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的變化趨勢

2017年5月5日,在布朗克斯動物園舉行的公民身份儀式中,兒童揮舞著美國國旗並持有其國籍證書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該國湧入了許多新移民,但移民的比例並不穩定。

戰爭,饑荒,經濟繁榮與蕭條,宗教迫害以及政府幹預都導致了世界各國移民率的大幅波動。

第一波:老移民

從1820年到1870年,超過750萬移民前往美國,僅在五年內實現了美國人口翻一番。

當時處於馬鈴薯饑荒的愛爾蘭,據推測,有一半的人口逃到美國。在今天的人口統計中,仍然可以看到這一波移民潮的形象。現在的愛爾蘭裔美國人比愛爾蘭的國民都多。

這在德國同樣也發送了。由於嚴重的稅收和政治審查造成該地區日益嚴重的公共騷亂,最終導致1848年至1949年的德國革命。面對嚴峻的國內形勢,在19世紀,數百萬德國人選擇前往美國。據估計,全世界德裔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現在居住在美國。

第二波:掘金潮

美國的許多早期移民來自歐洲各地,但有一個顯著的例外:中國。

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的黃金吸引了中國工人在美國尋找財富。1852年華南農作物歉收後,數萬中國移民湧入舊金山。

雖然加利福尼亞州從外國礦工稅中賺取數百萬美元,但對中國工人的情緒開始惡化。金礦正在被挖掘出來的同事,加利福尼亞州的白人開始指責中國人降低工資。

中國人在這個國家變得太富有了。

- 加利福尼亞州州長John Bigler(1852-1856)

到1882年,新頒佈的“排華法案”對中國移民產生了寒蟬效應。“排華法案”作為唯一通過的美國法律,禁止特定的組織移民美國。

第三波:新的移民

進入20世紀的移民浪潮被稱為新移民。

1890年,埃利斯島被指定為新來者進入美國的主要入境點。僅在1907年,埃利斯島就處理了1,285,349名移民申請。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所有這些人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他們幾乎一夜之間就會成為美國的第四大城市。

大量湧入紐約的人們對這座城市本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10年,曼哈頓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英里101,548人。

在此期間抵達的移民 - 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和俄羅斯人 - 的代表人物正在尋求宗教自由和經濟機會。

在此期間,四分之一的美國工人是外國出生的。

大蕭條

1929年生效的“國家起源法”的配額制度基本上抨擊了來自南歐和東歐大部分移民的大門。不久之後,大蕭條進一步阻礙了移民的進入,這將持續到20世紀。

第四波:墨西哥

經過幾十年的移民不景氣,1970年美國的外國出生公民比例下降到了4.7%的低點。但這一切都將改變。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墨西哥成為最大移民主力。這次移民是由拉丁美洲債務危機和後來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推動的。便宜的玉米湧入墨西哥,造成成千上萬的來自農村的墨西哥人失業,他們不得不去尋找更有利的經濟機會。美國是明顯的選擇,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擴張期間。

這波移民潮大大地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結構。今天,美國幾乎有五分之一的人是西班牙裔美國人。

移民趨勢不斷髮展,美國最新的移民往往更可能來自中國或印度。實際上,這兩個國家的移民人數在2013年都超過了墨西哥。今天,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最近的移民數據表明,亞洲移民成為美國移民的下一個主力。也許是一個新的浪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