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元朝十戶一把菜刀,百姓還能推翻它呢?

手機用戶52152208155

很多答主,尤其是答主論史,已經明確說出是所謂元朝十戶一菜刀的言論是謠言。其出處是徐大焯的《燼餘錄》。《元朝史》的編寫者,著名元史教授韓儒林以人口數據來批駁這些荒謬且不過腦的謠言:以南京和鎮江舉例,

集慶路的民戶二十二萬五千四百二十四,蒙古人只有十四戶;鎮江路十萬六十五戶,蒙古人只有二十九戶。這不到50戶的蒙古人如何能夠控制38萬戶人。初夜權,怕是給你都不敢要——忙得過來嗎?還是想早死早投胎?


徐大焯《燼餘錄》

徐大焯南宋遺民,身份不明,其書《燼餘錄》多被專家認為是偽書。《燼餘錄》記錄蒙古軍隊殘暴。但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卷一零六)記錄了忽必烈攻打南宋公告:

“爰自太祖皇帝以來,與宋使介交通。憲宗之世,朕以藩職,奉命南伐,彼賈似道復遣宋京詣我,請罷兵息民。朕即位之後,追憶是言,命郝經等奉書往聘,蓋為生靈計也,而乃執之,以致師出連年,死傷相藉,繫累相屬,皆彼宋自禍其民也。襄陽既降之後,冀宋悔禍,或起令圖,而乃執迷,罔有悛心,所以問罪之師有不能已者。今遣汝等水陸並進,佈告遐邇,使鹹知之,無辜之民初無預焉,將士毋得妄加殺掠。有去逆效順,別立奇功者,驗等第遷賞。其或固拒不從,及逆敵者,俘戮何疑”

公告信息由三:

1、不得隨便屠殺平民;

2、對投降歸順的封官加爵;

3、對抗拒不從的殺無赦。

下圖為元大都平面圖

另外史學家李則芬認為:“考裡甲組織是明代制度(始於洪武十四年),元代根本無此制元代行的是鄉社組織,其法以五十戶為一社,以當地曉農事者一人為之長。社置常平義倉一,以社長主之。”

簡單說:《燼餘錄》中記錄的裡甲制是明朝才開始的,元朝是鄉社制,並無裡甲制;《燼餘錄》是把明朝的裡甲制套到元朝,何其荒謬!

一本私人野史,被好事者作為正史大肆宣揚,除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歷史虛無主義之外,還有什麼意思呢?


元朝滅亡的原因,在本文的頭條文章《元初中國人口比金宋時減少6000萬的歷史真相》有過論述。現摘錄部分做分享,想要閱讀全文的朋友請關注我:

“元朝時,有兩次人口至少達到30%以上的人口數量變動:第一次是1215年之後到1236年之間的人口銳減,其中原因有戰爭死亡、人口遷移、金朝時天災所造成的饑荒、統計漏報等原因;

第二次是1340年之後人口的銳減,最主要的是天災、饑荒流行和戰爭傷亡。”
“無論是金宋時的人口數量,還是元朝時,或者是明朝時,三者相差無幾。一百年間,扣除元朝的元順帝即位後的年年天災和元末戰爭所造成的傷亡外,說元朝進行人口滅絕政策的人,還有什麼底氣嗎?
造成元初人口銳減6000萬假象的原因:一、統計失誤:南宋只統計戶數、不計算人口,後世計算戶均人口數以明朝的6人為準,但北宋的戶均人口數只有2人,從而誇大南宋人口數量;二、統計失真:元朝人口統計只統計繳納錢糧的人數,造成人口數量銳減。一增一減之間,就是元初銳減6000萬人口的真相。”


總結下元朝滅亡的原因,更主要的力量不在於南方的反叛有多麼的強悍:

1、元朝經濟改革失敗,導致物價飛漲,削弱其統治合法性;

2、氣候變化導致的旱澇、地震等天災。在14世紀,從歐洲的冰島、蘇格蘭到亞洲的元朝、日本,都經歷著多年的災荒、瘟疫和農業減產;

“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更為不幸和倒黴:即位以來年年都有饑荒記錄;至少36個冬季異常寒冷,凍死人畜無算;黃河地區的不是水災就是旱災,比以前更頻繁;公元1340—1360年發生極為嚴重的瘟疫。”

3、南方的反叛,只是讓元朝失去了對南方的控制;北方地區各自為政的元朝大臣們相互的內鬥,才是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4、說元朝被滅並不準確和嚴謹,北元長期佔據在漠北。


歷史哨聲

元是蒙古軍事貴族建立的強大王朝。他們用快馬彎刀橫掃歐亞,以世界征服者自居,因此懷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和狹隘的民族偏見。尤其是忽必烈攻佔中原、滅亡南宋後,開始大力推行民族壓迫與歧視政策。

史載:元朝初年,統治者將其治下的民眾分為四等:一等為蒙古人,又稱“國族”,包括蒙古權貴和蒙族民眾;二等為色目人,包括西域、中亞甚至西亞、東歐的一些較早被蒙人征服地區的民族;三等人為漢人,指被窩闊臺汗滅掉的金國屬民以及生活在中國北方的漢、女真、西夏(唐兀)、契丹(遼)、回回、渤海等民族;四等人為南人,指原屬南宋統治下的江浙、湖廣、江西、嶺南、以及河南、江北行省之襄郢、兩淮等地的漢族民眾。按“四等人” 制,蒙古人社會政治地位最高,屬絕對統治階層,色目人次之,北方漢人又次之,南人地位最低。

“四等人”制度體現的民族不平等,在科舉和選官入仕方面體現得尤其明顯。史載:在元朝統治的97年間,漢人為丞相者,僅史天澤、賀惟一兩人而已;為樞密副使者,也只有史天澤、趙壁二人;做到御史大夫之位者,僅賀惟一1個人。據說,為維護御史臺不用漢人的慣例,賀惟一在赴任前,特改蒙古名太平,以符合元初制定的“四等人”制度。

元律規定:各路達魯花赤(地方長官)必須由蒙古人擔任。如無蒙人可用,也可由中亞人、東歐人、回回人、畏兀、乃蠻、唐兀等色目貴族擔任,決不允許使用漢人和南人。一旦發現漢人冒用蒙古人名字當上達魯花赤,立即革職拿問,永不敘用。

其次,元朝等級森嚴還體現在法律地位上。元律規定:蒙古人因酗酒、糾紛、爭吵打死漢人,最重不過判罰服兵役和賠“燒埋銀” (喪葬費)。但在同樣情形下。漢人若毆死蒙人或色目人,除賠燒埋銀外,還要處死本人。依據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享有許多特權,漢人、南人只有被壓迫、盤剝的份。

四等人制規定:嚴禁漢人、南人私藏武器、習練武藝、結社集會。甚至連飼養馬匹、射獵、夜間點燈都被一併禁止。還規定漢人、南人每十戶合用一把菜刀,如有違犯則從嚴治罪。規定凡私藏刀槍弓弩達十件者,或養馬1匹、藏弓箭十套、盔甲一副者,一律處死。對漢、南人於私下學習武術、格鬥、摔角者,不論師、徒,一律施以杖刑。史載,為執行上述政策、法令,元廷曾多次下令各級官府嚴密搜繳民間兵器。

蒙古貴族還對漢人耕地進行野蠻掠奪 。蒙古軍隊、權貴、僧侶強佔了大批土地,但不用繳納賦稅,沉重的課稅負擔都落到漢、南民的身上。史載,到元末時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比其立國之初多出50倍,物價飛漲了25倍。從北至南,廣袤的良田都被蒙人所佔。廣大百姓連果腹都難以維持,不得不拋棄家園,四處流浪乞食或淪為供人驅使的奴隸。

曾經強悍的蒙古軍隊自進入中原後大都成了食利階層,生活奢侈糜爛,戰鬥力一日不如一日,尤其到了元中後期,蒙軍中職位均由色目人擔任,當初那支令歐、亞諸國聞風喪膽的鐵血雄師早就不復往日之勇了。

歷史上,天災與人禍往往如影隨形。《元史》記載:從1324年到1329年這5年間,大江南北連遭雪、風、雹、水、旱、蝗等巨災。百姓賣兒鬻女,甚至連樹葉、草根都吃盡了。據記載,1328年,災難頻發,素稱膏腴的江南就有饑民60餘萬戶,陝西有饑民132.4萬人。到1329年,全國流民多達843萬之眾, 單江、浙兩地就有300萬饑民。靠快馬彎刀粗暴治國的元王朝已進入生命倒計時階段。

在赤地千里,餓殍遍野的悲慘情形下,元廷不顧民眾死活,還強徵15萬民伕修黃河 。因官吏層層剋扣糧餉,民伕們填不飽肚子,還要累死累活修河築堤,純粹是一群牛馬不如的奴工、苦役。一些有心人暗自密謀,有一首暗含隱喻的民謠在伕役間悄悄流傳開來:“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果然不久後在河道里挖出了一尊只有一隻眼的石人,在修河民伕中引起了轟動。

在韓山童、劉福通的組織領導下,紅巾起義爆發,很快便引起了全國各地的熱烈響應。即便元廷規定漢、南人每十戶合用一把菜刀,百姓似乎手無寸鐵,但在冷兵器時代這都不是問題,農具、木棒甚至石塊都可當武器使,還可以元軍的手上奪取,復仇的火焰迅速燃遍全國。之後,又出現了席捲全國的農民大暴動,在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人的接力打擊下,終於趕跑了蒙元統治者,推翻了元王朝。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根據蒙元規定南宋遺民統稱南人,十戶南人就得供養一個元人,十戶只有一把菜刀,所有女人處女初夜權必須歸元人,否則全家將被處死,南人不享有任何權力,此事千真萬確!不要因為民族團結而刻意抹殺真相,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耀古今,所有人都應引以為介!

當時在南宋故土不受滅絕性壓迫的漢人主要是主動降元的官吏士紳和北方隨蒙元南下的漢人!

南宋滅亡時人口近四千萬,洪武帝立國時,南方僅剩六百餘萬人,蒙元滅宋至洪武帝立國其間隔僅七十多年!

南宋當時朝內結黨營私,派系林立,其實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內政,而非蒙元的攻打!南宋滅亡後,很多軍隊還在,後來演化為義軍,一直在抗元,可以說,蒙元從未真正完全統治長江以南,蒙元只佔領了南方中心城市和一些平坦之地,大概跟日寇佔領華北的情況差不多!南方山形地勢複雜,河道縱橫,蒙元無能為力,直至蒙元末期,南方義軍還有幾十萬之眾!這就是滅元的主力!順便說一句,本人先祖就是反元義軍!

反元成功主要原因有幾點:第一是蒙元對南方各族實行種族滅絕式統治,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所以反元才會眾志成城。第二南方產毛竹,將毛竹頭削尖,其攻擊力不亞於長矛,武器不缺。第三元人的身體素質並不出眾,一對一打不過會功夫的南方人。第四蒙元為鎮壓南方人,耗盡了國力,已無力應對大規模的義軍,第五是洪武帝將義軍統一,形成了統一力量,蒙元所有的優勢全失去了,剩下的只有滅亡。

歷史上的人性醜惡輪翻上演,遼國暴力統治女真,金國對蒙古人實行殘酷的減丁令,蒙元對南方人實行滅絕式統治,漢人軍隊滅蒙元時對中原色目丶蒙元人進行了地毯式屠殺,只有少數及時投降者逃過一劫!爾後明軍徵北元,也是見人就殺,還將蒙元可能南下的草原駐地,用鐵犁翻過,以致很多地方成為寸草不生之地!

戰爭中的受害者永遠是無辜的人民,最不值得同情的是各方統治者,偏偏史書上看不到人民的血淚,能看見的只有統治者的風騷!


鬼影147951010

元朝多少戶人家共用一把菜刀這說法,並未見諸正史記錄,但正史裡,確是有禁止民間私造、擁有兵器,有一種農具“中過槍”,它叫做“鐵禾”(見《大元通制》),就是現在農村用來挑乾草的雙股鐵叉,根據它的造型,可以判斷它被用作兵器的可能性的確存在,饒是如此,在大家強烈反對下,鐵禾之禁後來也沒有實行下去。

元朝建立之前和之初的蒙古鐵騎,自然兇悍,也不乏屠戮敵國人民之實,等坐穩了南宋江山之後,在對人民的管理方面,不但不以嚴苛聞名,反以寬鬆著稱。只要在不造反的前提下,交上賦稅,別的不愛管,不愛搞大型基建項目,不需要徵發戍邊人員,官員數量很少,也缺乏判案積極性,連文字獄都懶得折騰,誤打誤撞地應和了小政府大社會的結構,就連朱元璋坐穩龍庭後也與群臣感慨:“前朝是以寬縱失天下”。

為什麼後來傳說元朝是個惡魔般的朝代,它“殺頭胎”、“量車輪”、“禁菜刀”、“佔初夜”等等,大部分是清末為了“驅除韃虜”的宣傳需要,為的激發起漢人的反抗心理。

元朝為什麼被百姓推翻?國祚不過百年?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蒙古貴族過於驕奢淫逸,我們回頭看看清朝的八旗鐵騎,入關百年後,還剩有幾分戰鬥力?

在這種背景下,只要遇到全國範圍內的自然災害,流民數量劇增,社會自然承受不起這種動盪。

元朝有沒有最後自我搶救一下?

有!

然而歷史的弔詭之處就在於,正是這次搶救過程要了自己的命。

元順帝至正年間,黃河多次在不同地點決口,淹沒良田,毀掉了百姓家園,河泛區的饑民和流民不斷掀起小規模起義,元朝政府也因為運河被沖斷而斷了南方

來的供應,焦頭爛額之下,元順帝批准了宰相脫脫的建議——15萬名民治理黃河,以制止“賊滋蔓”。

小規模終於湊成了大規模,韓山童、劉福通開始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的造反歷程,為元朝的滅亡敲響喪鐘的,正是元朝統治者本身。


歷來現實

在古代,冷兵器時期,把刀具管制的再嚴歷,也杜絕不了兵戎相見,沒有刀具,我們用棍棒格鬥,不也是可以嗎?

如果你現在拿著再鋒利的刀具,與手持輕武器的政府軍開戰,只有被巢滅的份額。

其實在元代的時候,中國的戰場上刀槍劍戟已不佔什麼佔重要位置的,那個時候火炮的應用已經普及,在戰場上佔有很大的份額。

題主提出十家用一把菜刀,這百姓還怎麼把大元朝給推翻了呢?

由於大元朝的統治者蒙古族人畢竟是少數民族,人口有限兵力更有限,這些蒙古兵雖然彪悍,但畢竟是過去,經過近百年的息戰,這些蒙古兵也繁衍了幾代,在作戰能力上一代不如一代,他們的廝殺能力已經退化。

那朱元璋領導他叫花子兵,只要有口飯吃就肯賣命。

其實他們並不是純叫花子,而是一群有組織的饑民,以叫花子為掩護,整日操練格鬥技能。

這武器的來源,不像今天製造槍戒這麼難,把收集上來的鐵,用炭爐加工打造,就可以製造出趁手的兵器。

另外,蒙古兵在戰場上遺棄的武器,也是他們武器的來源,剩下的就是格鬥的功夫,和殺敵的本領及膽量。

正因如此,朱元璋利用他那精銳叫花子兵,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元朝的統治者蒙古族人趕回來了他的老家,蒙古高原。


趙志軍001

中國曆朝歷代對武器管制最嚴格的就是元朝,可百姓推翻元朝可不是靠的菜刀,也並不是大家口中傳的十戶一把菜刀,這些都不過是後來的人為了渲染元朝的殘暴統治編出來的故事罷了!

元朝對兵器的管制

他們這樣做雖說是在防範老百姓造反,也是在防備漢人,古有;“收天下之兵,盡歸咸陽,鑄金人十二”,那麼元朝自然也有它的處理方法啊。雖說如此,可老百姓生活所需之鐵物並沒有禁止,農用工具,生活廚具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哪會不讓你生火做飯呢?

至於上圖所示的大鐵球,據說沉重無比,直徑有六米,實則是一個巨大的吸鐵石罷了,元朝統治者就推著它沿街道一路搜查,哪裡有兵器就一路瞭然。相信這個的同學可以泡杯茶,和朋友吹吹牛就可以了。事實上,這個東西最早出自與《中國穿越指南》這本書,而且還不是古人所作,哪有什麼經典可考!

元朝到底如何被推翻的呢?

歷史上大部分朝代的滅亡都是自作孽,不可活,元朝當然也是如此!大概在南宋滅亡五十年後,元朝統治者感覺享受不了中原的榮華富貴變得更加殘暴黑暗。曾經叱詫風雲的成吉思汗的後代或許繼承了他的好戰基因,卻管理不好江山。骨子裡依舊是擴張,打架,搶地盤。貪慾日益漸增,骨子裡卻早已軟化,早已不復當年跨馬橫越歐洲的氣勢了。元朝當時社會道德淪喪,官員腐敗淫樂,哪有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高尚情操,哪裡又管理的好漢人的江山!當時元朝還特別盲目迷信和尚,不僅如此,漢人最注重的根(也就是土地)在他們眼裡一文不值。農民不能好好生活,社會無法繼續發展,朝廷無法繼續運轉,元朝這個龐大的帝國,到處充滿了蟻蟲。這個時候像極了大多數朝代的末年,群雄並起,百姓起義,推翻元朝自然一呼百應,而元朝軍隊早已沒有了當年打江山的戰鬥力,自然而然就被推翻了。其中最有名的反元將領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說到這,大家也就明白了吧,所謂的“十戶一刀”,您就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好了!


歷史皆不見

十戶一把菜刀是一種誇張的說法,這都只是後來的人為了誇大元朝的殘暴而編出來的,就像以前說的初夜權一樣。元朝雖然不是十戶一把菜刀,但是對兵器的管制還是十分嚴格的。



然而老百姓的生活少不了鐵器的使用,比如鋤頭,再比如要做飯的鍋。如果真的對鐵做的東西進行管制,那百姓們的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元朝並沒有辦法管生活所需的鐵。如果百姓們真的想造反,還會在乎這一點點生活上的鐵嗎?


那元朝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被推翻的呢?只能說元朝的統治太過殘暴黑暗,歷史的潮流推動它的滅亡。

蒙古人可能在打仗方面確實是一把好手,然而,在治理國家方面卻真的很不行。 那個時候社會道德淪喪,朝堂作風腐敗,並且統治階級十分迷信。元朝前期看上去很強勢,但是實際上外強中乾。他說推翻的宋朝,也是及其病態下的宋朝。

到了元朝後期,整個國家的人民民不聊生。農民們不能好好的耕作,社會發展遭到了很大的阻礙,而朝廷也不管這些,只顧自己享樂。這些都是朝代發展到了末期的特徵。

於是歷史的規律使得一群不滿現狀想要改變困境的英雄人士站了出來,帶領著更多想要推翻統治階級的人民進行反抗,朱元璋正是其中之一。因為當時元朝的情況,橫豎都是一死。他所領導的一批人,是隻要給一口飯就能賣命的人。

向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元朝的統治階級從來都不管民心,它的覆滅簡直是理所當然。


史之策

元朝所謂的“十戶一把菜刀”是謠言,而順著這個題目說的,只能是無恥!

我首先來說說這個謠言的大致內容:元朝統治時期,每十戶為一甲,每甲設一甲長,由蒙古人擔任。而元朝政府怕漢地百姓反抗,便命每十戶只保留一把菜刀由甲長保管,要用了,就去蒙古保長那兒去借。下面我就以史料層面說說這個謠言。

這個謠言的出處是來子徐大焯的《燼餘錄》,上面說元朝在江南以二十戶為一甲,蒙古人為甲長,作威作福。這遭到了《元朝史》的編寫者,著名元史教授韓儒林的批駁,就以南京和鎮江舉例,集慶路的民戶二十二萬五千四百二十四,蒙古人只有十四戶;鎮江路十萬六十五戶,蒙古人只有二十九戶。如果以十戶為一甲,甲長由蒙古人擔任,就問這個數字尷不尷尬?南京、鎮江地區尚屬繁華,蒙古人的比例就很少了,放之於全國哪有這麼多蒙古人可供充當甲長。

我們說回十戶一把菜刀的問題,元朝對武器的管制確實是非常嚴格的,在《元史·志五十三·禁令》對私藏兵器的處罰是非常嚴厲的,甚至彈弓、鐵尺也在禁項,而且從律令內容上看也確實對漢人比較提防,明確規定漢人不得持有兵器,但從來沒說過菜刀也是在禁止之例。

諸漢人持兵器者,禁之;漢人為軍者不禁。

但是,同時在《元史·志五十二》中又提到“凡私鐵農器鍋釜刀鐮斧杖及破壞生熟鐵器,不在禁限”。這就說明元朝對農具和生活用具並不禁止的。


事實上,在元朝生活的老百姓是允許持刀具的,不僅不會沒收菜刀,還有比刀具威力更大斧頭,而百姓上路還有佩刀。就在昨天我翻看了《元史》、《元史新編》、《新元史》裡面的《孝友傳》和《列女傳》,這很說明了這則謊言是無稽之談,關鍵詞是“刀”和“斧”,我多舉幾例。


一個叫王初應的泰州人,他為了救自己的父親王義士,抽出自己的鐮刀與老虎搏鬥。

泰定二年,有一個叫施合德的人,為了救自己在田間耕作的父親,手持斧頭與老虎搏鬥,並將老虎殺死。

而他們都得到了官府的嘉獎,就是“並旌其門”。附圖。

而又有石明三的人,為了給自己的母親報仇,就用斧頭將老虎砍死,而自己也因為受傷過重而亡。附圖。


大家想想看,一把斧頭能把老虎砍死,顯然威力不比菜刀小,元朝為了防止漢人反抗,竟然只禁止使用菜刀,這可能是元朝官方邏輯比較神奇吧!

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又有一位叫胡烈婦,用車載著一家人,為了救自己被老虎拖走的丈夫劉平,叫自己的兒子把刀拿來,將老虎殺死,能砍死老虎的刀想必威力也不小於菜刀。在這件事發生以後,官府第一時間進行了表彰。

縣官言狀,命恤其母子,仍旌異之。


以上是例子摘錄於《元史》,下面我們來看看《元史新編》。

在至順年間有一位胡孝女,為了讓母親的病好起來就用刀將自己肉割予母親食用。


還有一位叫鄭琪官員的妻子,為了保全自己的名節,拿出自己的佩刀自殺。

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十戶一菜刀的謠言是誰編的,但是看到史書上這麼多例子,就知道這事肯定是假的,也請大家不可相信。


論史

首先,元朝的十戶一把菜刀首先就是一個疑點。

烏丙安老師著的

《民間口頭傳承》一書提到的說法是:

像《端陽節的故事》就是這樣。它只敘述元朝統治者壓迫人民的一般狀況,如十家人家只准使一把切菜刀,並把它掛在一定地方,不許亂動;各家鐵器不能過四兩沉;十家人家養一個侵略者頭目等。然後便敘述人民怎樣起來反抗統治者……

徐興業老師著的《中國古代史話 下冊》提到的說法是:

蒙古貴族對漢人、南人防範森嚴。漢人、南人不許藏兵器,傳說一把菜刀要五家合用。蒙古軍隊分駐全國各地鎮壓任命,單在江南三行省,就設戍兵六十三處。又有裡甲之制,編二十家為一甲,以蒙古人為甲主,“衣服飲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就是說甲主在所轄的二十戶中可以隨意姦淫擄掠。

徐懷寶老師著的《中國歷史文化》中提到的說法是:

漢人、南人不得聚會,不得執弓矢,禁止養馬、養狗,南方有些地區甚至規定8家合用一把菜刀等。

我特意查了下互聯網,關於幾家合用菜刀的說法,有說三戶一刀的、四戶一刀的、有說五戶一刀的、有說八戶一刀的、有說十戶一刀的、還有二十戶一刀的......關於到底幾家合用一把刀,說法也不一。合用菜刀就能演變出這麼多說法來,在我看來它的真實性就要大大打個問號了!

更為奇葩的事是 :為杜絕平民私藏刀械,元朝還推出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巨型吸鐵大法。就是採掘研磨出一個滾圓的吸鐵石,由甲士推動沿街巡邏。由於吸鐵石巨大,磁性超強,那些私藏的刀械就會紛紛從民宅內破窗而出,吸附在吸鐵石上。然後就挨家逮捕違法者。此法一出,元朝的私藏刀具銷聲匿跡......

我認為上面兩個事都不是史實,應該全是野史一類的杜撰出的吸人眼球的奇史怪談。


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之心。雖然都是在講元朝如何兇暴殘虐。但是如果元朝確實有過這樣一個法令。那為什麼眾說不一,而沒有一個確定的數據來論證呢?


而在《元史·刑法志》中的《禁令》篇中:諸民間有藏鐵尺、鐵骨朵,及含刀鐵柱杖者,禁之。諸私藏甲全副者,處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不堪穿系禦敵者,笞三十七。槍、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處死;五件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下,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笞五十七。弓箭私有十副者,處死;五副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副以下,杖七十七,徒二年;不成副,笞五十七。凡弓一,箭三十,為一副。

也並沒有提到菜刀共戶的法令。即使這件事是真的,估計也是元朝為防止南民反抗,在中國的部分地區

採用的一種極端辦法。磁鐵球更是無稽之談了......只是當做大家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罷了。


元朝向外擴張的目的,只是瘋狂掠奪財富和滿足征服慾望的一種行動,並無明確的治國目標和治國政策。並且同時,元朝上下整個階層道德嚴重淪喪,統治階級腐敗貪汙成風,部族子弟沉迷淫樂。加上民族壓迫嚴重,社會矛盾日益激化,這才是導致元朝覆滅的真正原因。


恆實說

崛起於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的後裔們,揮舞著鋒利的馬刀,經過幾代人的征戰,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等國,建立了遼闊的蒙古帝國。1259年,蒙古汗國大汗蒙哥在四川攻打合州時暴死,終年52歲。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拖雷的孫子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

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

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開始了少數民族第一場在中國的殘酷全面統治。(所以有崖山之後無中國一說,宋亡的崖山海戰,導致漢民族政權第一次完全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其中,蒙古元朝十戶一把菜刀,甚至享有漢族百姓新娘的初夜權,但還是在紅巾軍的起義下,名將徐達帶兵北征戰,元朝皇帝倉皇北逃蒙古草原,被漢族百姓起義推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漢人政權大明王朝。

究其元朝被推翻的原因,一是政治腐敗,橫徵暴斂,黃河天災,農民起義。

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民族壓迫十分嚴重,漢人被掠奪更為常見。殘酷剝削漢族群眾,人民揭竿而起,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率教眾發動起事,打出“復宋”旗號,以紅巾為標誌,其後郭子興等人也紛紛加入。1359年,朱元璋繼承了郭子興的勢力,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攻佔了江南的半壁江山,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戰爭,最終建立了大明帝國。

究其元朝被推翻的原因,二是國家體制,民族政策,欺壓漢人,賜田制度。

元朝時期,由於蒙古族特殊的繼承傳統,國家君主的繼承基本上沒有正常父子繼承的,導致皇族內部紛爭不斷,削弱王朝統治根基。把全國人口分為四等級,南北分統治。

欺壓南人,賜田制度更導致大量漢族農民破產,紛紛鋌而走險,揭竿而起,最終,元順帝北逃蒙古草原,後蒙古草原又四分五裂。

其實,相比元朝的民族分治,後來的滿清入關,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漢人易服: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民族同化政策,到最後大清滅亡,還有不少漢人捨不得剪掉大清的辮子。

一個以旋風般快速崛起的馬上帝國,一座巍然聳立的、龐大的蒙元王朝,轉眼之間就這樣以同樣旋風般的馬上速度轟然倒塌,土崩瓦解,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