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傳統習俗

乍得傳統習俗

乍得(或譯查德,阿拉伯語:تشاد‎,法語:Tchad),全稱乍得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北接利比亞,東接蘇丹,南接中非共和國,西南與喀麥隆、尼日利亞為鄰,西與尼日爾交界。該國以乍得湖的名字而命名,國內最高山峰是位於撒哈拉的庫西山,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賈梅納。乍得分為三個主要的地理區域:北部的沙漠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中部乾旱的薩赫勒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和南部較肥沃的蘇丹草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

乍得傳統習俗

乍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47個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水平較低,超過55%的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乍得水電協會為首都15%的人口提供電力,全國覆蓋率僅為2%。大部分乍得人使用木材、動物糞便等的生物燃料生火。乍得的城市基建落後,只有48%的市區人口有清潔的飲用水,可使用基本衛生設備的人口更只有2%。

乍得傳統習俗

乍得全國共有民族256個。北部、中部和東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血統的柏柏爾族、瓦達伊族、圖布族、巴吉爾米族等,約佔全國人口的45%;南部和西南部的居民主要為薩拉族、馬薩族、科託科族、蒙當族等,約佔全國人口的55%。乍得官方語言為法語和乍得阿拉伯語。南方居民通用蘇丹語系的薩拉語,北方通用乍得化的阿拉伯語。乍得全國居民中44%信奉伊斯蘭教,33%信奉基督教,23%信奉原始宗教。

乍得傳統習俗

乍得擁有多樣化的種族和語言,文化遺產相當豐富。乍得政府也積極推廣該國文化和傳統,開放乍得國家博物館和乍得文化中心。乍得全年共有6個公眾假期,不定期的假期則包括基督宗教的復活節、伊斯蘭教的肉孜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等。

乍得傳統習俗

乍得人接受了不少現代化的東西,在國際交往中他們也習慣行握手禮,稱男性客人為先生,稱女性朋友為夫人、女士、小姐。外國客人也可用同樣的方式稱呼乍得的政府官員。乍得居民信仰不同的宗教,他們遵守各自的宗教教規。

乍得傳統習俗

小米是乍得人的主食,常被做成麵糰伴以醬汁食用,這種食物在北部被稱為“alysh”在南部則被稱為“biya”。魚類也是該國的一種流行食物,通常被做成“salanga”(被曬乾後煙燻成的鮭脂鯉或猛魚)或“banda”(較大型的煙燻魚)。“Carcaje”是一種以木槿葉製成的味甜的飲品。酒精飲品在南部比較流行,人們飲用“billi-billi”(以紅小米釀製)和“coshate”(以白小米釀製)小米啤酒。

乍得傳統習俗

一夫多妻制在乍得十分普遍,約39%的女人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配偶在結婚時表明其不接受重婚,乍得的法律允許一夫多妻制。雖然法律禁止對婦女使用暴力,但家庭暴力仍然普遍。約45%的乍得婦女會進行女性割禮,雖然法律亦明文禁止。這種儀式在阿拉伯人、Hadjarai人和瓦達伊人之中比較普遍(超過90%),薩拉人(38%)和圖布人(2%)參與這種儀式的比例則較低。乍得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較少,這使她們難以尋找工作。雖然基於法國法律的財產及遺產法並沒有歧視女性,但地區領袖在處理遺產個案時,通常會根據傳統做法傾向男性。

乍得傳統習俗

乍得主要的旅遊地有乍得湖、德基亞野生動物保護區和麵積30萬公頃的扎科馬國家公園等。乍得湖是非洲四大湖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內陸湖泊,被人們譽為“閃爍在黃沙萬里的撒哈拉沙漠南緣的一顆明珠”。乍得湖的水除部分水域略帶鹹味外,其它大部分水域是清甜甘美的淡水,這不能不說是自然界的奇妙現象。

在湖畔可以看到河馬、大象、野水牛、羚羊、長頸鹿、駝鳥等成群的熱帶動物。德基亞野生動物保護區生活著各種熱帶草原動物,保護區中有露營小屋等住宿設施供遊客休息。此外,在恩賈梅納南面35公里的曼代利亞還專門闢有大象保護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