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得好,企業沒煩惱

引言:企業面對成長瓶頸時,往往陷入無處下手的困境,尤其是業務

版塊較多、業務組合複雜的公司,在這個時候往往陷入“到底先發展哪個?先提高收入還是先控制成本?”的問題,傳統的方法往往是偏向於主觀的判斷來規劃業務組合,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種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來評估和調整企業的業務組合。

數學學得好,企業沒煩惱


V矩陣是何方神聖

首先當然跟冒險島這款遊戲沒關係了,也不是什麼計算機系統詞彙。V矩陣是由Patrick McNamee設計的,用財務數據分析,通過盈利能力和加權資本成本之比來反映業績的工具。

不過在McNamee之前,Walsh和Mock就已經提出了V=ROI/K的公式,其中的V就是後來設計V矩陣時的關鍵指標,ROI指投資回報率,K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其中ROI比較易懂,其算法為“ROI=年利潤/投資總額”。而K就比較複雜了,因為企業的資本成本一般不止一種,我們把他的中文名拆分成“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加權平均”就是按照各種資本在總資本中所佔比例加權求和,具體公式為“K=∑Wi*Ki”,其中Wi為第i種資本在總資本中所佔比例,Ki即第i種資本的成本

在McNamee的V矩陣中,ROI作為縱座標,K作為橫座標,根據該業務財務數據確定橫縱座標值,在矩陣中表現為一個點。

此外,由於V=ROI/K,因此在矩陣中畫出V=1.1,V=1,V=0.9三條線,便可以通過觀察業務點與三條線的關係對該業務作出判斷。

數學學得好,企業沒煩惱

V矩陣的用法

在使用的時候,我們一般認為矩陣左上角的業務是非常好的,因為它成本極低而回報極高;在V=1.1和V=1兩條線之間的業務可以評價為尚可,回報大於投入,但也沒好到哪裡去;在V=1線上的業務只能評價為恰當,雖然沒有虧本,但也沒賺錢;在V=1和V=0.9的業務則是非常勉強,距離及格就差一點;右下角的業務則是明顯的不合格,有些入不敷出。

除此之外,為了展示更多的相關信息,一般也會通過業務點的大小來表達該業務的規模。如下圖中,業務B的規模就大於業務A。

數學學得好,企業沒煩惱

V矩陣的應用

V矩陣的基本思路是通過財務數據計算後的量化指標來反映業績好壞,從而對公司的業務規劃提供數據支撐。應用一般而言有以下三項:

1、業務診斷

數學學得好,企業沒煩惱

V矩陣首先可以用於公司或公司某項業務的發展診斷,通過觀察該業務某一時點在矩陣中的位置判斷其業績水平,通過觀察其在一段時期內位置的變動來判斷其動態發展水平

如上圖,可以看到該公司在2000-2016年期間的業績走勢。

在第一個四年,公司趨向良好,投資回報率有了大幅提高;但在第二個四年裡,公司為了擴大業務規模,投資回報率下降且成本上升;到第三個四年公司業務仍然在擴張,但有了前期經驗之後投資回報率略有上升;最後一個四年裡公司成功提高投資回報率和業務規模的同時,控制住了成本增長。

不過,該公司始終在V矩陣右下角活動,這表明,公司的業績目前還是難稱理想,成本控制的空間依舊很大。

2、決策支撐

前面我們說了如何用V矩陣對企業現有業務進行診斷,接下來我們看如何用V矩陣對公司決策進行支撐。

數學學得好,企業沒煩惱

如上圖所示,該公司目前處在A點,業績不甚理想,那麼作為公司決策層自然想要儘快地移動至V=1線以上,那麼問題來了: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司採取哪種策略最現實且有效?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做以下幾步:

(1)通過行業研究確定這個

行業中同行企業的最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並根據這個值在矩陣中畫垂直線,在示例中為線段3。

(2)通過行業研究確定這個行業中同行企業的最高投資回報率,並根據這個值在矩陣中畫水平線,在示例中為線段1。

(3)畫出該公司自己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線和投資回報率線,在示例中為線段2和4。四條線段交點分別標為A、B、C、D。

矩形ABCD內即為公司可行的發展方向,則公司要麼需要降低K值要麼提高ROI值,我們假設其要沿著AN線移動。那麼究竟是降低K更重要呢還是提高ROI更重要?

如果這個矩陣是實際案例的話,橫縱座標軸都會有數值,這時候我們可以計算AN線的斜率,來判斷使公司的V值在AN線上移動單位距離所要降低的K值和提高的ROI值各自是多少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AN的斜率是tan∠NAD=ΔROI/ΔK=4/3,那麼就相當於同樣讓業務點在AN上移動單位1的距離,ROI需要提高0.8%,而K只需要降低0.6%即可,因此從數值上來看降低K更有效。

當然,對一家公司而言到底是成本好降還是利潤好提高也得再研究一下。得到這個結果之後,我們就可以確定公司要提高V值的話,目前針對哪個指標運作更現實和有效,從而再針對K或ROI分解推導出戰略路徑

3、競爭分析

前面兩個案例都是用於分析公司自身,V矩陣同樣也可以用來分析競爭對手,不光是靜態分析,還可以通過對競爭對手歷史V值的追蹤和現狀的診斷,分析其發展策略和未來可能的方向

數學學得好,企業沒煩惱

如上圖所示,A競爭對手近三年致力於保持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不斷提高ROI,同時其規模也沒有變化,這說明A公司主要是在現有業務規模下進行深耕,不斷提高盈利水平;

而B競爭對手的投資回報率在下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在升高,但同時業務規模快速擴張,這說明B公司是致力於擴大業務規模來佔領市場,暫時未將ROI和K作為管理重點。

對於企業自身而言,根據競爭對手的選擇,來判斷自己的方向,甚至預測競爭對手未來幾年的變化,都是可以做到的

V矩陣使用總結

V矩陣解決了大多數戰略診斷工具過於主觀化的問題,用定量計算的方法來診斷公司業務,同時用數據支撐公司未來決策,相比而言是一個比較客觀的工具

但是,僅僅用投資回報率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就對一家公司或者一項業務做出評價顯然也是不充分的,無論是產業特點、行業週期、公司戰略方向等都有可能對業績產生影響,

在使用V矩陣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多方信息進行研判

比如對於公司的戰略性業務可能暫時難以實現收益,卻佔據了大量的成本,那麼在V矩陣中肯定是處於右下角,此時就不能僅僅用V值否定該業務。

另外,在對企業決策進行支撐的時候,判斷出K和ROI中的發展重點後,還需要用其他方法對K或者ROI繼續分拆,這是V矩陣模型所不具備的功能,因此也需要結合其他工具一起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