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忘不得

万 德 忘 不 得

罗婺彝人

二月初七,旅社外的山街彻夜未眠。高原粗犷的山歌,乡野细腻的小曲,此起彼伏,惹得报晓的公鸡弄错了时辰,一个劲的啼鸣,叫了半夜也没把天叫亮。或许客居他乡不适,或许故地重游激动,半个夜,都是倚窗斜看山头月,卧听鸡啼忆往昔。

万德忘不得

一声沉沉的鞭炮声穿墙入室,惊醒梦中人,仅此一声,响彻山街,引来山犬齐吠。探身窗外,月沉西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孤零、冷清地静默着的土司俯旧址那饱经沧桑的高大的清香树依稀可见。遥远的深巷,似乎传来什么悉悉梭梭声,半个时辰之后,那声音传遍整条山街,变成刷刷声。此时,清香数的树干朦胧可见。想起丽江的晨景和哀牢的日出,忍不住披衣而起,轻脚细声摸出旅馆。

万德忘不得

山街人影依稀,似乎有很多人在来回走动。此时的刷刷声,让我知道了个究竟。那是山竹扫帚的扫地声。迎面的第一人是位西装革领而腰束钱包的中年人,一看就知道是山里的小老板。

“老表,起馁早嘛!”

“扫大街搞哪样?”

万德忘不得

万德忘不得

这样的问题答案不是和尚头上达的虱子明摆着。暂时找不到话题,问了就觉得不好意思。老表也是会体谅人,把“扫大街搞哪样?”的答案免了,倒是说起了些看似大话却又不失其真的道理:“二月八的街要干净清洁,你们这些城里人才会来;二月八的街要干净亮缫(谐音),才对得起客人们对万德的厚爱;二月八的街要干净清爽,阿哥阿妹唱调跳脚才有激情。”

万德忘不得

你瞧,说的多暖人心。母鸡变成金凤凰,我们这些游客变成城里人。老表,您可要看好,黝黑的体肤,浓厚的彝腔,这可是您对面大山梁子脚的彝家阿老表噢。不过,几句话倒让我心悦诚服。这就是万德人,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依旧。在人际关系市场化、功利化的今天,他们精明的经济头脑下仍沉淀着山里人的淳朴与厚重。

数十米长的土司照壁被现代文明的粉饰下不雷不类,人们管这叫保护,可壁脚,竟成了堆放现代生活垃圾的场所。有一股莫名的荒凉随着被吸入腹中的臭气潜入心灵深处。这一堵墙还能保存多久?这一面墙就能成为万德历史的见证吗?土司历史没有得以考证,土司文化没有得以传承,土司的社会地位没有得以客观确认,留这么堵墙寓意何在?

万德忘不得

思绪又被悉索声打断。不过,这次看到的是一个老人,一个背如弯弓,两鬓苍苍的老人。几句搭话,又一股莫名的荒凉潜入心灵深处。老人姓陈,八十有二,丈夫病卧,由于儿子不孝,平日靠捡垃圾为生,今天顺便割些青草卖给骑马赶会的外地人。如同知己,老人讲起自己年轻时的往事,又诉说现在的不幸。泪眼迷朦间,不知听进多少,又没听多少。拿出随身的数元,塞进老人手中,提醒老人,二月八,就不用再捡垃圾了。头也不回,走向村巷深处。残垣清影,风烛老妪,人人世事,世事人人,纠缠不清,怎奈我是凡夫俗子。

万德忘不得

万德忘不得

万德忘不得

喜年亭在万德大坝旁茂密的树林间。后有联绵山峰,前有宽阔的大坝。为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那土司所建。亭阁建筑荡然无存,旧址已建成农户茅厕,所幸当年第四代土司头人那魁撰写的碑文《喜年亭记》至今还留在一块高大的长满苔藓的岩石上。所见碑文内容如下,供各位看客朋友参考,有错误之处多请原谅:

喜年亭记

余常读《滕王阁》、《岳阳楼》、《赤壁》诸先正序与记赋,思夫山川风景,仙客骚人,雅兴高致,每抚卷长叹,恒欲躬披阅而舒怀焉!况宇宙中名岖胜境可足迹至者耶?思欲图旷逸幽静之地,水澄山秀之中,辟茅结芦,剔石移花,春夏秋冬,吚,喔其中,盘桓观览焉。

适丙寅春,与客来游于此。吟咏之暇,纵目四望,襟金江而屏云昙,()赤壁而泻温泉。其间有池,静影沉岩,池旁有石,怪屹嶙峋,伏翊异(翼)状,参殊形。古木千株,盘茑万缕。客曰“洵哉斯境,何不为亭,以备流览?”余以劳费辞。客曰:“栋梁之材,不必待之于泰陇,梯砌专级之石,不必取之于他山。用斯质垩稀之,价廉功省,何惮不为?虽仁智自有性中之山水,岂资峙流而后现?然触物兴怀,亦当抚景以怡情。”余对诺。

暨丁卯秋,风登大有,民物雍和,而余堂上之亲,年踰六十有二,无疾而宁健,戏彩有日矣,余于是一喜亲之寿而康,次喜岁之丰而稔,又喜民之赡而睦。当斯三喜之年而成是亭。故名之曰“喜年亭”。

大清康熙岁次庚午促夏毂旦

罗嫠后学 那 魁谨识

鸠水后人 肖乘乾书丹

刻石匠人 张自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