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武高鐵濱河新城段改線的可行性分析

地下綜合管廊是將所有的城市管線集中走在一個地下管道里,集中管理,集中維修,對城市的道路破壞性極小。城市交通走廊是將主要的鐵路高速集中在一個走廊內,集中建設,集中運營,對城市的整體性破壞性達到最小。

如下圖:

石武高铁滨河新城段改线的可行性分析

上圖:龍子湖和北龍湖之間的交通走廊。

這條交通走廊寬度高達1公里,中間佈置了石武高鐵和東三環高架,二邊留足了綠化帶以隔絕車輛帶來的居住干擾。

實景圖看下即是如下:

石武高铁滨河新城段改线的可行性分析

上圖:鄭汴路石武高鐵間的交通走廊。

這種城市交通走廊表現在城市中即如下:

石武高铁滨河新城段改线的可行性分析

上圖:鄭州東區的2大交通走廊

一個好的城市規劃,是最大限度地將高鐵高速給城市居住生活帶來的影響達到最小,這一個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要求。

【1】

感謝關注鄭州樓事八卦。打開鄭州地圖,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鄭州的交通走廊佈局上,除了早期的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外,整體上比較合理。比如,東區的所有組團,從北龍湖,到龍子湖,到白沙綠博均獨立成團,交通走廊有條不紊的將各區分開。

但對濱河國際新城卻有點不照顧。如下圖:

石武高铁滨河新城段改线的可行性分析

上圖:鄭西、鄭渝、鄭合以及石武在鄭州東南走向。

從圖中可以看到,鄭西高鐵交通走廊和鄭渝高鐵(合機場高速)交通走廊本是極佳的交通走廊,但鄭合和石武因為歷史原因卻走到了濱河國際新城的核心區位,對區域有了一定的影響。

很多人認為鐵路的改線是大工程,不太可能實現,而且是高鐵,但是,歷史不是沒有先例:鷹廈鐵路1957年建成,1993年完成改造,其沙縣境內段橫穿城區中心而過,將城區一分為二,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城市建設和發展。改線後將與向莆鐵路在三明北站並站,拓展了沙縣城市發展空間,同時,該工程的實施對就近吸引貨源,改善沙縣城區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鐵路總公司2014年3月批覆鷹廈鐵路沙縣改線工程初步設計,工程投資概算總額56951萬元,工程建設總工期2年,已於2017年12月13日通車。

沒錯,先例成功改線成功距離今天還不到半年,那麼石武和鄭合能否西移改線和鄭渝同線呢?如下圖:

石武高铁滨河新城段改线的可行性分析

上圖:鄭合石武改線設想圖。

可行性有三點:

第1:鄭渝和鄭西交通走廊的空間足夠大,增設2條高鐵問題不大。

第2:改線距離約6公里,總造價6億,造價極其低廉,經開區自己都可以出資(鄭合不用改線,可以和鄭渝共用)。

第3:一旦改造後,濱河新城只剩下城際鐵路,對區域影響已經極小,未來若入地改造為地下鐵,則地面多出大片綠化,徹底由弊變利。改線後區域房價或短期內上漲1k-2k之間,以區域內1千萬總建面計算,則是上百億的社會效益。

第4,石武的改線有一個完美的弧度,應該不存在技術問題。如下二圖。

原線路和改線後的線路都是從航海路附近分岔出去,直接變向問題不大。

如下圖:

石武高铁滨河新城段改线的可行性分析

分開後再集合的路線位於收費站南側,空間大,可以順利連接。

石武高铁滨河新城段改线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的理由有4個。

不可行的理由只有1個:程序審批問題,部門協調問題,主體責任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