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老年保健雜誌

消化科門診上,很多患者前來就診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現在不敢吃飯,也不想吃,一吃上飯就覺得飯一直在肚子裡下不去,脹的厲害。然後胃鏡、彩超各種檢查做了一大堆,啥都正常,這時候,我們就會根據患者的症狀表現以及臨床檢查,進一步推斷是否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顧名思義,是指胃和十二指腸沒有具體器質性損傷而出現的以飯後飽脹、上腹部不適、食慾減退、自覺食物積聚於胃中久久不下等症狀為主的臨床綜合徵。該病是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與胃腸動力減退(胃排空延遲、胃十二指腸運動協調失常)、內臟感覺過於靈敏、胃底對於食物的受納能力下降以及精神社會等因素密不可分。在排除了可引起這些症狀的其他器質性疾病以後,我們就基本可以得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

本期答主:陳昌曉,醫學碩士


杏花島

很多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現過消化不良的症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病程在6個月以上,消化不良症狀超過3個月的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狀是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燒灼感、餐後飽脹或早飽,病程6個月以上,累計發作時間12周以上,常規檢查未發現能夠解釋症狀的器質性疾病。

由於缺乏器質性疾病基礎,功能性消化不良給患者帶來的危害集中表現在上消化道症狀引發的不適以及,會對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部分患者因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致進食減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導致了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於胃腸功能出現障礙導致消化系統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身體健康。患者一定要明確一點,功能性消化不良極有可能是胃病導致的,像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等,這些疾病都會受到幽門螺桿菌和胃酸侵蝕的影響,導致胃腸功能出現障礙,導致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造成這些危害 :胃痛,由於消化功能減弱,一般進食較不好消化的食物後,會出現胃痛的症狀;長期便秘,由於胃消化不良,導致腸道負擔過重,食物大量堆積與腸道,從而引起便秘狀況;腹瀉頻繁,這時如果盲目的使用止瀉藥會導致毒素積累在體內,可能會帶來腸梗阻;胃潰瘍,由於長期消化不良,胃酸一直駐留在胃中,長期侵害導致胃潰瘍的發生。

所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反映身體疾病的一面鏡子,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任其肆意發展,就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危害。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好多人可能都出現過這樣的症狀:餐後覺得飽脹不適,吃一點東西就飽了;上腹痛、上腹部燒灼(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燒心),或者噯氣、噁心等。有了這些惱人的症狀,而體檢卻未發現消化道有明顯的病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您可能患上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什麼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相關症狀主要有:餐後飽脹、上腹脹氣、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噯氣、噁心、嘔吐。

餐後飽脹:進食後食物在胃中存留時間過長引起的不舒服感覺。
早飽感:開始進餐後很快就感覺胃部飽脹,過早出現飽感,較以前飯量明顯縮小。
上腹痛:胸骨下、肚臍以上之間的區域出現疼痛或不愉快的感覺。
上腹脹氣:上腹部發緊、發脹的主觀感覺。
噯氣:氣體經胃或食管從口中排出。

消化不良可分為兩大類: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消化不良的症狀,檢查未發現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或者檢查發現的疾病不能解釋發生的消化不良症狀。如胃幽門螺桿菌感染(HP感染),儘管根除了HP但症狀仍然持續存在;再如淺表性胃炎,淺表性胃炎並不會引起消化不良症狀。

長期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可能轉變成為器質性消化不良。

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是指源於胃十二指腸區域的一種或者一組消化不良症狀,並且缺乏能解釋這些症狀的器質性或者代謝性疾病。臨床表現包括餐後飽脹、上腹脹氣、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噯氣、噁心、嘔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率較高,在我國,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來就診的患者佔消化科門診的20%~40%。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率有不斷增多的趨勢。該病患者症狀慢性遷延或反覆發作,生活質量下降,常伴有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礙,需長期服藥或反覆就診,造成大量醫療資源的消耗,也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目前認為與胃排空延緩、胃的順應性下降、胃十二指腸內臟神經高敏感性、胃腸激素異常、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精神心理障礙等有關。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症狀,經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的一組臨床綜合徵,主要症狀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後飽漲和早飽。屬於中醫學“痞滿”、“胃脘痛”、“積滯”範疇。 臨床主要特點為上腹痛、上腹灼熱、餐後飽脹和早飽等,可伴有噯氣、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對於有報警症狀和體徵的患者需要立即進行必要的檢查,排除器質性消化不良。報警徵象有:40歲以上近期出現症狀,近期出現消瘦、體重下降>3kg,貧血、嘔血或黑便,黃疸,發熱,吞嚥困難,腹部包塊,症狀進行性加重,對於有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也建議及時進行檢查,明確排除器質性疾病對解釋病情更為有利。


中華醫學科普

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分會胃腸動力組制定了《中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指南(2007,大連)》,對我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藥事健康

功能性消化不良無特效藥,主要是憑經驗給藥。主要有:

①促胃腸動力藥

主要是:嗎丁啉、莫沙必利和伊託必利等。

②抑酸劑



主要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

③消化酶


主要有:複方消化酶膠囊。

③根除幽門螺桿菌

對小部分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能有效。推薦四聯方案。

④抗焦慮抑鬱藥


我係藥師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而無器質性疾病的臨床綜合徵,是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疾病。

主要症狀簡單分為以下三種:

一、類潰瘍型

以上腹部疼痛為主,同時伴有固定部位的持續性疼痛、夜間痛、飢餓痛等;

二、類腸胃型

主要表現為餐後飽脹感、早飽感、食慾欠佳、噁心、嘔吐等,無明顯疼痛;

三、無特殊型

無明顯不適或介於兩者之間。

主要誘因:

進食過快,飯後便躺下休息;

嗜食辛辣油炸食物、過酸的食物,如西紅柿、橙子等,以及咖啡、濃茶、吸菸等,過度飲酒、吃巧克力可導致食管與胃之間的肌肉鬆弛;

服用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等;

情緒焦慮、抑鬱;

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有可能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醫認為,本病是在脾胃失健或脾胃虛弱的基礎上,又有邪犯脾胃。治宜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艾灸取穴:中脘、神闕、脾俞、胃俞、足三里。

手持艾條懸灸或灸盒灸。或取仰臥位或俯臥位,切厚約2釐米的生薑一片,用針刺數孔,分別置於相應的穴位上,上置艾柱點燃,灸至皮膚溫熱泛紅為度。

平時注意不要暴飲暴食,平衡飲食,常運動。


艾益康艾絨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雖然是個功能性胃腸病,但可常年持續或反覆發作,在臨床上約六成的消化不良患者都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

這個病的特點,有早上飽食感、噁心、嘔吐等。但經過做胃鏡,鋇餐透視B超及各種化驗等檢查,並無明顯的消化器官,如食管、胃腸道疾病或消化系統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產生因素,一般有飲食不當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胃動力不足和胃排空延遲胃平滑肌收縮節律及電生理異常、精神心理狀態不佳等,其中飲食不當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常見原因。


果果

簡單的來說一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說患者具有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臨床症狀,但是所有的設備檢查都可以排除並不是由於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引起的以上症狀。這些症狀主要包括上腹部痛,上腹部的灼熱感,餐後飽脹,也可以同時存在腹脹,噯氣,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

那麼既然不是胃和十二指腸的疾病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那麼到底是由什麼引起呢?

1.精神因素:被認為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著密切的關係,據調查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中有焦慮,抑鬱的人明顯要高於正常人。

2.幽門螺桿菌和慢性胃炎:大約半數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同時又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和慢性胃炎,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這三者之間的明確關係,但是在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情有明顯的改善。

那麼,說了這麼多,怎樣才能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1.有上腹部疼痛、上腹灼熱感、餐後飽脹的症狀一種或者多種,呈現持續或者反覆的發作。(病程超過半年,近3個月症狀持續)。

2.上述的症狀排便後不會有明顯的緩解(排除是腸易激綜合徵的可能)。

3.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的可能。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個排除性的診斷,既要不漏診其器質性疾病,有不能對患者進行過度的檢查,所以在患者的臨床症狀和病史是診斷的關鍵。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任何建議或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或者私信留言,關注小克,每天學點健康知識。


小克醫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