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挑戰來襲,聽聽這些校長如何看待未來教育?

人工智能挑战来袭,听听这些校长如何看待未来教育?

人工智能挑战来袭,听听这些校长如何看待未来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一個人,所以,價值觀的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培養學生擁有批判性思維的前提下,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是和思維力和想象力同等重要的。

家長也應當把教育問題想得更長遠一些,不要僅僅侷限在眼前的成績和擇校上。呵護孩子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這是所有教育中最珍貴的一點。

........................................

100多年前,愛因斯坦說過:“The trueintelligence is not knowledge, but imagination.”意思是:識積累為目的的教育已經過時了,最重要的是想象力。

幾十年來,科技發展的速度,讓人越發體會到愛因斯坦的這個預言近乎真理。未來社會最有可能被替代的工作是簡單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而後者的威脅更大。

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蔣裡博士,從事機器人研究多年,他根據人工智能發展的速度推測:現在正在上小學、中學的孩子們,10-20年後就要進入社會了,他們很有可能是第一代一進入社會就被代替的人。

人工智能挑战来袭,听听这些校长如何看待未来教育?

蔣裡博士分享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雖然他蔣裡博士的2個孩子都在美國讀書,但這個推論依然讓他感到焦慮。因此,每次談到教育如何讓孩子能適應未來社會的話題,他都不遺餘力地呼籲教育變革。

“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了契機,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是兩種不同的、互補的智能。人類具有共情力、創造力、解決開放式問題的能力,這是人類智能區別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優勢。我們的教育體系急需改進,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以知識積累為目的的教育已經過時。”

在上週末舉行的“未來教育,未來之路——2018教育論壇”上,蔣裡博士以他的研究經驗拋出了這個問題。來到論壇現場的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世外教育集團總裁徐儉、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總校長林敏,以及澳盛教育創始人袁正翔共同探討了國際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1、未來教育:期待更多“高結構/低控制”的課堂

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總校長林敏,談了他對未來課堂的構想,即充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自我探索的“高結構/低控制”課堂。

傳統課堂通常是“高結構/高控制”形式的,對好老師的評價是“這個老師多仔細啊!”但未來課堂就不能這樣了,要更多讓學生參與進來,討論,發揮他們的奇思妙想,走完他認知的全過程。

“我們的課程真的不差,但一進課堂就變了形,老師又恢復到原來的傳統教學方式上去了。他們認為,一個學生只有100%正確了,才能參與到課堂上來分享,一旦在課上說錯了什麼,老師就叫他打住了。但我認為,如果不讓學生走完他思維的全過程,那麼培養思維能力就是一句空話!”

面向未來的教育,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不需要學習知識了?並非如此,林敏校長說,現在有一些學校使用“翻轉課堂”,把知識性學習通過預習來完成。

人工智能挑战来袭,听听这些校长如何看待未来教育?

上海西外外國語學校總校長林敏

2、未來教育迴歸教育本質:培養一個有價值的“人”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認為,現在中國教育的問題還在於,中國家長太焦慮了!擇校壓力下沉到幼兒園階段,擠破頭搶佔優質教育資源,到頭來忘了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一個人。這是最悲哀的事。

“所以在今天的大學裡,價值觀的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培養學生擁有批判性思維的前提下,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是和思維力和想象力同等重要的。”

除此之外,應對數據、分析數據、選擇信息的能力,以及溝通合作能力,遠遠超過對知識的掌握。俞校長希望家長能把教育問題想得更長遠一些,不要僅僅侷限在眼前的成績和擇校上。

西外校長林敏認為,大學才開始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為時過晚。基礎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我認為在知識和習慣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力量。”

人工智能挑战来袭,听听这些校长如何看待未来教育?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

3、好的教育,讓天賦自由

袁正翔是資深的國際教育規劃顧問,在他的辦公室等待他提供生涯規劃服務的孩子,年齡最小的只有3個月!他認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焦慮來自3個方面:第一是相互間的競爭比較;第二是教育體制造成的;第三是選擇增多造成的焦慮。

人工智能挑战来袭,听听这些校长如何看待未来教育?

澳盛教育創始人袁正翔

“我曾讓我的團隊研究過上海幼升小、小升初的政策,我發現如果要把這些政策都看懂,家長的文化水平起碼要研究生以上!這僅僅是看懂,如果是要發現裡面有多少’坑’,起碼要專業水準。”這是一句玩笑話,也是一句大實話。

雖然做生涯規劃,但袁正翔認為,不要對孩子太早進行規劃。一個孩子適合什麼教育方式,是由個體決定,說不定體制內刷題法就特別適合他。比起規劃家長更應去發現孩子的“天賦”,那種基因攜帶的興趣和熱誠,這才是孩子人生之路的起點。

“孩子需要野蠻生長。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要給孩子充分的成長空間,不以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好壞,呵護孩子的生命力和生存能力,這是所有教育中最珍貴的一點。”西外校長林敏說。人工智能挑戰來襲,聽聽這些校長如何看待未來教育?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人工智能挑战来袭,听听这些校长如何看待未来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