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短期內,不宜對智能金融理財期望過高呢?

ght675361513

目前很多金融機構紛紛要亮出智能理財這張牌,但國內目前真正能做到智能理財的,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種自我包裝和宣傳。

2017年以來,我國智能投顧產品已有三十多種,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科技企業開辦的智能投顧業務,例如京東金融的“京東智投”、宜信財富的“投米R A”,以及藍海智投、拿鐵智投等;第二類是商業銀行開辦的智能投顧業務,例如招行的“摩羯智投”、工行的“AI投”、興業銀行的“興智投”等;第三類是基金與券商開辦的智能投顧業務,例如廣發證券的“貝塔牛”、長江證券的“阿凡達狗”等。


不過,雖然智能理財前景紅火,但不是萬能的。智能投顧仍然面臨短板。


1.智能理財是長期資產配置的概念。國內投資理財客戶普遍缺乏長期投資和資產配置的習慣,無論是高淨值客戶還是大眾富裕客戶,在金融資產投資上仍是散戶的操作模式。

2.智能理財中客戶的風險屬性難以把握。在風險承受能力方面,客戶一般不願提供真實的資產信息;在風險偏好方面,同一個客戶會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但同時能承受股市的大幅波動。口頭上是低風險偏好,但行為上呈現出高風險偏好。風險測試的有效性被削弱。

3.智能理財本質還是通過提供投資顧問服務,激活和轉化用戶,進行潛客的挖掘,並主動式去喚醒用戶。智能理財水平取決於所在資產管理機構的管理能力。

……………………………………………

關注我,換個姿勢聊財經。


史晨昱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只能金融理財猶如流水線的西裝,一個尺碼標準生產出來的都是一樣的,理財師量身定做的理財規劃依據個人,家庭具體情況而定的,貼身,合適!

2,只能理財金融是近期才提出來,在現實中沒有經過大量的事件應用,而理財師做理財從古至今經過了市場的檢驗,時間的洗禮。或許現代科技的進步正在完善這應用,還有大數據分析,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別忘了一點,每個人都是不一樣,每個家庭更是複雜,需求的側重點不一樣。


小美金融

這個不可靠,是個營銷賣點而已,智能理財,用程序去理財?相當於躺著賺錢,這是不勞而獲,肯定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