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雞鳴山為什麼被稱為合肥的父親山?

美麗人生美如畫

作為合肥人,如果你不知道雞鳴山那你就掉隊了。當然我們最熟悉的合肥山,除了肥西的紫蓬山,就數在合肥市區的大蜀山最出名了。

如果你還沒爬過大蜀山,那可就真算不上在合肥呆過了,知道大蜀山的,肯定也知道小蜀山,因為名字就一大一小,但是你知道小蜀山在哪嗎?看下圖普及一下吧。

起點大蜀山,沿望江路,或者長江路一路向西,大概十幾公里路就到了,就是傳說中的小廟鎮!

為啥叫小蜀山呢,因為小啊,大蜀山海拔是:284米,小蜀山的海拔是155.6米,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雞鳴山,海拔是68米。

啥?68米,這麼矮,為了形象一點,這麼介紹,也就是20層樓高,我們住的高層小區一般都是30層左右,那雞鳴山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普通高層小區那麼高。那爬山上去估計四五分鐘吧!

在什麼位置呢?我們依然用我們熟知的大蜀山做參考

西北方,14.6公里的路程。城北水庫,董鋪水庫的發源地不遠的地方。從北邊看,有那麼點山的味道。

從南邊看,沒錯,就是一個土堆!

然而這個“土堆”來頭不小。


怎麼樣,就這樣一個小土堆式的山卻有這麼一段精彩的歷史傳說,註定了它不一般的身份,所以被稱為合肥的“父親山”。但是這樣的父親山卻並沒有被多少合肥人熟知,反而被遺忘。


如果把董鋪水庫更名為雞鳴湖,那就坐實雞鳴山父親山的地位了,否則只會被遺忘,因為我們有大蜀山!


娛樂最新

合肥的雞鳴山為什麼被稱為合肥的父親山?安徽城史來回答。


其實通俗一點講,合肥的雞鳴山是合肥的父親山,那南淝河就是合肥的母親河,因為合肥的起源就跟雞鳴山和南淝河息息相關。

合肥在古代有廬州一稱,廬州一名的原因就是周朝時期合肥此地分封過“廬子國”,後隋朝在此設廬州。現在大家都是對合肥的名字頗為不滿,殊不知合肥之名更有歷史底蘊。



雖然廬州一名有1000多年的歷史,但是廬州一名遠不如合肥之名早。廬州這個名字出現於隋朝,而合肥這個名字,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所以,“合肥”一名在歷史、文化底蘊上都不輸“廬州”。

合肥之名得名於淝水,源於雞鳴山,淝水滋潤合肥城,故為合肥城的父山,母水。

“合肥”一名源於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裡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里出壽春入淮河。

意思就是淝河從雞鳴山流出後,向北流二十里後一分為二,一條流向東南,注入巢湖;一條向西北方向流,二百里後過壽春(今壽縣)注入淮河。而《爾雅》上對“肥”的解釋有“歸異出同曰肥”之說,這是“淝水”得名的依據。而兩淝水合於一源,分而為二,合肥就是因此而得名。



所以合肥一名的由來跟“淝水”有著莫大的關係。至今,南淝河還穿合肥古城而過,是合肥人民的母親河,也是合肥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印記。


讀者對合肥歷史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或知識,可以分享在文章下方供大家參考、交流。

安徽城史,從另一個角度瞭解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關注安徽城史。


安徽城史

下圖為雞鳴山的位置;

再看下雞鳴山的圖片

至於為什麼是合肥的父親山,或許跟來源有關吧!


懂史

雞鳴山在董鋪水庫上游,三國城再往西北一點。是一座小土山,山峰已經不是很明顯了,現在只能算是高一點的土坡。地圖上有具體定位。常見的一個座標是“雞鳴三縣”,是滁河干渠旁邊的一個石碑。

南淝河源頭是再往機場方向,長崗的西北兩三公里有一個大的石碑。實際上就是坡地下面的一片泥窩子地。準確的說南淝河是流經雞鳴山,不能算是發源於雞鳴山。但是南淝河確實算是合肥的母親河。如果硬找個父親山,只能是雞鳴山了。另外一點就是南淝河過雞鳴山以後,與下面的窪地一起圍成了董鋪水庫。如果董鋪水庫改名為雞鳴湖,則坐實了雞鳴山的父親山地位。但是董鋪水庫現在名為蜀山湖,所以這個父親山地位還是有爭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