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軒轅黃帝”到底應該在陝西還是在河南?文化價值和商業旅遊價值哪個更重要?

武威王

首先科普一下:

黃帝,生於河南新鄭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參考文獻:《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黃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即上巳節,是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自2006年(農曆丙戌年)開始,每年三月初三在河南新鄭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史記》等史書記載黃帝葬於橋山(今陝西黃陵縣),(參考文獻:《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黃帝崩,葬橋山”)陝西黃帝陵是黃帝的陵寢,每年清明節在黃陵縣舉辦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所以說,河南的是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陝西的是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兩個儀式是不一樣的!至於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每個人看法不一樣,都會有不一樣的見解!


安陽中國國際旅行社

所謂廟祭和陵祭,簡單的說,區別在於祭拜的空間場所,廟祭在宗廟舉行,陵祭則在陵寢舉行。顯然陝西和河南雙方爭論這一問題的背後,實際上要將黃帝拜祭上升為國家公祭,那麼公祭的地點應該在黃帝宗廟所在地還是在黃帝陵寢所在地呢?


從現有文獻看,陵祭是主流。各種史料表明,古代國家祭祀先代帝王確實是有陵祭的,甚至,一位不透姓名的中國古代禮儀制度史學者說,從現有文獻來看,陵祭慌帝還是主流。

實際上,陝西、河南兩地對祭拜黃帝的明爭暗鬥已經不止一次上演了。在建國後,陝西從1955年就開始由當地政府主持祭拜黃帝活動,而河南則是從,20060年開始祭拜。

對於黃帝的爭奪,或多或少,暗戰大於明爭,而這次則不同,原因在於一旦上升到國家公祭層面,那麼必定有一個是正統。

時至今日,拜祭黃帝的意義顯然不同於晚清時期,我們今天需要以祭奠黃帝的方式,將全世界華人凝聚在一起。

拜祭黃帝大典所帶來的實際經濟利益也是巨大的。陝西黃帝陵1980年恢復公祭典禮後,規模一年比一年大,祭祖程式一年比一年規範,景區建設一年比一年好,“祭奠經濟”已成為陝西旅遊的金子招牌。而2006年3月,河南政協在新鄭舉辦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後,當月就接待遊客110萬人次,“五一”黃金週又猛增至200多萬人次,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和旅遊綜合效益同比增長50%。

如果只是民間的歷史傳統和自發行為還好,但不少公祭背後是地方政府的主導和推動。據不完全統計,2003以來,已經有數十個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類似的“公祭”活動。顯然,這些看似認祖歸宗的文化活動後面都寫著“公祭經濟學”“旅遊經濟學”。

回到陝西、河南拜祭黃帝之爭,儘管兩家你來我往,但是有一點共識,就是把拜祭黃帝上升到國家層面,以國家公祭方式,來強化國民集體記憶和認同,才使整個儀式的精髓。


汪毅2


時下的中國,各地對中華人文始祖的出生地、鼎盛時期和埋葬地的爭奪聲不絕於耳,真的是對祖宗的100%的敬重嗎?其實相當大的緣由不過是爭奪其背後所帶來的旅遊資源罷了。

我們寶雞也出現過類似現象,只不過未曾獲得某人手書的"炎帝陵"三字而以"開發古陳倉,建設新寶雞"收場罷了。


軒轅之祭何須爭,自漢至今拜黃陵。若說他處為何搶,起因多為孔方兄!


環球探索者

這種討論本來就是羞辱我們的精神,祭祀我們的人文始祖代表了我們一種同根相連的情懷。象徵著一種民族凝聚團結的力量。同時也是紀念與緬懷我們先祖披荊斬棘創立偉大功勳的精神,追思與繼承我們這個民族的偉大精神力量。


如此一個神聖的事,卻與商業價值掛上鉤。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為了經濟利益,大肆鼓吹假故里,愚弄大眾,玩弄民族感情,比如新鄭便是如此。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6e183f2c8d6edf559e839444de9d54d9\

天道TD

河南新鄭以黃帝故里為名進行祭祀,本人才疏學淺,所學的歷史知識並沒用河南和黃帝有任何關係,難道我對故里的理解有錯誤,或者是新的字典對故里有了新的解釋

查完字典並無改變,發現了下邊一番話:《咬文嚼字》公佈的2009年國人十大常犯語文差錯之一就是“故里”,地方宣傳中經常誤用。現在一些地方為了提高知名度,常號稱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該名人曾在當地生活居住,為爭奪名人“故里”稱號甚至相互對簿公堂。其實,“故里”指的是故鄉、家鄉,是自己或者父輩以上出生並長期生活的地方,住過的地方應稱“故地”,住過的居室應稱“故居”,都與“故里”無關

既然故里之詞沒有修改,黃帝,的歷史又是怎樣呢?我把自己收藏的一箇中央電視臺小視頻和大家分享一下,李學勤,嚴文明,等歷史學權威作為該片的顧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756b0007039b41734b40\

金陵美婷sally



這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

爭論的焦點本質其實很簡單:為了爭奪旅遊資源。

以爭奪旅遊資源為核心,以文化底蘊為背景,開發和利用文化價值達到商業價值。



毫無疑問,這些出發點是好的,都在為當地人民造福祉。與此同時,對於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凝聚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陝西省黃陵縣的人文始祖軒轅皇帝陵被稱為中華第一陵,在縣城以北一公里的橋山之巔,千百年來每逢清明佳節都有先賢志士來此憑弔和紀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關軒轅皇帝陵在哪裡的說法還有多種,如:河北省涿鹿縣的橋山說;北京市平谷說;還有河南新鄭說、甘肅、山東等7處說法。



但不論哪種說法,都充分說明了人文始祖軒轅皇帝的不朽精神是永存的,是永遠值得中華民族所有人民銘記在心的。



軒轅在哪裡?

始祖活我心。

精神永不朽,

激勵後來人!



(圖片來自網頁)


詩書宸閣

我們中國人都叫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黃帝陵在陝西、炎帝陵也在陝西,每年清明祭奠。河南人近幾年搞了個文化宣傳說河南是炎黃故里,也每年祭拜。請問河南人你們每年清明祭祖是到陵前還是在你老家家裡燒紙。陝西炎黃子孫的發源地,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百年看上海,千年文化看北京,五千年文化看陝西。


快意人生197551725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擱置爭議,共同祭拜,協同開發

軒轅黃帝已經成為華夏文明的象徵,也是全球炎黃子孫公認的始祖。在這個問題上講,我們是可以在黃帝出生地、陵寢等問題上擱置爭議,因為目前來講,關於黃帝出生,生活範圍,陵寢等意見分歧和史料記載大都來自於史記等有限的記錄,儘管後世不少人都做了相關的考證,也有民間傳說,但是仍然無法拿出讓四海信服的鐵證。所以近年來,陝西,河南兩地關於黃帝歸屬的問題上多有爭議,當然也還有其他兩處也有黃帝陵寢或者黃帝故里等等,從大的範圍來看,這應該都是自古以來對黃帝的追憶流傳下來的,不一定就是黃帝的真身所在。

關於黃帝生平,大多這樣認為黃帝大約生活於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之間,是古代部落的首領之一。 根據《易·繫辭下》記載:“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孔穎達疏:“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這說明了黃帝的身世。加上《國語·晉語》及《世本》 和《大戴禮記》中的《帝系》,都說黃帝是少典之子。

比如根據《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至於黃帝陵寢,根據《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黃帝崩,葬橋山"。又有《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 和《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 載:"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這是記載漢武帝祭拜黃帝陵的事。正是由於這些記述,所以目前大多數人認為黃帝陵在陝西一帶。

至於軒轅黃帝背後的文化價值,敝人認為在於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更是情繫祖國的一條紐帶,讓全球炎黃子孫血脈相連的根基。加上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的融合,形成了慎終追遠的理念,國人這種情懷是連接著家國天下的,還有就是認祖歸宗和落葉歸根的深層理念,古人講求血脈正統,而恰好黃帝就被華夏兒女恭奉為正統,所以其文化價值是隱含的,是滲透在人們的情感之中的。

至於旅遊價值,從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角度來講,文化價值和旅遊價值是相輔相成的,也是相得益彰的,文化價值可以通過旅遊的方式進行展現,旅遊可以將文化價值傳播的更遠,所以這也是近年來對黃帝有爭議的地方,因為此類文化價值深層次的旅遊價值,不僅體現在文化本身上,可以成為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名片,更重要的是可以帶來極大的金錢,比如投資等,這是每個地方都求之不得的,這才是各地相爭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才一貫認為對於此類爭議,在沒有鐵證蓋棺定論之外,應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祭奠軒轅黃帝:這個是華夏兒女的事情。只要有華人的地方都可以祭奠,我不知道我這句客觀的評論,有沒有人有異議?誰反對誰支持,舉個手錶個態。

為什麼兩地會有爭端?其實沒有爭端。

一個河南新鄭,黃帝故里。另外一個說是黃帝陵。(全國各地說是黃帝陵的,有四個地方)文化的價值固然重要。以拜祭黃帝這個人為始祖,增加民族凝聚力。這也是好事兒。拉動旅遊,促進地方需求,這是實事。經是好經,就是怕被歪和尚念歪了。


相信大家在悟空或者頭條上能看到好多ID,顛倒是非黑白。就那幾個冒充各個地方的人搞地域攻擊。如果大家是成年人,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他們的伎倆。宵小之輩,何足掛齒。


文明祭拜文明祭祀。這是我們國家所倡導的。增加民族向心力,更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人最怕的,最恐懼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國家繁榮富強了,華夏兒女擰成一股繩了。他們就怕了。

他們經常會說,一箇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群中國人是一條蟲。落後就要被捱揍。有這個民族凝聚力了,還有什麼我們中國人幹不成的事情?祖國富強利國利民。



祭拜黃帝也好,炎帝也好,伏羲也好,女媧也好。只要你是華夏兒女,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你都可以接待。我是華夏兒女,我沒有意見!

如果在做這些,有利於國家和民族大義的事情的時候,又能帶動當地的旅遊和經濟發展,何樂而不為呢?

因為網絡上入門太簡單,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所以要做好自己,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心態陽光的人,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用正能量激發自己,也感染身邊的朋友!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跟著行者,走向光明。



行者視野

我是河南人但在陝西工作,應該也是陝西人。近年來關於兩省爭奪軒轅黃帝公祭的事,兩省上下通過不同渠道、不同層面都表達了各自的意見,特別是民間,更是熱鬧非凡,不明就裡的群眾,相互開撕,罵戰不斷升級。為什麼幾百年來相安無事,陝西拜的是陵,河南拜的是出生地,各祭祀各的,不應有矛盾。現在突然相爭起來,原因就一個,就是都在爭取上升到國家公祭,而國家公祭只能有一個。國家公祭對旅遊產業發展、經濟社會的影響,大家都心知肚明,相互競爭大家也都理解。

關於黃帝陵,歷史上有多個,除陝西外,河北逐鹿、北京平谷、河南荊山、甘肅正寧都有。有關專家認為,這些黃帝陵都可能是真的,他們認為黃帝應該是一個部落,不停遷移,而且和傳說的路線基本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