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第二故鄉

《再走第二故鄉》

李國良

是誰也說不清的謎,人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沒有過多的想過昔日的那些事,但還是時常夢到30多年前的一些軍營裡的人和事。

只要老戰友聚在一起,就自覺不自覺地會提起軍旅生涯中的哪些記憶,總是部隊裡的那些人、那些事。“州慶期間”應一團二營六連戰友群的倡議:利用州慶假期,前往闊別三十四年的戰地之旅。

再走第二故鄉

春暖花開春意盎然的2018年4月15,從祖國四面八方迎來了原雲南省軍區獨立師步兵一團二營六連(中越自衛反擊作戰結束後整編為昆明軍區陸軍第250師748團,歸屬14軍領導)參戰倖存老兵和部分親屬近百人相聚苗嶺壯鄉—文山。

暢談當年的美好時光與青春年華;

暢談當年的戰友情深似海的激情歲月;

暢談當年血與火的洗禮;

暢談當年生與死的絕別考驗;

暢談當年誓死如歸、血灑疆場、獻身國防事業履歷;

重溫舊夢,再走老兵曾經戰鬥過的羅家坪大山戰場遺址。

中午13時我們一行9人(四川5位在武定午餐)驅車從武定向文山方向飛馳而去。天氣預報今天陰轉小雨,雨如期而至帶著笑聲驚醒了沉睡的大地萬物,使之復甦,那是大地的囑託,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可見雨是春日裡的貴客;萬物生靈多麼期盼它的來訪,沉默了很久的它,會從這春季裡慢慢變得開朗起來,意興漸濃時,亦會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喧譁開來。

再走第二故鄉

春雨涓涓湧動輕吟萬里彩雲,滿園春光盡收眼底,靜看青山綠水千萬朵繁花,鎖緊思念的心海;此時此刻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安全到達目的地。雨還是下個不停,攜帶柔情萬千,春雨綿綿,滴滴濺落在相思的攀枝花四月木棉紅的堤岸,撫摸著春夜的寧靜,浸透了大地的乾涸,溫柔著老兵們清涼的夙願,將執念的幽婉一一細數,漾起似煙像霧的朵朵漪瀾,歲月悠然芳香還在,一頁頁深藏的往事,被春雨輕展撩起,春光的嬌媚驛動心底的溫度,相互都小心地收藏起時光的底片,在春雨的瀠洄裡盤桓輾轉;倒春寒綿綿的細雨孕育著一種叫幸福沐浴裡的甜蜜……

離別30多年後今又重逢,昔日的青絲小夥如今已兩鬢斑白。再訪故地,重溫歷史,不禁使人回想起那段難忘的歲月。

晚飯在馬幫“八大碗”飯店裡備好酒席,老指導員陳彥春致祝酒詞:我提議,大家舉杯,把第一杯酒敬給羅家坪大山作戰壯烈犧牲的勇士們!晚餐結束後,戰友們相互交流舉行聯歡晚會。會上,老指導員宣講了老戰友聚會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和紀律;他說:憶往昔時間眨眼過去,彈指一揮間。回想起軍營那直線加方塊枯燥而又乏味的訓練,回想起綿綿如鋼熟耳的軍號聲,彷彿就在耳邊迴盪,歷歷在目。俗話說:“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人生一世,無論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盛衰與榮辱,都如自然流水,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有一種看花開花落,隨雲捲雲舒的淡定,有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悠然,於是,寧靜致遠,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再走第二故鄉

雖然我們都已老去,但年老並不是全部失去,因為老;我們有了收穫穿越激流的勇氣,收穫了踏平坎坷的自信,可以一生細細品味,和曾經的老首長交談,他那真誠實在,開闊的胸懷深深感染了我,他說:“人到老年,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平凡;並非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大有作為;但做人也是一生的事業。”“只要自己奮鬥過、追求過”失敗了又何妨?他向我敘說做人的哲理“人這一生,尤其到老年,可以領悟到人生最實質、最內在、最主體的內容,可以把美麗的花朵和豐收的果實糅進生命的脈絡,滋養人生,豐富人生,實現人生”。

老戰友們先後都離開了軍營,但戰友間那親密無間、純真的情誼真的叫我回味無窮,珍藏一生。生命如火,歲月如歌,在不知不覺中,時光的足跡已在歷史的長河中劃過了三十四個光陰。一次次不經意的回憶,使我一次次感悟到人間的真諦,也喚起了我對軍營的理解,把那份思緒融入了生命之中。

難忘軍營訓練場上摸爬滾打及生活戰鬥在西南邊陲的軍營,那裡留下我們無盡的足跡和思念:因為那裡有我們對綠色軍營的深厚情感,有我們的夢想和追求。無數個不眠之夜,我又夢見了西南邊陲那座小城—文山,想起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共同學習、生活、戰鬥過的情景。

再走第二故鄉

如今,戰友間雖已相向久遠,但偶爾的相聚和聯繫,讓我彷彿又回到從前的軍營,快樂無比。敬愛的首長:親愛的戰友們,也許你家庭幸福,仕途坦蕩;也許你在商場奮力拼搏,財源茂盛;也許你正在田間地頭辛苦耕耘,享受勞動的光榮;也許…… 理想和情感難免偏離現實,無論如何,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永遠有做不完的軍營夢,揮之不去的戰友情。

回首往事,火熱的軍營生活強健了我們的體魄,磨練了你我的意志,培養鍛鍊了我們永不言敗的精神和品質;火熱的軍營生活留下了我們的青春和熱血。感謝軍營,生命中正因為有了當兵的歷史,讓我們感到無尚的光榮和自豪。

再走第二故鄉

曾記得分列式上我們端著56式半自動步槍或63式全自動步槍,明晃晃的刀一字擺開,隨著一聲“向右看!”,伴隨著山呼般的“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口號,整齊的注目禮望著首長成排的整齊通過。這一幕幕像放電影似的在眼前飛逝遠去。不得不承認:青春雖然美麗,但它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褪色,而青春的“心境”才是我們生命中一道“不變”的風景。

再走第二故鄉

歷史像大浪濤沙一瀉千里;站在昔日戰鬥過的羅家坪大山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彷彿又回到30多年前,戰友們驚天動地的喊殺聲久久在山窪裡迴響。站在羅家坪村,深呼一下多年未曾久違的新鮮空氣,伸開雙臂放聲大喊—“我回來啦……!”那隨風吹動的小草、歡快鳴叫的鳥兒戛然而止,頓時靜了下來,豎起耳朵、瞪圓眼睛、細心聆聽。這一聲吶喊,是大山的呼喚,是遠古的呼喚,是煥發青春的呼喚,是我們團精神永不落的呼喚。放眼眺望,那熟悉的山頭,茂密的竹林,參天的杉樹,鬱鬱蔥蔥的草木,更有喜鵲在我頭頂上飛來飛去的歡快鳴叫,彷彿在祝賀老兵們凱旋歸來。

再走第二故鄉

再走第二故鄉

不巧的是;這次重訪行至金廠與羅家坪大山岔路不遠處正在封閉修路,因下雨路泥濘無法驅車而去,我只好邀約幾位要好老兵徒步上山、從羅家坪村走小路上去、越往上路越難走,在路邊隨處可見雷區的警示碑,部隊早己轍走,只剩下空空的營房,電線杆位置過去是個越軍的暗堡,陣地上的黑板報,字跡已看不清,但可以從落款看出最後一期是在1992年出的,山下的羅家坪村,那塊白白的是村活動室前面籃球場,當年是個炮兵陣地。

再走第二故鄉

魂牽夢縈的羅家坪大山,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如今又見熟悉的主峰陣地熟悉的草木,把我帶回三十多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場面……這次大部份老兵沒能到羅家坪大山主峰陣地,是這次重訪羅家坪大山戰地遺址的一大遺憾。

羅家坪大山下來後我們一行到都龍烈士陵園和馬關烈士陵園為在中越自衛還擊作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掃墓;如果烈士們還健在年齡與我們差不多,也該都50出頭了。可墓碑上,看到的是一張張滿臉稚氣的面孔。我

再走第二故鄉

們默默地肅立在烈士紀念碑前,向烈士默哀三分鐘,深深地三鞠躬。獻上一束鮮花,點燃一支香菸,希望他們在天有靈。我們要不忘歷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標。烈士們為我們打下江山堅守江山,我們要把江山建設得更加富強美好,以告慰英靈,無愧後人。

在我們這群老兵中,個個都有濃厚的文山情結,懷著一顆赤誠之心,邊走邊看,邊說邊拍,大家無限感慨,不約而同憶起了當年火紅的軍營生活,想起了將青春汗水拋灑的軍旅之路。相約再回第二故鄉文山,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和感受;一是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非常之快,改變的快!據一位市級領導介紹是過去城市的41倍之多。

再走第二故鄉

二是主要你身著65式老軍裝和帶著退伍證件,出租車在文山城區任何地方都不收車費。三是我們上羅家坪大山時車輛被深陷在泥濘裡,有位路過的年輕人看到後自覺將三公里外的挖機開來,解救老兵們的車輛後分文未取且說:“你們當年為我們家鄉服務,我今天也為你們服務一次吧!”聽了這話,老兵們都一致認為三十多年前的那場戰沒有白打,我們無愧於時代的軍人,曾經衛國保家,貢獻了自己的一份熱,發出了一份光,你我都感到無尚光榮與自豪。

再走第二故鄉

39年前的隆冬;敬愛的首長:親愛的戰友們!你還記得那個金秋十月嗎?我們這些熱血男兒,帶著綠色的軍營夢,帶著至親摯友的囑託,告別了家鄉,走進了軍營;從此穿上了綠色的軍裝,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重任。在火熱的軍營裡,我們經歷了多少酸甜苦辣。當難忘的的歲月從我們身邊匆匆走過時,才更加珍惜軍營裡火熱般的生活。

再走第二故鄉

忘不了夜深人靜緊急集合時衣穿錯鞋穿反的狼狽相;忘不了在星星點點的夜幕下扛起鋼槍,奔赴哨所;忘不了第一次實彈射擊時的膽怯;忘不了第一次在國境線上巡邏執勤時的緊張;忘不了自己生病時,戰友送來一碗熱乎乎的病號飯;忘不了第一次探親時歸心似箭般的心情;忘不了,永遠也忘不了軍營裡的點點滴滴…… 在莊嚴的軍旗下,在嘹亮的軍歌中,我們度過了短暫而又漫長的軍旅生活。

再走第二故鄉

軍營不同鄉村的湫隘破敗,泥濘坎坷,一片雞鳴犬吠,也不同城市間擁擠的房屋街道,小商販憧憧來往一片喧囂的雜音。軍營的夜,是悄悄來臨的黑姑娘,夕陽餘輝下流盡紅色的眼淚,再藏起少女的心思,精心梳妝打扮一番,將自己收拾的利利落落,然後輕輕地閉上眼簾。這裡隔絕了市廛的紅塵,又不失鄉村的純樸自然夜暮垂下,戰友們脫去穿了一整天的訓練服,換上稍柔軟的棉布衣,踏在乾乾淨淨的柏油馬路面上,不用像白日裡兩人成列三人成行整齊的行進著,慢慢的踱著方塊步子,沒有車水馬龍的轟鳴,沒有行人的吵鬧,夜色的偽裝下,一邊小聲開懷的說著笑著,白日訓練的種種艱苦通過傾聽和傾訴,在夜色中慢慢的一點點釋放,一邊欣賞著軍營中獨特的物景,曉風輕柔下,步調悠然,神情愜意。

再走第二故鄉

熄燈號響,一排排的燈光熄滅,這時的夜像片不被汙染的森林,猶如坐在搖籃邊輕輕哼唱搖籃曲的母親,細細的呵護著靜土上的每一個心靈,安撫我們的思緒,疲累了一天的戰友們終於可以在溫暖的被窩裡做個安甜悠長的夢,夢裡自由自在的天空,沒有羈絆、煩惱,夜的滋潤下,緊張的心絃得以松馳,煩燥和悒鬱也悄悄隱退在夜色中。

此行的最後一天老兵們自發組織來到原來住過的房東家進行回訪;到房東李大媽家裡,我走到她家門口李大嫂就一眼認出了我,並親切地稱“唉,你是小國良啦!”老兵們一個個跑過去和李大媽握手擁抱,個個熱淚盈眶。

再走第二故鄉

大媽把我們迎進屋裡,又是沏茶,又是遞煙、拿水果、抓瓜子糖果,搞得我們都不好意思;大媽說:從你們離開平壩後,我們也非常想念你們、盼望你們,今天終於把你們給盼來了,住在我家的時候,為我挑水、劈柴,打掃衛生、還為我們種地、插秧、收糧,那些往事現在還歷歷在目。

再走第二故鄉

告別大媽家後,我們一行到營房走了一圈,我那時常會流露出什麼時候重訪一遍昔日待過的軍營的念想就要實現了的時候心情十分激動。可我萬萬預料不到是;昔日的營房,一看營房不像營房民房不像民房,所有的營房都被他人佔用,門窗被拆除,曾經的團司令部也被佔用,操練場變成了果園,整個營區搞得亂七八糟,垃圾片地。更有甚者把營房當成了打傢俱、做加工房、養豬雞、養牛羊、養狗場(圈)我們看了都心痛。真羨慕那棵始終紮根在軍營旁比以前更粗壯仍鬱鬱蔥蔥的老槐樹,讓我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再走第二故鄉

現在時興各種聚會,如同學聚會、同事聚會、老鄉聚會、朋友聚會……,而我更在乎戰友聚會,因為我覺得戰友情誼是軍營大熔爐裡鍛造出來的,是吃一鍋飯、睡一個屋培養出來的,是一天24小時相依相伴打磨出來的,是唱著“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進行曲從內心迸發出來的,它經受了歲月的敲打,世事的磨練,生與死的考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樸實最真誠的友情。我很珍惜和看重這份戰友情,正如我們曾唱過的,“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這親切的稱呼,這崇高的友誼,把我們結成一個鋼鐵的集體”。

再走第二故鄉

曾在部隊這座大熔爐裡歷經千錘百煉,思想變得更成熟,體格變得更強壯,意志變得更堅定,作風變得更頑強。歲月流走的只是我們曾經壯麗的青春,火紅的軍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如今,離開軍營走向各自的工作崗位,有了各自的事業,但時常夢牽軍營,夢迴文山,祝福我們第二故鄉文山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

後記:

1978年12月13日中央軍委下達集結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20萬軍人(組成東線作戰部隊(總指揮許世友)和西線作戰部隊(楊得志))奉命集結在雲南至廣西的772英里的邊防線上,25日我軍完全封鎖了中越邊境全線。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軍炮兵部隊數十萬發炮彈摧毀了越軍表面陣地有生力量,我部兵全面進攻,直到我軍攻下涼山,克沙巴等地深入敵後40公里,從2月17日至3月5日短短17天,雙方合計傷亡10萬以上,日均6000人,用血流成河來描述這場邊境戰爭絕對不誇張。在後來的10年的拉鋸戰中我國犧牲1.2萬人受傷不計其數,麻栗坡烈士陵園安葬著957位;屏邊烈士陵園安葬著510餘位;蒙自烈士陵園安葬著420餘位;馬關烈士陵園安葬著近百位;都龍烈士陵園安葬著120餘位在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扣林山、羅家坪作戰犧牲的烈士。

(羅家坪大山戰鬥概況:1980年10月11日,昆明軍區下達《殲滅羅家坪大山之敵作戰命令》,要求作戰部隊14日前作好戰鬥準備,15日發起攻擊,並批准了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李風崗、範金標組成前線指揮所,赴金廠指揮;此戰,我部陣亡31人,傷76人;獨立師一團堅守了二十天後交由邊防十二團接防)

收復羅家坪大山犧牲烈士部分英名錄:

01:古道義烈士

雲南省馬關縣都龍鎮茅坪村丫口寨人,馬關縣都龍鎮民兵,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1歲。

02:楊正喜烈士

湖南省鳳凰縣茶田鎮和平村人,1979年2月入伍,35555部隊,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1歲,追記二等功。

03:金志剛烈士

浙江省諸暨市阮市鎮下金村人,1975年1月入伍,35556部隊,中共黨員,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5歲,追記二等功。

04:宋正明烈士

四川省寧南縣人,1980年1月入伍,35556部隊,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0歲,追記三等功。

05:王文昌烈士

雲南省耿馬縣人,1979年4月入伍,35556部隊, 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2歲,追記三等功。

06:袁祖成烈士

廣東省東莞市人,1979年3月入伍,35556部隊,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1歲,追記三等功。

07:蔣發雲烈士

雲南省晉寧縣人,1980年1月入伍,35556部隊,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0歲,追記二等功。

08:賈德朝烈士

雲南省楚雄市人,生於1957年5月,1979年3月入伍,35547部隊,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2歲,追記二等功。

09:高和成烈士

雲南省綠春縣人,生於1962年,1980年1月入伍,35547部隊,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追記三等功。

10:閻江生烈士

河北省獻縣人,生於1956年,1977年1月在貴州省石阡縣入伍,35547部隊偵察參謀,中共黨員,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4歲,追記一等功。

11:趙貴友烈士

雲南省宜良縣人,生於1957年9月,1976年3月入伍,35547部隊,中共黨員,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3歲,追記二等功。

12:萬軍烈士

貴州省黔西縣人,生於1959年6月,1979年3月入伍,35547部隊,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1歲,追記二等功。

13:張喜烈士

雲南省嵩明縣人,生於1960年4月,1979年1月入伍,35547部隊, 1980年10月15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收復羅家坪大山戰鬥中光榮犧牲,終年20歲,追記二等功。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