,而一斤蠶繭的價格是35元/斤。那麼,採摘一次桑葉養蠶能夠獲得的收入為:2800元。



而桑樹種一次能夠留6,7年都可以,一年能夠採摘5次左右,而且隨著桑樹年齡的增長,桑葉的採摘量越多。那麼,第一年採摘5次,每次養2筐蠶苗,支出的蠶苗成本為170元,而養一批蠶苗獲得的蠶繭能夠收入2800元。

如此類推下來,一年可摘5次桑葉養5次蠶苗,賣蠶繭共收入14000元,而成本共支出第一年的3000元苗,以及5次蠶繭支持850元,共支持3850元。

那麼,第一年種桑養蠶一畝就可以獲得收入14000-3850=10150元。

另外,隨著桑樹年齡的增長,到第二,第三,第四年的成本會比第一年少,因為桑苗的成本沒有了。所以,在種桑養蠶管理都比較好的情況下,每年的收益都會增加,不低於10000元。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有關於《農村養蠶收益如何?》問題看法,大家覺得怎麼樣?如果有不同意見或者對本人觀點有疑問的,歡迎評論指正。


有點意思的事兒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我家裡曾經養蠶十幾年,經歷了高峰低估

衰退的階段,那時家裡的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就是通過養蠶賺錢買的,在村裡算是比較早買電視機的。剛開始蠶好養,蠶繭賣的價格也不錯,後來養蠶的越來越多,發病率也越來越高,蠶繭價格賣不上去,最後選擇退出的越來越多,我們家是2006年全面退出的,把田地裡種了多年的桑樹全部挖掉,村裡現在基本上看不到桑樹了。



養蠶掙的是辛苦錢

只有自己經歷過的才能體會養蠶過程中的辛酸,摘桑葉都得靠人工,無論下雨還是大太陽,都得站在田地裡摘桑葉,有時候連續幾天下雨,一樣得和父母一起到田裡摘桑葉,一天弄下來手腳都感覺不是自己的了。蠶養到四齡的時候,桑葉的需求量大增,有時候和農忙疊加,真是忙的夠嗆,自己的一日三餐都難按時保證,但給蠶餵食得及時,不能給蠶餓著,有時候消毒換盤得忙到夜裡十一二點。



養蠶比較容易發病

蠶寶寶真的是寶寶,處處都得小心謹慎,做好各項消毒工作,蠶房、蠶架、用具等都必須先消毒,在3齡以前發病相對較少,上了4齡後,發病就開始多了,有時眼看著就要吐絲做繭了,一發病全完了。只要出現部分發病的,一兩天就是一大片,而且周邊養蠶的出現了大規模發病,其他人家也會無緣無故的發病,發病比較多的是僵病膿病,僵病還稍微好點,膿病真是受不了,氣味特別難聞,都不敢下手處理。

我們家就是因為後來無緣無故發病的太多了,無奈才選擇放棄,前面養的好好的,後面馬上要做繭了就發病,累的要死不說,到最後連買蠶種的錢都沒掙到,我們村裡原來有好幾個養殖大戶,每次都要請二三十人摘桑葉,最後也都選擇退出了,也是發病太多掙不到錢。



蠶繭銷路是個大問題

規模養蠶如果沒有固定的收購點,個人建議還是不要養,養了賣不掉也是白養,我們那時養蠶,鎮上有個繅絲廠,一到收蠶繭的時候,大家都往那裡趕,根據質量定價,沒發病蠶繭個頭大的價格好點,發病了的基本上賣不上什麼價格,有時還不願收。養蠶的農民越來越少,後來繅絲廠也倒閉了,現在即使再養蠶,那得自己到很遠的地方去賣蠶繭,蠶繭能賣多少價格不好說,來回折騰的費用也少不了。



農村養蠶以前是個致富的門路,我們村裡之前有幾個養殖大戶,每次賣蠶繭的時候都是十幾萬元,多次獲得鎮上表彰,但經歷了衰退期後,早已沒有了往日的輝煌,留下的只有滿滿的回憶。


微塵微視界

農村養蠶收益如何?

蠶是鱗翅目的昆蟲,蠶的生長髮育要經過四次蛻皮,每次蛻皮都是一個成長過程,在古代高檔的衣服面料基本都是由蠶絲製作而成的,現在有很多仿蠶絲的化學纖維代替了蠶絲,但是化學的纖維織品還是沒有天然的蠶絲對人體有好處,也沒有天然的蠶絲織品穿著健康,因而農村養蠶現在還是有了新的發展。那麼,作為產業,養蠶的收益如何?

蠶繭一年可以收兩季,即春蠶和秋蠶,也有的收三季的,就是還有一季伏蠶,伏蠶產的蠶繭品質沒有春蠶和秋蠶的好,很多農戶就只養兩季,這中間也可好好對蠶舍進行消毒處理,免得蠶生病。

春蠶從4月下旬左右開始養殖,經過27左右就可以收繭了,晚秋蠶基本上從9月初就開始養殖,到10月初就可以收繭。養蠶的主要投資就是吃的桑葉,就是投資桑樹,一棵桑樹苗0.3元,一畝地可以種植1450棵,一般7年為一個週期,平均每年桑樹的投資為63元/畝,每公斤的蠶繭為55元,

一畝桑樹可以收140公斤左右的蠶繭,那麼一畝地一年可以收入7500多元。也可以種植果桑樹養蠶,到時候,也可以收穫桑果。養蠶,在家裡就可以有收益,不用背井離鄉的出去打工也一樣可以致富。

雖然,養蠶可以掙錢,但是還是要因地制宜以科學的養殖方法作為前提,比如象你有退耕還林的山地,可以種植一些桑樹,還是要辛勤的勞動作為基礎,雖然養蠶的工作比較繁瑣耗時,只要你喜歡這個工作,靠著科學和辛勤就能致富。

文 | 漫話農桑答題助理:南瓜籽


遇鑑好物

農村養蠶收益如何?

記得小時候在鄰村,養蠶是一大產業,很多家庭戶都有餵養,到後來,只幾年的時間,就慢慢的沒有了。那時我還用鞋盒子養過二十來只!

坦白說,只要你能找得到銷路,懂得技術,養啥都不成問題,都可以賺錢。

但需要提醒的是,前景並不太樂觀。



第一,替代蠶絲的人造科技材料現在越來越多!

蠶絲多用於衣物及床上用品,真絲產品現在仍然受很多人歡迎!

但不能否認的是,現在科技發達,給造假者提供了太多便利,人造纖維幾乎到了跟蠶絲以假亂真的地步。


況且真絲產品面對的消費者趨向於中高端,不太符合大眾消費的市場!

第二,養殖的規模大小、市場行情還有人工高成本的各種因素。

“蠶寶寶”——不像養雞鴨豬羊等,越小的東西越難飼養!

如果小規模養殖,莫說致富,養家餬口都困難,甚至不如打工來的划算。

大規模養殖,可能跟別的地區已經成熟的養蠶戶比較,並不存在優勢,無論管理技術還是銷售途徑,都需要你從零做起,不是一般的難。

再一個,養蠶屬於密集型勞動,靠機器或者你自己完全不現實,只能說需要的人力成本就很高。如果碰上市場行情低迷,再者蠶的養殖過程中出現不可避免的健康問題,最後賠掉腚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如果真有養蠶的打算,打造一個多元的銷售模式。

規模化養蠶,有條件最好自己種桑樹,藉機會發展一下鄉村旅遊,桑葉養蠶,桑葚也是一筆收入。

蠶蛹不用說還是一大美食。

真有養蠶的創業思路,不妨合理的規劃好!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老路子,沒有創新的東西在裡面,基本死路一條!

迴歸前話,只要銷路不是問題,做啥都能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