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別膽小,怎樣鍛鍊她的膽量?

雲中煙

孩子特別膽小,如果是3,2歲的寶寶,媽媽其實不用著急的,也不用太擔心。

我家兩個膽子都不是特別大,尤其是二姑娘膽小的厲害。

比如:地上的楊樹毛毛,自小不敢踩

比如:家裡衛生間的地漏,學校的小小的漏雨的篦子。自小不敢站近,也不敢踩

比如:滑梯的軟的帶孔梯,沒有大人在旁邊,也不敢自己一個人爬過去。

比如:幼兒園裡過獨木橋,開始不敢一個人過,只能是老師先扶兩把,慢慢的摸索自己才敢獨力走。

很多很多她不敢的事情。曾經,我也覺得這孩子膽子這麼小怎麼行啊?幼兒園的老師也說,你們家姑娘,膽子太小了。我都覺得自己,好丟人,也好著急的感覺。接下來,我做了不少工作:

一、講道理

藉助書本里的故事,給孩子講道理,告訴他沒什麼,沒什麼可怕的。要做勇敢的孩子,樹立一些榜樣。不管懂一不懂,我也講了。期待他哪天能明白。

二、製造機會

在有困難的時侯,儘量去忽略。在不經意間,慢慢的去克服。

三、也小小強迫了一把

我也會用引誘,獎勵的方式,去強迫他面對困難。他也會猶豫,害怕。最後不得已,也會試著去克服。但接下來還是一幅心有餘悸的樣子。

我知道,這樣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我還是想他哪天能明白。世界很美好,一切都不可怕。

最後,孩子的膽子沒有我預期的變大的那麼快。而在今年楊毛條落地的時候,5歲的姑娘一腳踏在上面說,“這也是大樹的另外一種葉子,他不是蟲子,一點也不可怕”還一副非常明白的樣子,而有感覺孩子突然間長大了。地上的小孔小洞也沒在繞著走,也沒在要求大人抱抱。

原來,孩子不是會一直膽小,是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新奇世界的萬物。

雖然孩子膽小了一點,他們很是乖巧,雖會闖小禍,顯有莽撞。

所以,只要不過分膽小。心裡健康,我們靜靜的等待就好,稍做引導就好。他們會慢慢的長大,也許哪一天突然就長大了。


我家兒女初長成

我覺得孩子膽小,不一定是不好。我小的時候膽子也很小,所以從不惹是生非,等到大了,有了自己成熟的思想,自己也就變了。


對於膽子小的孩子,家長正確的做法是給予鼓勵,不要老去責罵孩子,老去想改變孩子,其實這樣效果不僅不好,可能還有反作用,讓孩子更加害怕。

父母可以試試下面的辦法:

1.天氣好的時候,多帶孩子外出散步,去公園接觸和觀察大自然,帶孩子到動物園、博物館,擴大孩子的眼界。

2.多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交流。

3.讓孩子獨立的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衣,洗碗,掃地等,再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有時候孩子膽小隻是謹慎,多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識,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5.故意讓孩子分擔一些小事情,比如外出找路,找吃的,找東西,讓孩子帶著大人找,這樣孩子完成了很有成就感。


名師育兒

中科院心理所臨床心理碩士,深耕心理學十幾年, “不說廢話,不熬雞湯”


“膽小”是一種趨避性


家裡來了客人,你孩子第一反應是接受還是拒絕?是主動迎上去,還是一下就躲到家長後面去了?這個叫做趨避性。

趨避性是一種氣質屬性,也就是說,在孩子一生髮展中很難有大的轉變。氣質本身不分好壞,關鍵是孩子的氣質和環境配合的好不好。

在順應的基礎上適當調整,是家長的正確策略。


想一想這個問題

您的孩子在外面碰到了人販子,您是希望TA膽大地和人販子交談?

還是希望他可以膽小一點,立刻回到家長的懷抱?

“膽小”,也是有好處的,膽小只是對新事物的一種警惕,可以讓孩子合理規避風險。除此之外,膽小的孩子長大了之後,通常也是比較堅定和可靠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靠譜,而且也容易有比較穩定的生活。

“膽小”是一種防禦性悲觀


膽小的孩子通常也有點悲觀,但是不是壞事。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防禦性悲觀”,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能夠幫助我們在困難的環境當中,或者順利地把生活過下去。


一個防禦性悲觀的人,對世界上的風險總是心裡有準備,所以當這些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他不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甚至長大後孩子的防禦性悲觀還可以讓孩子居安思危。

無印良品的松井忠三會就膽小,膽小卻成了他不斷進步的動力,因為他對企業的發展沒有安全感,必須先想好下一步該往哪個方向走,這一點讓他持續成長。

“或許正是因為我如此膽小,所以平常才會養成動不動就思考‘萬一發生什麼事的時候該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的習慣吧。”

史玉柱,算是個城市認識,別人都管他叫“史大膽”,但是他自己卻承認“我膽小如鼠”,正是因為他能對風險非常敏感和警惕,他才能夠在投資中找得準方向。

在這個意義上,膽小反而成了一種領袖氣質。

相反,一個從小被灌輸“你要樂觀看待這個世界”的人,會想當然一切都會是美好的,如果他始終不修正TA的樂觀,就很難去面對一次又一次人生帶來的挫折跟災難。

所以,真的得了抑鬱症的人,通常都是膽大的孩子。


寫在最後的話


膽小是孩子的天性,不要試圖壓抑孩子的天性,而要懂得挖掘孩子膽小的優勢。

但是,如果過分膽小,可以加以適當引導和保護。

譬如:在見陌生人時,您可以引導和支持這種孩子,見到外人不打招呼,別說孩子沒禮貌,害羞膽小,非要解釋的話,說孩子沒準備好就可以了。

此外,在孩子主動表現出探索行為的時候,不要過度保護,讓TA勇敢去闖,自己作為一個安全基地,扮演一個孩子可以棲身的港灣就行。




心理理想地

很明顯,孩子膽小不是一種好的性格,這也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裡想法,膽小的孩子,性格內向,一旦發展不好,會有未知的後果,同時膽小的孩子,一般會比較懦弱,這種性格不適合這個社會的發展潮流

所以,我們有必要鍛鍊孩子的膽量,孩子的膽量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影響,當然,後天的影響因素很大。在我看來,要讓孩子的膽量大,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1.首先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因為任何理由,去嚇唬孩子,比如逗她玩,或者在他不聽話時,都不要去用一些需要或者東西嚇唬孩子,這在我們看來沒什麼,但是對於孩子可就不同了,他們會有很大的心裡壓力的。

2.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盲目的批評,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會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會給他們內心造成傷害。

3.要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最主要的,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對比,不要盲目的批評指責孩子,要與孩子多交流,我們不僅是孩子的父母,更應該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我想,做為家長,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那孩子的性格不會膽小,並且孩子會有一個讓我們父母滿意的性格,所以孩子的性格,主要在父母的教育。


玻璃瓶150738366

具心理學研究,嬰兒生來懼怕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怪而大的聲音,一種是身體失去支持而跌倒。其他的恐懼都是後來養成的。孩子的膽小懼怕的產生,與生活環境、父母的自身行為和教養方式有關。

我們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1.看孩子是不是被恐嚇出來的。恐懼的人會缺乏信心,遊移不定。比如孩子經常被人“嘲笑”,而不被真正的鼓勵,那就要多多鼓勵。我家很少“嘲笑”孩子,孩子現在也會將別人看似嘲笑他的語言行為講給我聽,我聽後一般會給他解釋然後讓他釋然,幫助他克服心理的懼怕心理。

2.多進行正面管教,不能嚇孩子,比如你再不寫作業,就要打你了之類的,或者再哭就帶你去打針等等,這些除了使孩子恐懼,沒有什麼效果。

3.多和孩子玩一些打打鬧鬧的肢體遊戲,比如枕頭大戰:一人拿一隻枕頭打腿部或身體其他部位,推小車,打沙袋等遊戲。因為這些遊戲能放鬆神經釋放情緒,令孩子哈哈大笑,慢慢就會變得膽大。


親子時光TT

1、避免幼小階段的孩子接觸含驚悚內容的漫畫、動畫片和故事情節。更不能拿孩子的膽子調侃打擊孩子,而是裝做不知道,默認孩子是堅強勇敢的。偶而出現大膽的舉動要及時給予表揚。

2、孩子因某事某物顯露出驚恐的表情或表情時,大人要淡定,不要過度安撫小孩,只需輕描淡寫的告訴孩子事實的真相,大而化之。鼓勵孩子化解恐懼心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說教“不要怕……”,而是家長以身示範化解孩子害怕的原因,如“爸爸來看看,有什麼大不了的……”

3、加強戶外運動,鑄造孩子強健的體質和堅強的意志。


空性坦然

你好。

孩子膽小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鍛鍊。

1、由於驚嚇過度引起的膽小,這樣就需要餵食些驚風散、珍珠粉之類的。

2、如果是孩子由於父母長時間沒關注也會引起膽小,這樣就需要父母加以引導,和孩子多溝通。

3、如果是由於缺少開闊眼界可以多帶孩子出去逛逛,藉機會多鍛鍊和鼓勵孩子。

4、孩子本身就膽小,這需要較長時間進行鼓勵和引導,可以在孩子不敢前進時多鼓勵,然後循序漸進的多讓孩子勇敢起來。

5、允許孩子出錯,不能一味的埋怨和抱怨孩子。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醜怪果

膽小就要多跟人打交道,那怎樣才能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呢?有個好辦法,可以教孩子擺地攤,擺地攤的同時即學會了生存,又鍛鍊了膽量

做生意可以跟不同層次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鍛鍊膽量鍛鍊口才,各方各面都可以得到提高


葫蘆絲交流學習群

每個小孩子都膽小,那是因為不熟悉的陌生人,陌生的環境導致的不安全感,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吧!還是與外面周圍的人互動太少的緣故吧!因為經常和家裡人在一起嗎?膽小很正常,膽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改善,這個不用焦慮,這又不是什麼自閉症啊!也不是什麼疾病?只要你稍微地加以引導,可以適當的和周圍與他年齡相仿小朋友互動就會好很多哦!有些小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做,作為父母不能什麼都替他幹,你不可能永遠會護他周全,該讓他飛就飛,他最終還是要走向社會嗎?


遺落在凡間的天使

首先要看一下孩子的年齡是幾歲?

一般孩子膽小,源於父母,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或是把孩子寄養在老人那裡,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與生活背景繫系相關,做父母的要先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如果孩子現在還小,不用擔心,還有挽救的機會,多帶孩子出去玩,多接觸一下同齡的孩子,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和玩耍中,會變的強大,不會再膽小,當然,父母一定不要心急,這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多鼓勵,多給孩子自信,多給孩子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