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現在的理財產品?

馮潘

基金類理財產品

目前市面上比較受寵的就是各類貨幣基金類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多數是以“XX寶”命名,其中不乏誕生了海量級別的貨幣基金“餘額寶”。這一類貨幣基金的收益普遍在4%-5%之間,如果不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或者擠兌風波,基本可以實現零風險的預期。除此以外市面上還有大量的混合基金,指數基金等主動型基金,這類基金多數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同時風險和收益共存,需要投資者謹慎投資。

銀行存款理財

理財產品是由銀行機構發行的投資產品,收益率和貨幣基金相差不大,但是從流動性,起購角度等其他方面而言,銀行理財要遠遠不如貨幣基金。不過銀行理財因為由銀行機構發行,所以對於中老年人而言,其背書可靠性更高,更值得信賴。

P2P理財產品

這裡順便想談談的是飽受爭議的互聯網理財產品的代表P2P,其實P2P從商業邏輯上來講是相當合理的,滿足了非徵信人群的信貸問題,但是其在國內發展問題諸多的原因在於沒有合理的監管政策和我國不成熟的徵信體系。前者隨著合規化大限的來臨將大幅度緩解,但是我國徵信的發展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發展。所以對於這類產品,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就是大平臺背書的標的。


華爾街見聞

俗話說得好,“人不理財,財不理你”。尤其是上班族,怎樣用有限的工資去掙取更多的財富,當然是理財啦。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少的人通過銀行存款來理財,利率真的很低。

餘額寶代替銀行存款

以前大家都習慣將錢存在銀行,需要用的時候去銀行取錢。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餘額寶迅速受到大家的歡迎,不僅隨存隨取,使用時也更加方便,餘額寶的七日年化利率在4%左右,比銀行活期存款高很多,因此餘額寶幾乎代替了銀行存款。

銀行理財產品代替銀行定存

銀行定存的利率真的很低,一旦取出,按照活期的利率計算,損失就更大了,相對來說,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性更好,用戶會選擇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現在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需要投資者分辨出好的平臺和產品。老虎君提醒大家,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希望大家在理財時都能有所收穫!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經驗。


環球老虎財經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個人財富適當積累,理財正從“有錢人的事兒”變成“大家的事兒”。當然你也可以說我自己一分錢也沒有,沒辦法理財,但整體趨勢是這樣的。

對於理財產品,我有這麼幾方面的理解:

1、貨幣基金常態化



這還真得感謝餘額寶,為貨幣基金的市場推廣力下了汗馬功勞。在餘額寶之前,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貨幣基金,即使知道了也未必會投資。正是餘額寶的普及讓更多人認識了貨幣基金,也認識到貨幣基金的投資價值。其僅次於銀行存款的安全性也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喜愛。收益明顯比銀行定期存款高很多,存、取又相對比較靈活,這成為很多人替代銀行存款的不二選擇。

對於貨幣基金我也是比較推薦的,在餘額寶的影響下,現在很多貨幣基金都能做到T+0贖回,即使做不到T+0,做到T+2是完全沒問題的,從收益來看,這樣的贖回週期完全可以接受。

2、理財大眾化



或者也是受餘額寶影響,現在大家對理財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之前,這一點從餘額寶規模、銀行存款規模甚至被P2P網站騙了的投資規模都可以看出來。我是極力主張大家不要投資P2P平臺的,怎奈宣傳的收益實在太吸引人,即便受騙上當的先例不勝枚舉,也總有人前仆後繼。不過從這一點也可看出理財這個事情已經深入人心了,大家也接受了理財不僅僅是存銀行的概念了。

3、高收益必然是高風險

不管是股票也好、基金也好,只要收益有可能達到10%以上的,風險也一定不會比這個小。特別是國內A股市場,陰晴不定的,大家更多是投機心理,包括機構。這就導致很多散戶想掙錢真心不是很容易。甚至可以說,風險比收益還要大。所以這方面的理財投資不投也罷,具體要看大家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


逸然決然

隨著現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收入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升。一般有份穩定收益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存款。

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比較傾向於理財產品而不是銀行存款。本人通過在螞蟻財富App上的交流來看,現在理財的人中90後居多。


對於理財產品本人的觀點是:本人更傾向於將收入的1/2左右或者更多用於投資理財,畢竟銀行的存款利息不是很高


本人對股票不懂,像本人這樣的一般工薪階層:

  1. 可以投資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騰訊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出的活期貨幣基金、短期定期貨幣基金,這些理財產品起購門檻低,風險低(貨幣基金基本上無風險),活期貨基可以當天或T+1、T+2日贖回,可以靈活配置個人資產,對於一般工薪階層來說比較合適。

  2. 也可以買一些銀行

    推出的活期或短期定期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不過從銀行App上推出的貨幣基金理財產品來看,起購金額較高,風險低,一般為5萬元起購,在資產配置上的靈活度就稍微低一些


除了阿里系的餘額寶、餘利寶外,本人再推薦本人使用的幾款不錯的貨基理財產品。

1.在支付寶或螞蟻財富App上購買“建信養老飛月寶”,為30天定期理財,起購金額為1000元,七日年化收益為4.8%左右。

2.可以存京東小金庫的零用錢(七日年化收益4.2%左右)、理財金(七日年化收益4.4%左右),比餘額寶收益稍高。

3.在京東金融App上買“建信養老飛益鑫”,為30天定期理財,起購金額為1000元,七日年化收益為4.9%左右。


因為本人不怎麼用騰訊系理財產品(主要是因為交易渠道相對來說不太靈活),所以就不做推薦。

當然也可以適當投資一些P2P理財產品,P2P收益雖然高,但是風險也相對要高。


當然,理財產品不僅這些,在自己能接受的投資風險水平下投資一些更有價值的產品或項目更好。


漢唐十三

現在的理財產品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認為理財產品豐富是社會繁榮的象徵,理財群體增加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理財產品豐富,彰顯社會繁榮。

還記得幾年前,理財的主要方式就是儲蓄,為了提高1%的利率,找同事的親戚去參加攬儲。那時候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好像只有儲蓄,銀行理財主要是保險產品,利率也非常低。

2013年後,網上理財產品逐步興起,先是餘額寶閃亮登場,然後財付通緊隨其後,接著是P2P粉墨登場,眾籌、保險、彩票也不亦樂乎。雖然場面有點亂,但是現在幾乎所有的理財方式都搬到了網上,極大的方便了普通群眾理財,也推動了全社會資金的大挪移,儲蓄率增幅下降,理財資金爆發式增長,這不能不說是社會繁榮的象徵。

其實縱觀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其經濟發達,金融產品必然豐富,如果其經濟落後,理財產品必然單一。因此作為不惑之人,深感國家昌盛之恩,也把自己有限的認知通過悟空問答進行分享,希望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理財群體增加,體現社會進步。

理財產品豐富了,理財的群體也增加了,大家在瞭解產品的同時學到了知識。其實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實現的。

理財的人多了,大家交流的話題和頻次就會增加,通過互相學習和借鑑,國民整體素質就會不斷提高。

1998年有幸走出國門,那時聽到外國人刷卡覺得不可思議,現在老外到中國看見用手機支付也是自愧弗如。

20年的時間我國金融事業有了長足發展,怎麼看待中國的金融?怎麼看待中國的理財?所有的理財都是在金融基礎上的錦上添花,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使用現代金融業務,說明國民素質提高了,社會更加進步了!

怎麼看待現在的理財產品?

如上所述,現在正處在國家金融業務全面發展的最好時期,抓住機遇,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識和能力,如果能夠加入金融發展的浪潮那自然是極好的。

像我無緣到金融行業創業的,只好借水行舟,緊跟現在的發展方向,充分利用網上理財工具,實現資金保值增值。

像網上固定收益的定期理財產品是很不錯的;風險很低的貨幣基金和國債逆回購也是非常值得投資的;風險收益更高的P2P和基金定投,如果能夠承受風險也是值得一搏;有勇氣的,敢承受更大風險的可以試一試融資融券和期貨,這可是能雙邊交易的,漲跌都會有獲利的機會。

現在的理財產品給你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就看投資者的舞技如何了!


天涯孤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