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是一個怎樣的奇人?

你同桌1

保羅-米歇爾·福柯(1926——1984),是當代一位極具分量的法國哲學家、思想史學家,他的學說對眾多領域,如社會學、文化研究、文學理論、女性主義等都有著很大影響。他的理論關注權力和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是怎麼被利用、塑造成控制社會的工具。福柯在學術界有著很高的地位,但卻從來都不是一個屈服於傳統和權威的人,有時甚至會有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頗為瘋狂的舉動。

福柯出生在法國的一箇中產階級人家,從小一直受著良好的教育,對哲學的興趣也在很早就被激發出來了。他長大後反抗執意讓他成為外科醫生的父親,在1946年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這裡他是一個出色而怪異的學生。他不合群,總是形單影隻地瘋狂閱讀,他對暴力和死亡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他用刑罰和戰爭的圖片裝飾他的臥室,甚至有一次直接拿起匕首追趕另一位同學。

他一直有自殘傾向,並幾次試圖自殺,但沒有成功。學院的醫生檢查福柯的狀況後提出他的自殺傾向是由他的同性戀引發的,畢竟那個時候同性行為還未被社會接受。那時的福柯在地下同性戀場所流連忘返,與此同時還濫用藥物,他享受著這種事情帶給他的危險的快感。

50年代的時候福柯和作曲家讓·巴拉凱戀愛了。兩人都想與對方一起寫出自己最偉大的作品,便一起拼命吸毒、玩兒SM,浪得不能再浪。1953年,福柯和巴拉凱在意大利度假。福柯在這裡一個猛子扎到了尼采的書裡,等他把頭抬起來的時候,他的精神世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形容尼采的書是“一個啟示”,是他人生的分水嶺。

有意思的是,儘管福柯是個哲學家,他對心理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並在巴黎大學取到了心理學的學位,在1954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也是心理學的,不過反響平平。他很重視瑞典心理學家賓斯萬格的研究,尤其是他對於對自殺有著深深的迷戀的人的研究——這不禁使人推測大約是他自身糾結的內心將他推向了心理學尋找答案。

在60年代他出版了幾本個人的重量級著作,歷史研究的技能也越發磨練成熟,事業蒸蒸日上。1970年,他進入了法蘭西大學,此後一直到死都是那裡的成員。同時,他參加了很多左翼組織,反對種族歧視、踐踏人權,提倡監獄改革。在他的另外兩部力作,《規訓與懲罰》(1975年出版)和《性史》中(1976年出版),他用考古學和宗譜學的方法重點研究權力在社會中的角色。也是託了他的理論的福,福柯在激進組織中間很有市場。

福柯和他的終身伴侶丹尼爾

這位大佬不僅活著的時候喜歡搞點事情,死的時候也同樣製造了新聞。1984年,他死於被艾滋病加重的神經問題,成為了法國第一個死於艾滋的公眾人物。他的伴侶丹尼爾之後為了紀念他創辦了AIDES慈善機構,致力於幫助患有艾滋病的人和他們的家人。

參考文獻:Michel Foucault,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el_Foucault

AIDES,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D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