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吃餃子為什麼要喝餃子湯?

Sabrina在臺灣

中國美食名揚天下,餃子是一大特色,傳統餃子吃法就是撈起直接蘸調料吃,但北方人吃餃子還有喝餃子湯的習慣。這種習慣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從飲食習慣方面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眾所周知,在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原食”就是做食物用澱粉類的食材,“原湯”水煮食物後得到的湯,食物水解後會有一部分營養元素被水解在湯中,湯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和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北方飲食喜帶湯帶水,不喜太乾的食物,餃子湯可以幫助食物更好的消化,符合北方人飲食習慣。餃子湯的好壞取決於餃子,家中手工餃子最適宜,市場上速凍水餃由於含油量大速凍時間長,速凍餃子湯不建議喝。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個北方餃子的做法。

準備材料:五花肉,白菜,麵粉,油,鹽,姜,蔥,大料面

把肉剁成肉餡,加入鹽,姜,蔥等準備好的原料,把白菜剁碎,用鹽醃製如水,放入肉餡中均勻攪拌備用。如果餃子餡太乾可適當加入清水,充分攪拌。麵粉加入溫水和麵放置麵粉醒一個小時備用。面醒後就可以擀皮包餃子了。餃子在煮的過程中水每開一次點一次水。煮熟撈出後浸入冷水五秒鐘就可以食用了。

溫馨提示:餃子餡的原材料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製作,喜歡吃素餃子的可以以韭菜,雞蛋,薺菜等為原材料。

以上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感謝大家的支持,我會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美食方面的知識,請大家多多關注!


阿嬌小灶臺

吃完餃子喝餃子湯,叫做“原湯化原食”

煮完餃子,一頓飽餐,奶奶就會端來一小碗餃子湯:“別躺著了,喝了餃子湯,原湯才能化原食”。積食的感覺也是不好受,就只得聽奶奶的話,乖乖地喝下那一碗餃子湯。

吃餃子要喝餃子湯,吃麵要喝麵湯,吃湯圓自然就要喝圓子湯,這就是奶奶常說的“原湯化原食”。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又覺得是奶奶說的應該不會錯,老人過了一輩子,總會有一些生活的智慧。


那麼“原湯化原食”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一般我們說的原食是指澱粉類食物,就如上文所說的餃子、麵條、湯圓、餛鈍之類的。原湯就是指用水煮這些食物得到的湯

至於那些抬槓說,吃油條要喝下油鍋裡的油,吃完火鍋要把底鍋給喝掉的人,就是在耍流氓。

“原湯化原食”是指這些湯能夠幫助這些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和代謝,而發揮這種作用的關鍵,是湯中含有食物煮制時所溶出的營養物質。煮澱粉類食物時,澱粉微粒會發生糊化,部分溶解到湯中。


喝這種溶解了澱粉的熱湯,可以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從而幫助減少積食的危險。

除了幫助消化,喝原湯還有補充營養的作用。


我們吃的那些麵食中富含水溶性B族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但這些維生素在煮的過程中會溶解到湯裡。溶解到湯裡的水溶性維生素數量和加水量以及煮的時間有關,煮的時間越長、水越多,溶出的維生素就越多,有時候甚至可以達到食物中原含量的50%,所以吃原食喝原湯才算是真正的吃幹抹淨啊。


所以,不管是從食品科學角度,還是從勤儉節約的角度,“吃原食、喝原湯”“原湯才能化原食”都是值得我們去提倡的。


推味

我是地道的北方人,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吃完餃子喝碗湯 一輩子不受傷”。起初並沒有理解,不明白受不受傷和喝湯有什麼關係啊。後來才明白,原來餃子湯是養胃的。從小吃餃子長大,以我的理解,北方人吃餃子喝餃子湯應該是有以下這些原因:

這得先講講我奶奶他們那個年代。那時候國內剛解放,全國百廢待興。老百姓們都吃不上喝不上,日子過得很苦。後來還鬧過大饑荒。我娘都跟我講過,那時候一家人一大鍋水,只放一小把面熬粥喝,說是粥,不如說是水。吃上非常的節省。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肉吃,會包餃子吃。而每個人也只能嘗一下,填不飽肚子。湯卻成了好東西,一大鍋都被分的乾乾淨淨。久而久之養成了吃餃子喝湯的習慣。

開篇說的餃子湯養胃也是有道理的。由於擴散的作用,水煮的麵條和餃子有水溶性維生素及少量礦物質,和有助消化的輔酶會溶於湯中,因而喝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麵條或餃子中損失的營養成分。這比喝水要養胃多了。

老人常說:原湯化原食.所以一般在吃完麵條、餃子或元宵,都要喝點原湯。從營養學角度看,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食物的營養成分,經過加工,都要有損失。對於米、面及其製品來講,在烹調過程中,主要損失的是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B2。煮菜、淘米次數不宜過多等也是同樣的道理。

北方人吃餃子都是把餃子單撈出來吃,不會有湯,就瓣大蒜,蘸著醋吃。而喝餃子湯有助於潤滑食道,幫助下胃。就好比是南方人吃飯要燉湯喝一樣,我想這是同樣的道理。

每次喝餃子湯後,都會覺得胃裡很暖和舒服,特別是冬天喝餃子湯,渾身暖和和的。

北方人不這麼吃餃子(湯和餃子盛一個碗裡):

北方人是這樣吃餃子(湯和餃子是分開的):


微浪旅遊

北方人吃餃子喝湯,是從小就被家裡老人灌輸的想法。老人們經常說‘原湯化原食’,小時候也沒想這麼多,總覺得大人說的總是對的,生活了一輩子,總會有些生活的智慧啊。要不他們也總是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

那麼‘原湯化原食’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通常我們說的原食一般就是指澱粉類食物,就像餃子、麵條、湯圓一類的,餛飩一般不再此例,因為餛飩一般都是高湯煮的。原湯就是指水煮過這些食物得到的湯。

‘原湯化原食’指這些湯能幫助這些食物消化吸收和代謝,發揮作用的關鍵,其實是湯中含有食物煮制時所溶出的營養物質。煮這些澱粉類食物時,澱粉粒會發生糊化,一部分就直接溶解到湯中了。這種溶解了澱粉的熱湯,在科學上講,可以促進胃酸和消化酶得分泌,從而幫助減少積食的症狀。

除了助消化,喝原湯也可以補充營養。那些麵食煮的過程中,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溶解到湯裡,有時甚至能高達原食物含量的50%,所以原食原湯等於真正‘吃幹抹淨’!

因此不管是勤儉節約角度還是科學角度,‘吃原食化原湯’都是值得提倡的。


我家有個火星人啊

俺是地道的北方人,俺就不愛喝餃子湯,真心不好喝,還不如白可水呢,俺就是搗點大蒜加點鹽倒入醋,那叫一個好吃,喜歡吃辣的還可以加點辣椒,不說了,都留口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