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擁兵幾十萬,如果不歸順朝庭,帶領108將能否建立一個王朝?

終南冠

在《水滸傳》裡面,宋江帶著梁山好漢接受朝廷招安,隨後徵遼國,平方臘。可惜最終的結局卻是以悲劇收場,很多人以此為由杜撰了許多同人版的《水滸傳》的結局,其中不乏宋江最終稱帝的。但是簡單的分析,其實就算宋江沒有歸順朝廷,以這批人的力量也無法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看似團結,實則分崩離析

在我們小的時候讀《水滸傳》總會被宋江他們的兄弟義氣所折服。但是現在在看一下《水滸傳》,你會發現其實宋江他們所謂的兄弟情在利益面前是多麼的不堪。當晁蓋去法場救宋江回梁山之後,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名氣大、人氣高的宋江的排名位置。雖然宋江排名第二,但是面對這樣的排名,宋江實際上是心有不甘的。於是就有了後面很多人推理出來的陰謀論——宋江故意刺激晁蓋出戰,結果晁蓋戰死,宋江順理成章的成為梁山老大。此外內部矛盾最明顯的就是宋江提出招安後,武松和李逵的反應。這樣一個人心不齊、各懷鬼胎的農民起義隊伍註定走不遠。


北宋並沒有想象那麼弱

兩宋的三百多年的歷史裡,發生的農民起義堪稱歷朝歷代最多的,保守估計有一百多次(當然基本都是小規模的)。所以別看宋朝外戰不行,但是對內鎮壓農民起義還是頗有手段的。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最終是以宋江他們戰敗投降而告終(注意是投降,不是招安)。所以題主的這個假設,其實歷史已經給了答案了,只不過真實的歷史水泊梁山的故事更加平凡。這樣一支平凡的農民起義隊伍根本無法推翻北宋的統治。倒是小說裡面被宋江他們平叛消滅的方臘起義,在歷史上可謂是讓北宋王朝傷透腦筋。

看完朋友,記得隨手關注蘇子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蘇子侃歷史

姑且不說梁山好漢,是否真如水滸寫的,一百單八將,個個是英豪,單就拿此事當真的,他也不可能自立為王,成為新的朝廷。



首先,天時不行,北宋那時候,不是沒兵沒將,當然,將屬實是差點兒,除了韓世忠,好像真沒有提起名頭的了。岳飛也是很久以後才出現的。可是,將沒有,兵有啊,只不過,你就一山賊草寇,北宋犯不上興大兵討伐,而且那時候,北宋內有方臘、宋江等起義軍,外有大遼的騷亂。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出動大兵力來打仗的。

其次,地利不行,你建立王國,是不是得有王城,得有大本營啊?你佔個水泊梁山,就算王國了?島國,可不是這麼個叫法的……



最後,人和不行。

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看似大家稱兄道弟,一團和氣,其實裡面也是暗含波濤洶湧。介紹梁山厚黑學的文章太多了,這裡不再贅述,單說說比較有名的幾派。宋江為首的朝堂派,武松為首的綠林派,魯智深為首的自由派,時遷一夥兒的被無視派。

太多的內部問題,是無法做到萬眾一心的。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宋江,不力主詔安這條路,將來,水泊梁山,或許就是方臘的下場了。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個人認為,《水滸傳》裡的梁山勢力是個徹頭徹尾的黑幫組織!!!根本不具備建立政權的條件!!!

先從組織成分說起。

108將大致分為5類,

第一類,本身就是社會不安定分子、地痞流氓、黑道成員、長期從事犯罪活動的。比如劫生辰綱的晁蓋等人;黑幫分子燕順、王英等。

第二類,本是良善百姓甚至政府官員,被梁山用各種手段脅迫或引誘上梁山。如盧俊義、李應、秦明、朱仝等。

第三類,因意外偶發事件觸犯刑法,無路可走上梁山的。如宋江、武松等。

第四類,作為政府軍軍官鎮壓梁山失敗,被俘後貪生怕死的。如關勝、呼延灼

第五類、真正的官逼民反,林沖、柴進、解珍、解寶,也就是這四個人。

梁山這麼大個組織要生存下去,都需要龐大的物質基礎。梁山好漢們所追求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的生活方式,沒有龐大的資金支持是根本不行的。而梁山組織本身又不是盈利性機構,108將和下面的小嘍囉也幾乎都不從事生產,也不像現在的黑幫組織搞酒樓飯店、建築公司這些白道生意,亦或是開賭場妓院、販毒、制偽鈔。梁山組織所能做的那就是劫掠。

從王倫時代開始,組織規模不大,其主要財源就是靠劫掠客商。到了後期宋江時代,組織逐漸龐大,單純的劫掠客商已經不能維持,於是就發展成攻州掠府。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嚴重擾亂社會治安和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政府就不能不管了。因此梁山的宿命其實也就是任何一個黑社會組織的最終結局,當規模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被政府鎮壓。

前面說到,梁山很大一部分財源靠劫掠,也就可以想象到梁山對鄰近地區的荼毒了。梁山攻破祝家莊,繳獲了50萬石糧食,絕大部分運回梁山,留給當地村民的僅僅是每戶1石!!攻破大名府,劫掠一空不說,一個晚上殺掉城內居民5000人,整個城市被毀掉一半。數個小時前還是上元佳節一片燈火輝煌的太平盛世,立馬就變成一番人間地獄的恐怖景象。梁山好漢們在金銀財寶面前徹底撕下了替天行道的畫皮,開始赤裸裸的燒殺搶掠!!

由此可見梁山組織根本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當一個地區治安不好,客商被搶劫,自然客商就會遠離這個地區。在這樣的地方建立政權,談何容易? 政府一旦下決心圍剿梁山,對外封鎖對內分化瓦解,梁山會迅速崩潰。宋江恐怕也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有招安的思路。


世紀戰爭大揭秘

問:宋江擁兵幾十萬,如果不歸順朝庭,帶否領108將能否建立一個王朝?

看來《水滸》這部小說的影響力太大了,把除史學家之外所有人都誤導了。不要光看小說,它只是施耐庵先生根據梁山泊漁民造反寫的小說。要了解真實宋江起義,要看史書。


真實的宋江起義是,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在河朔一帶爆發。唐宋時,由於黃河多次決口,形成一個大湖泊,稱為粱山泊。宋江等起義後,便以此作為根據地。1120年冬,宋江的力量巳經發展很大,他們已經能離開梁山到今魯南.蘇北一帶活動,農民軍"橫行河朔",官兵數萬"莫敢攖其鋒",望風瓦解,不敢抵抗。

北宋統治者看到農民軍戰鬥力很強,便採取了剿撫並用的手段,一面派禁軍數萬圍攻農民軍,一面進行招安活動。



宣和三年(1121)二月,宋江在海州為張叔夜戰敗,終於接受招安投降。但不久,宋江等又重舉義旗,轉戰各地,連敗官軍,直到宣和四年(1122)夏天,宋統治者鎮壓方臘起義軍後,又派禁軍將領(折可存)等前來鎮壓,宋江戰敗被俘犧牲,數百農民軍和農民軍將領均被統治者殺掉。宋統治者將梁山泊宋江起義殘酷鎮壓。

真實歷史是宋江起義兩次敗給官軍,第一次被迫招安,第二次被俘身亡,他能夠帶領108將建立一個王朝嗎?


金蘋果老楊

不能。

為何這麼說,其實跟當時梁山的現狀有關。

梁山匯合108將,擁兵數十萬,可謂是兵強馬壯。但是地理位置太差。現在的梁山:

八百里水泊,大則大矣,但是沒法產糧食,所以水泊梁山,水阻礙了敵人進攻,但是也讓梁山的糧食產出不足。逼得宋公明只能去外面替天行道,去搶糧食。

三打祝家莊,因為時遷偷了祝家莊的一隻雞,結果晁蓋一聽,為了只雞鬧這麼大,大怒:“孩兒 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結果宋江勸住了,為啥,糧草不多了,宋公明說出瞭如下這段話:“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 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 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 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 五年糧食。”

裡面關鍵的原因就是“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莊,倒有三 五年糧食。”祝家莊糧草眾多,餓急眼的宋公明哥哥趁機盯上了。

打曾頭市,起因更誇張,一個八棒子打不著的段景祝被曾頭市搶了頭馬,跑去梁山訴苦,段景祝長啥樣,書中有說明:雖是骨瘦形粗,卻甚生得奇怪。怎見得,有詩為證: 焦黃頭髮髭鬚卷。活脫脫一個猥瑣漢子,結果宋江一見這猥瑣人,立馬暗喜,這貨正好可以提供曾頭市的情報,等宋江引去見了晁蓋,,說明梁山兩個大頭目都很清楚,寨子裡糧草不多了,這是個送上門的買賣,所以曾頭市可算是撞上門板,不死也得死了。

至於打大名府,那就乾脆連理由也不找了,大名府怎樣: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衝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錢糧彙集之地,自然是頭大肥羊。梁山眾好漢人越聚越多,人吃馬嚼,消耗也越來越大,打幾個小村子,幾個集市,已經滿足不了眾好漢的消耗了,只能打城市。

這些城市也好,村莊也好,都打下來了,搶也搶了個爽快,梁山以後幾年自然是衣食無憂,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梁山最大問題就是打下這麼多地方,都守不住,搶奪一番之後,只能放棄。還是隻能退回梁山。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勢力能夠靠搶來奪取天下的,都是攻城略地,佔一城,就據一地,起用地方官員經營。而梁山108將裡,殺人放火,衝鋒陷陣的一大堆,玩行政的寥寥無幾。你就是攻下一地,也守住了,你也缺乏人手去經營。所以底下人大魚大肉快活,可愁壞了老大黑三郎宋公明。

而攻得下,卻守不住的事實也給梁山封死了獨立建國的機會,梁山眾人其實只有一條路可走:招安。


草長禿鷹飛

真實歷史上的宋江,只是菏澤鄆城當地的一小股匪亂。史書記載也是草草幾筆帶過,只是後經過作者施耐庵的《水滸傳》完全神奇化的描寫影響甚廣。姑且我們認為宋江起義歷史真有此事,並且割據傭兵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其也是成不了氣候,做不了江山。

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失敗;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攻入長安失敗;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後被吳三桂聯合多爾袞擊敗;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起義佔領中國長江以南半壁江山,最終失敗。這幾次起義,規模都是數十萬軍隊以上,如此浩浩蕩蕩的起義最終都是失敗告終。假使宋朝末年宋江也是如此宏達規模,其結果也是失敗。同時期的方臘起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總是失敗呢?說到這你可能會說劉邦項羽推翻秦朝成功了,元朝末年朱元璋成功了。我簡單解釋下,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算是農民起義軍,劉邦項羽是地主起義軍,朱元璋更是地主階級(雖說他本人貧農出身),造成農民起義軍失敗的大體原因如下。

1、統治國家建立王朝,需要一套完整的高素質班子人員。

搗毀一個王朝容易,建立一個王朝太難了。宋江傭兵哪怕是百萬之眾,這百萬之眾,難以達到高水準的人才水平。給我的印象,梁山中也只有一個吳用有相才能力。剩下的草莽魯夫,假使建立了新的朝廷,很難維持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因為他們只會打仗,不會管理國家。

2、農民階級內部思想不統一

像宋江最後被招安那樣,梁山好漢中有歸隱的、有出家當和尚的、有入朝當官的,還有帶著李師師跑的那位。可見其內部人心異志,可能起初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被逼上梁山,替天行道。但人總是會變得,農民起義軍中很難像封建王朝那樣有一套完備的體系,來鞏固和加強所有人員的思想。農民起義軍像是洪水,來時迅猛,洪水過後各個浪頭奔向不同。導致最後的結果就是力量分散。

3、農民起義軍眼光短淺,容易自滿

農民起義軍向來不是閒的沒事搞起義的,他們只是因為糧食問題沒有解決,餓著肚子造反的。他們最初的目標就是吃飽飯,別無想法。與農民起義軍不同的是地主階級起義軍,地主自然不會為肚子問題起兵造反的,他們追求的就是最終的皇位。相對於正規朝廷軍隊,農民軍在起義初期思想統一,攻無不克。但到後來,起義軍自己的吃飯問題解決了,也就知足了,再繼續戰鬥下去的動力沒有了。

三大原因歸根到底就是農民起義軍,著重於眼前利益,而國家政權是長遠利益,長遠到一般農民起義軍看不到摸不著。


君之所見

宋江早年在山東鄆城縣做押司,是體制內人員。押司是吏非官,屬於書寫文書及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紐帶人物。這個"自幼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的人物,論名頭權勢固然不及縣令,但卻上下左右逢源。故而宋江有鄆城縣境內,儼然是個響噹噹的名人。

宋江迷上閻婆惜姿色,她看中他的權勢人脈。兩人一拍即合,過起了地下夫妻生活。她之所以喪命在他刀下原因極簡單:窺破了這個躋身白道卻暗中又與黑道中人密切來往者黑白通吃的隱私並藉機敲詐勒索。

宋江怒奪情婦命後自己藏身地窖中,卻讓朱仝擔血海乾系來替他上下打點脫罪。他告訴朱仝,"上下官司之事,全望兄長維持,金帛使用,只顧來取。"

讓朱仝先墊支,是不是開空頭支票,不好說。但宋江家底殷實,當無疑問。

殺人事發後的宋江被戴上枷鎖,由衙役押送。但在送往目的地途中,被晁蓋劫持上了梁山。眾人慾幫他除去枷鎖時,他卻說"此乃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

宋江上梁山,是被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儒家"三綱五常"不僅入他耳入他腦入他心,且溶入血液進行循環。

晁蓋頭腦比宋江單純得多,思想上受儒家影響不明顯。在攻打曾頭市失利他中毒箭後,立下誰為自己報仇誰當梁山主的遺囑。

宋江只是略施小計,就穩穩坐下晁蓋空出來的位子。

不得不承認宋江在收賣人心及管理梁山這群烏合之眾上確有傑出才能。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只擅長於用拳腳刀劍發言的李逵等人那會明白"忠″的潛在內涵?有人雖心裡犯嘀咕,卻也不敢質詢。

實事求是卻講晁蓋領導下的梁山,只不過是個小打小鬧的土匪窩。晁蓋求穩求安圖暫時的快活。宋江治下的梁山敢於四方生事,在壯大自我實力同時,刻意提升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梁山鼎盛時期當是108人排定座次,水旱幾寨兵馬累計達幾十萬之際。

此刻的朝庭本就民不聊生風雨飄搖,方臘起義更加劇了這個態勢。

宋江對朝庭面臨的岌岌可危形勢是清楚的。換另一個有雄心壯志者絕對會利用這千載難逢良機大幹一番事業。縱然不能徹底把姓趙的天下推翻自己取而代之黃袍加身號令天下,至少也能自立為王割劇一方。

但刀筆小吏出身的宋江在骨子裡血液中豈有稱王稱帝的基因?他把梁山做大做強的目的無非是向朝庭展示一下自己的能耐。他是賭徒,卻頭腦清醒一一賭運不賭命。

梁山兵強馬壯,增添的是籌碼的分量。籌碼越多,向朝庭討價還價的獲報與此同比例。

宋江酒後題過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但他自上梁山直至受招安所作所為,豈配和黃巢相提並論!

我曾經說過一個有大志的建築師有建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的志向;而庸人卻只想建一個豬圈。有大志的建築師抑或終歸未能完成自己願景,庸人卻可以輕而易舉就建成一個豬圈。

一座未完成的宮殿和一個豬圈的永遠不可相提並論。

宋江思想境界無非是做條皇帝的狗朝庭的犬,豈敢冒儒家思想之大不韙?!

自立為王?他連這個意識也未誕生!


北斗星2013727

《水滸傳》中的宋江起義故事,是文學誇張或虛構。然而,北宋宣和年間卻真的有宋江這個人。歷史上的宋江和《水滸》裡的宋江,應當是有所區別的。

北宋末年,奸佞當道,朝綱崩壞,北方各地連續不斷地爆發了規模不大的農民起義。《宋史》記載:“梁山濼,故多盜”。意思是一些以採集漁獵為生的人,交不起苛重的租稅,被斷絕了生路。他們被逼上梁山,聚集在一起,利用高山大湖的有利地形,進行武裝抗租抗稅鬥爭。以梁山泊為基地的農民反抗鬥爭,很早就開始了,一直到南宋覆滅,這裡的農民抗暴鬥爭仍在繼續。然而,所有的史料都沒提到過樑山泊“群盜”裡有一個叫宋江的首領。

在此,我們撇開演義小說《水滸傳》不論,只說說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關於宋江的出身與籍貫,史料中均未明確記載。宋江起義的時間大約和方臘差不多或稍早些,起義的地點在河北而非山東。《宋史》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宋人留下的私家筆記(野史)中也多次提及“河北劇盜宋江” 。由此可以看出,宋江起義規模不大,但由於作戰悍勇,機動靈活,避實就虛,所以能“轉略十郡”,讓數萬追剿官軍疲於奔命、畏之如虎。

宋江從河北打到山東,在青、齊、濮、單一帶流動作戰,他們衝州撞府,屢次抵禦並擊破官軍圍捕,同時也抄掠財物,最後一直打到江蘇北部。

《東都事略》記載:“宋江以36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由此可見,發生於北宋宣徽年間的宋江起義,只是一小股農民武裝勢力四處奔襲作戰,或許這36人是為頭的,加上手下嘍囉最多也只有萬人左右。至於什麼梁山泊共有“36天罡、72地煞”共108將,以及擁兵十餘萬都是小說慣用的藝術渲染、虛構手法所致。

當時有一個叫候蒙的地方官,曾經向朝廷獻策,請朝廷招安、收買宋江,然後利用他的力量去鎮壓江南聲勢更為浩大的方臘起義。這個陰謀後來並未得逞。

《宋史》記載:宣和三年(1121年),宋江接連在沂州(山東臨沂)、淮陽軍(江蘇邳縣)受挫,被迫轉入淮南一帶活動。之後,在圍攻沭陽時,又被守軍擊敗,只得乘海船滿載擄獲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偵知後,埋伏一千精兵於城郊海灘旁,再派輕兵引誘宋江登岸作戰。宋江見宋軍兵力空虛,果然中計,一上岸就中了埋伏,十多支大海船被焚燬,人員、物資損失慘重。

《宋史》、《三朝北盟會編》、《東都事略》等文獻都記載道 :宋江見手下傷亡慘重,且已被官軍牢牢圍住, 無法逃脫,於是被迫繳械投降。

關於宋江的最終命運,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為被宋將折可存率部捕殺(在平定方臘起義後);另一為《東都事略》所記,說宋江投降張叔夜後再起反心,旋而復叛,遂被張叔夜擒殺。

不論宋江是被招安還是被殺,但他的餘部以及打著他旗號的農民軍仍然在北方各地堅持戰鬥。《宋會要輯稿》記載:“(1121年12月),河北群賊自呼賽保義(宋江綽號呼保義)等,昨於大名府界往來劫掠,良民為之驚擾,久之未獲”。這些農民武裝力量還打著“賽保義” 的旗號,在河朔之地堅持抗爭。

即便如小說《水滸》中所說的那樣,宋江麾下有108位武藝高強、義薄雲天的智勇之士,還有十幾萬能征善戰的精銳士卒,即便不接受朝廷招安,而是堅持抗爭到底,也很難取代大宋,建立起一個新王朝的。這是為何?試看看擁眾百餘萬、縱橫江南數省的方臘大起義的最終結局,便可找到答案。佔地廣闊、兵多將廣、影響更大的方臘尚且不能推翻北宋,勢力、地盤、聲勢都小很多的宋江又豈能做到?

然而,在方臘、宋江失敗後不過短短4、5年的時間,腐朽透頂、外強中乾的北宋王朝在金兵的不斷侵襲下終於崩潰了。

【答題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不要以為北宋的軍隊打不過金國和遼國就是軟柿子,有童貫在,宋江就成不了事,事實上不用童貫出手,張叔夜都只需要指揮一下就行了,宋朝的一個不能進列傳的普通武功大夫折可存就把宋江給滅了。武功大夫在宋朝軍隊裡屬於第二十七級,宋朝武將一共分五十三級,折可存只能算中流的武將而已。

歷史上的宋江只不過才有幾十個弟兄,不是108個,就算他有108個武將也成不了事,頂多勞煩童大公公親自出馬,宋江也只能束手就擒。當然不是《水滸傳》裡那個被嚴重矮化的童貫,而是真實歷史上,收復西夏四州,平西北雜番,只用幾個月就滅掉方臘起義的站神童貫。

北宋徽宗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羸弱不堪,如果不是宋金戰爭爆發,北宋被金國滅國,徽宗朝在經濟、軍事、政治等各方面都比他的父兄們還要強,橫向與遼金比弱爆了,縱向與北宋的前幾位皇帝相比,各項指標高到爆表。宋江雖然沒有真正的十萬大軍,可方臘有呀!還不是被童貫打的落花流水?宋江就算比方臘武力值高,也只不過給童貫稍微增加點困難,根本不可能像金兵那樣碾壓童貫。

另外糾正一個錯誤,宋江起義時,北宋對外根本沒有壓力,遼國是友邦,金國剛開始對遼國展開進攻。正在拉攏宋朝一塊滅掉遼國。主動權在北宋手裡,西夏更不用說了,和北宋打打和和的多少年,從來沒吃過這樣的大虧,被童貫蹂躪了一把,正在發愁怎麼抵擋北宋的進攻,都自顧無暇了,構不成威脅。宋江沒希望。


山野論史

宋江集團算不算是一個起義組織,這是要打很大問號的,其本質更多的是一群被官府逼上絕路的人,這群亡命之徒成立一個對抗官府的組織。但是其根本只是為了活下去,沒有政治目的,甚至還是為害一方的勢力。梁山割據時期,不圖為百姓做事,只是終日飲酒作樂,還不時會出現隨便搶劫百姓的事件,尤其是矮腳虎還經常強搶民女。

再者梁山幾十萬軍隊是嚴重要水分的,準確來說梁山這點地盤是養不活幾十萬軍隊的,梁山沒有自己的根基,沒有百姓基礎,勢必是養不活這麼多軍隊。宋江這個人雖然有凝聚力,但是這種凝聚力不是正義的,更多的就像黑幫大哥的意味。梁山的那一幫108員大將,成分也複雜的很,這其中真正願意和梁山一起的,其實並沒有幾個,他們的人生追求是大碗喝酒,這樣的一種黑幫作風。

還有就是梁山那地方不足以起事,梁山那地方雖然易守難攻,但是沒有群眾基礎,沒有物資的補給。如果按照梁山的作風,又難以取得百姓的支持,更難以再打下其他地盤,因為這樣一群烏合之眾,只要北宋朝廷下定決心,圍都可以把這群人圍死。南宋根本無暇顧及梁山,所以採取招安的手段,因為這群人根本不能徹底剷除,如同北宋的小癢,北宋的大患是外部的金國。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宋江此人絕不是雄才大略的主,宋江只能當一個幫派大哥,弄不出什麼大的動靜。梁山集團從本質上來講,這是一個黑幫組織,是為害一方的勢力。這種沒有追求,只是每天喝酒吃肉,無法想象他們的資金是不是搶來的。這樣一個組織可以成立政權,毫無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