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車向斌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對於夢想的執著和堅守。人生追求夢想的過程,就是凝聚希望、歷練意志、品嚐酸甜苦辣、享受生活的過程。生命之花的絢爛繽紛,都會在執著於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綻放。現實生活中,不缺少有夢想的人。缺少的,是持之以恆,數十年執著追夢的人。今天推出的這位農民畫家——王山平,便是其中之一。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出生於60年代初期的王山平,與同齡人有著同樣的遭遇。但他並沒有因生活的艱辛而折斷理想的翅膀,他用40年的默默進取,執著地行走在他理想的道路上。如今,說他是“民間名匠”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在清澗縣四周,方園百里鄉村百姓的木器傢俱上,都有他繪製的精美作品;四鄉五村先輩的墓碑上,有他雕刻的墓誌碑文;那些喜文弄墨慕名而來的雅士們,喜歡將他的作品置於家中“品嚐”。

  2016年秋天,我在清澗縣委宣傳部見到他時,無不為他的幾幅畫作精美感到吃驚。他的畫作,完全可以與一些大家相媲美。但他卻謙虛地說,咱是一個農民,一個鄉村畫匠,就靠這東西吃飯!你喜歡,就拿著。他待人的肢體語言,留露出的盡是謙遜與謹慎。而他送我的那副“上山虎”,可以說是有著大師級的氣概。

  他的畫,以國畫山水、飛禽、人物等為藝術定格,傳承了民間畫匠受畫域限制的那種秀氣與精緻、唯美與凸顯,又不失傳統山水畫的藝術特色。但在創意方面,又不受傳統國畫的藝術約束,大膽地利用誇張、工筆、素描、烘托等藝術手法,其筆墨酣暢之處,又多露淋漓盡致之韻。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栩栩如生。他畫的大山,像陝北人一樣沉雄厚朴,而山上之鳥,會歪著頭兒,不乏欲飛之前的靈動;那鳥腳下的樹枝,被鳥兒壓彎了,又似有搖晃之感;遠處的藍天、白雲,韻致清新,整幅作品,表現出陝北山間框定的空靈、生動的自然美景。他畫的虎,既有著深厚的傳統積澱,又不乏氣勢恢弘的霸氣魄力。上山虎回頭瞬間的兇猛猙獰,下山虎似追尋獵物樣態的身姿矯健,烘托了山中之王的威力;而作品的構畫結構,意境、格調、氣暈,精巧宜人,是少見的精品佳作。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王山平,又名王三平,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王家塔村人。生於1963年的他,正好遇上了全國最為艱苦的歲月,家中兄妹七人,他排行老五,兄弟間排行老三,故名“三平”。貧瘠的黃土高原,是“聖人佈道偏遺漏”之地。清光緒年間,靖邊縣知縣王沛棻所做的《七筆勾》,就形象的描述了陝北這一區域的社會生活景況。而王山平所在的清澗縣王家塔村,藝術的魅力確實無法感染整天為生存而掙扎的人們。但王山平卻是個例外。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1972年,王山平開始上學,但他對於藝術的性趣遠勝於對其它文化知識的追求。課本中的每一幅插圖,都能撥動他幼小的心絃,藝術的種子在他心中開始生根發芽。所有課本和作業本的空白處,全是他勾勒亂抹的痕跡。他酷愛美術,但家庭環境限定了他無法走向專業的藝術之路。

  1977年他剛上中學,就因為家庭經濟壓力,不得不選擇退學。陝北孩子退學之後,一般都是幫助父母種地和放羊。千溝萬壑、黃綠交錯的陝北高原上,似乎沒有足夠的條件使他的藝術細胞茁壯成長。但對王山平來說,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悠閒的花鳥、淳樸的民俗,照樣能激發他的想象力。從學生變成一個放羊娃,王山平對藝術的渴望從未停止,反而愈發濃烈。他以樹枝為筆,以大地為紙,以綿延的山巒和無盡的想象為素材,抒寫著他的人生。

  1982年,使他從放羊娃到打工仔的轉變。因為生計,王山平背起“紅軍不怕遠征難”的帆布包,背井離鄉,飄蕩四方,走上了打工之路。他一邊打工,一邊繼續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慢慢地,他的繪畫、石雕、油漆、泥塑、剪紙等技藝得到周邊工友的認可,藝術水平也顯著提升,這對於王山平來說,是驚喜,也是幸福。

  1989年,王山平與高彩芳結為連理,成家容易立業艱難。如何生存?利用其興趣愛好!農村家庭的木櫃油漆、簡單而精美的繪畫,既能使他所痴迷的藝術得到發揮,還可養家餬口。於是,陝北每年的農忙之後,黃土高原的鄉村道路上,他騎著自行車,從一家趕赴到另外一家。那時,他的才華得到了鄉親們的廣泛認可,也為家庭提供了經濟收入。與此同時,篆刻石碑,石雕的“業務”也陸續而來。

  好景不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興傢俱、裝飾的興起,他的三個孩子的相繼出生和成長,依靠種地和自己的這一點“副業”,已經無法滿足和支撐整個家庭的開銷。經過無數個徹夜難眠之後,2004年,王山平和妻子高彩芳決定背井離鄉,走出大山,一路北上,再次踏上了打工的道路。

  五湖四海的異鄉客,相互結成了朋友。同樣對藝術充滿興趣的工友的孩子們,成了王山平的學生,但王山平卻分文不取,免費教學。

小小的平房,簡陋的黑板和桌凳,變成了孩子們學藝的天堂。王山平的理論水平有限,沒有多少專業知識,無法詳盡的講述諸如繪畫、雕刻、泥塑、剪紙等藝術創作方面的理論,他就依靠手把手的傳授和教學,使好幾個孩子走進了理想的大學之門。或許,這就是他對夢想追求,對藝術追求所創造的另外一種價值意義吧。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晃40多年過去了,王山平雖然沒有因藝術創作而名揚千里,飛黃騰達。但他的成績,得到了清澗縣委宣傳部的肯定和讚賞。2016年冬的一天,他受清澗縣委宣傳部之邀,接受了縣電視臺的採訪。這對於王山平來說,已經心滿意足了。

  因為在主管外宣的部長房子裡,就我們兩人,我當時問,您在業餘搞了幾十年繪畫雕刻,接受完縣電視臺的採訪,您心裡這會兒是什麼樣的感覺?有成就感嗎?

  王山平笑了笑,憨憨地說:這感覺,人在創作的過程中,已經感知享受了。不過這會兒,我想,我以後將要更加努力,創造出更好的作品!王山平信心滿滿。

  一個農民畫家,能在生活的重壓之下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其精神就值得我們去讚揚和肯定。也許,世俗意義的成功與他無緣,但追夢過程中的樂趣,只有他一個人能夠體驗。

  問他屬國畫的何門何派?王山平憨厚一笑答曰,“沒門沒派,見啥學啥”。可見,他的畫一開始就不分山水、人物、花鳥,而是三者並舉。那麼,他的雕刻、剪紙、泥塑,又是何種風格?是否又以陝北的風物觀察為原色?王山平點頭稱是。

  我們已經是2年的朋友了,作為見過一面的朋友,王山平偶而會電話和我聯繫一下,相互問個好。不過,我是從來不忘對他的鼓勵,因為他的畫。他送我的那幅上山虎,早已被朋友盜走了!近日,王山平又讓在西安工作的兒子,為我送來他在葫蘆上的洛鐵畫,才迫使我不得不為他寫點東西。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陝北的民俗,是淳樸的,是純粹的,是原始的。陝北人民的生活,有文字記載的,也有很多諸如王山平這樣的民間藝術家的別樣記錄。他在小小的葫蘆上面,用電烙鐵燙出的窯洞、耕牛、花鳥、人物等,這是農耕文明和民俗文化的完美組合,是四十多年對夢想的執著專一,精雕細琢,一步一個臺階,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所培植的“工匠精神”的展現。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欣賞王山平的作品,專業的繪畫功底或許不夠深厚,但畫中蘊藏的悟性、靈感都一覽無餘。他用簡單的線條勾勒,作品的細節和顏色的運用,也表達得淋漓盡致。

陝北農民畫家王山平其人其作

  從王山平的身上,可以看到陝北人與自然抗爭的那種吃苦耐勞、不卑不亢、執著向上的精神,40餘年對夢想的守候,耐心、專注、敬業,就是對陝北人骨子裡的那種韌勁的最好詮釋。王山平身上的這種“工匠精神”,既能體現勤勞之美的精神原色,又展現了創造之美的價值昇華,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迫切召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