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最愛吃的野味,你更愛吃哪一種呢?

品品視頻

農村最愛吃的野味,你更愛吃哪一種呢?

我從小在鄉下外公家長大,外公是抓野味的高手,帶回家的野味數不勝數,最常吃到的就是泥鰍和螃蟹,偶爾運氣好還能抓到野兔。可惜排名第一的野豬沒吃過,野豬攻擊力太強悍了,不是爾等凡人可以打的。

在我吃過的野味中,野兔的味道都記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還是農田裡、小河邊的田螺。無論是爆炒田螺肉還是做嗦螺,現在想想都口水直流,最愛口味嗦螺。在農村長大或者在農村待過的80、90後小淘氣包們,去田裡摸田螺、捉泥鰍、小河裡釣螃蟹的事肯定沒少幹。小時候摸田螺還被劃傷過,至今腿上都留著一個疤痕。

有次摸田螺的時候不知道被什麼割傷了,回家也沒太注意消毒,結果晚上就發高燒了,傷口吃藥、打針都不見好轉,足足打了半個月點滴才沒有繼續惡化了。後來治好後腿上就留下了一塊疤,每次看著都能憶起跟小夥伴一起摸田螺的時光。

田螺摸回家後處理起來是一個大工程,撿回家的田螺要先用清水涮上幾天,把田螺裡的汙泥去掉,再用毛刷把外邊的青苔泥巴之類的刷乾淨,剪田螺尾也要剪半天。再掐上一把紫蘇去腥提鮮和辣椒一炒,嘬起來別提多過癮了吃田螺一定要嘬才有意思,實在嘬不出的再用牙籤挑。

現在的農田裡基本摸不到田螺了,市面上賣田螺的倒是不少,聽說是田裡的野田螺,可惜吃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味道跟小時候的沒法比。


答題助理:白衣


新農大視野


好不疑問的說是炒田螺。

記得以前住的附近有家宵夜攤,裡面的田螺炒的特別好吃,容易吸出螺肉,辣度鹹度都剛剛好,當然想吃辣的可以加辣的。

有時候也會和幾個同事去吃,一邊吃個小燒烤,一邊點兩盤炒田螺。

後來大家都不在一起共事了,也沒有長聚了。我也會在市場買一些回來自己炒,市場有一些是剪了尾巴的田螺,買回來直接滴兩滴油下去,泡個一兩個小時,再認真清洗一下外殼。

蔥薑蒜是必須的,還有豆瓣醬,幹辣椒,紅辣椒,熱鍋下油,放調料,炒香後放田螺下去炒一會。再加一些開水下去,煮透,放點紫蘇葉,蔥葉,調一點芡粉水,這樣汁會濃一些,吸田螺的時候能把一些汁吸到。

這樣的特別適合看電視的時候吃,當宵夜。


小不點叮噹

想必在巴彥淖爾生長過的孩子都不會忘記葵花盛開的場景,萬畝的葵花田在秋天時候一片金黃,朵朵太陽迎風起舞,便會有陣陣的清香而出。等待葵花成熟的時候,摘下一朵坐在葵花地裡就開嗑,那滋味好愜意。


內蒙古三胖蛋

記得小時候,村裡一群小孩,光著屁股在泥塘滾啊摸啊,泥塘裡很多泥鰍,抓到泥鰍直接生火,以瓦片當鍋,隨身帶著生鹽,原滋原味啊。


品品視頻

農村最愛吃的十中野味,你更愛吃哪一種呢?先來看看如題描述圖片的十種野味分別包括:野豬、野兔、田螺、田雞(青蛙)、斑鳩、野雞、黃鱔、竹鼠、螃蟹、鯽魚

棒奔霸河北人,北方地區像圖中有的野味是沒有的,即便喜歡也是很少可以吃到,像野豬、竹鼠、黃鱔、螃蟹、田螺沒有怎麼吃過,其他仔細一想嘿嘿,都是經常吃過的美味。當然還有圖中沒有的,都是讓人垂涎欲滴的野味。



棒奔霸酷愛釣魚,對於在自然狀態下生長的各種各樣的淡水魚那是最為喜愛不過,所釣魚類,鯽魚最多,小(1~2兩左右)的可以製作成酥魚,酥軟透爛,鹹中帶甜,大點的鯽魚和豆腐清燉,湯色濃白,鮮美營養高。


像野兔、野雞我們這有飯店常年有售,專門收購野兔野雞製作,燻兔可是出了名的一絕,蘸上蒜泥,配上小酒,人間美味啊。野雞感覺一般般,肉質太緊,感覺有點發柴,配點肥肉燉,還是可以的。也算不錯的野味。




斑鳩真心好吃,不論燉、蒸、煮,哪怕是炸,都是絕對的人間美味,肉質鮮香,不肥不膩,有人專門捉斑鳩出售(偷偷的),雖然沒有賣賣就沒有傷害,但因為斑鳩實在好吃,吃喜歡的人真的挺多。


青蛙,雖然味道肉質都很不錯,但從小曉得青蛙是有益的,真的沒有自己去說過食用,在飯店那倒是吃過 ,滋味很好,不愧叫田雞,有著雞肉的鮮香滑嫩,但不建議食用青蛙,有益的要保護嘛。


還有刺蝟,刺蝟肉真的很香,雖然都是瘦肉,可那香是從兩腮感覺到,雖然很香,確實不膩。


知了猴:金蟬,馬上又要到了食用知了猴的季節,傍晚時分,拿上手電筒,帶上可以伸縮的釣魚竿,就可以出發找金蟬,一晚上運氣好的話可以找到幾百只,清水洗淨後,鹽水泡上兩天,用不是很熱的油一炸,那香香滋味,真的絕了。


像原來田野的螞蚱,隨著農藥的使用,基本已經絕跡,本來以為只是兒時的記憶,現在飯店居然有專門賣的成品,(人工養殖的)雖然價格不菲,但那獨有的味道會讓你欲罷不能。每每想起


麻雀: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人說麻雀那麼小,滿身毛收拾起來多麻煩啊,這是不懂了,用兩手個大拇指在麻雀胸部往外一搓,連毛帶皮就出了了,只剩下一個小雞蛋大小一團肉,製作手法也是多種多樣。原來麻雀成災,輕輕鬆鬆可以捉到好多好多,現在雖然還不少,數量上真的少了許多。


我們這屬於平原地帶,本身野味資源就不是很豐富,為數不對的幾種常見野味,就能滿足我們味蕾的需求。畢竟對於追求野味不是那麼的極致。有就吃,沒有也無所謂了。


我是三農答人棒奔霸歡迎大家補充評論加關注 謝謝


棒奔霸

在農村的好處不比城裡少,最難得的,就是空氣好、物價低。城裡人買肉買菜還嫌不放心,鄉下人吃著自家的瓜果蔬菜,不僅放心,更覺香甜。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在農村裡到處都可見野菜和野味,城裡人通常都要花大錢來買,還不一定買得到。









每年清明過後,穀雨節氣,農村的野菜以及各種野味,都紛紛呈現在人們眼前。樹上接的,地裡長的,比比皆是。田間,地頭,山林,溝渠,各種野菜,都破土而出。隨著溫度逐漸升高。它們很快就能長大,便能夠食用。比如常見的苦麻子、婆婆丁、曲麻菜、水芹菜、掃帚眉……樹上接的榆錢兒、槐樹花、楊樹葉、柳樹狗……簡直太多了,數也數不清。






我雖然不是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但是在農村生活過,尤其現在在農村工作已經十年,對農村和農村人以及他們的生活有些瞭解。同時對隨處可見的野菜和野味,有一定的認識。以上介紹的野菜和野味兒,絕大多數我是親自嘗過的。今天向我的讀者介紹一種,我最愛吃的野菜——豬毛菜。



對於豬毛菜,有一些人會感到陌生。



豬毛菜可以做湯類,還可以涼拌,更可以做成麵點。我最喜歡把豬毛菜焯熟,做成餡料。蒸蒸餃或包包子,吃起來香香的,令人回味無窮。


清心淡玉58590825596

農村最愛吃的十種野味,你更愛吃哪一種呢?

這道題挺適合我來回答的,回憶那青少年間匆匆流逝的歲月,都是滿滿的回憶殺,只要提要來自農村美味的野食,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想告訴你,我都吃過些什麼,比比誰吃的野味更多一點,如今回到農村這些天然的野味已很難找到了。

首先出現在我腦子裡的野味就是野兔,這或許與老家盛行吃兔肉有關係,野兔生性活潑,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一個人能抓到一隻野兔那是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兒時的小夥伴們總會拿來分享,體會這來之不易的野味,野兔肉營養豐富,基本不用添加什麼輔料肉質都會十分鮮嫩,而養殖的家兔不及野兔的10%。

再者就是田雞,或許有很多城裡的朋友不知道田雞是什麼,會從字面上理解為一種雞,其實不然,它是生活在田間的一種青蛙,只是因為肉質勝似雞肉,所以被大家習慣於叫做田雞。以前在農村田間是經常能看見的,在田間能與它為伴,也可以偶爾抓一些來食用,如今由於農田中使用大量的化學成分藥物,使得田雞受到了一定的汙染,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

其次就是野雞,它通常生活在人煙稀少的山裡,非常難抓,小時候野雞數目氾濫,經常能看見野雞,我抓野雞時都是採用身邊石頭給以攻擊,但成功的概率非常的低。野雞肉質細嫩鮮美,野味十足,用來煮湯那是絕佳的美味。但如今的野雞採用人工養殖的方式,讓野雞失去了兒時的味道。

在農村的野味實在是太多太多,如還有黃鱔,野豬,螃蟹等都是不錯的野味,或許有朋友會發現我舌尖上的回憶全是葷菜,當然我也不否認自己是一個肉食主義者,除了這些外還是有些野果與野菜也是不錯的,要問我更喜歡哪一種,我實在是答不出來,因為它們都是我在農村的美好回憶。


文 | 漫話農桑答題助理:南瓜籽


遇鑑好物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人只要一長大都會懷念小時候。作為農村出來的我們,當時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在山上找野味野菜野果,在河裡抓魚洗澡,在田裡抓泥鰍黃鱔。

答主這裡就是典型的南方山區農村,山上的田裡的水裡的天上的都吃過。說說農村小時候的美味吧。

首先就是田裡的黃鱔泥鰍鯽魚這些,這些也是吃的最多的,因為最容易抓到,天上飛的山上跑的水裡遊的不太容易抓。小時候一到夏天就開始了我們的野味之旅,晚上的時候就幾個孩子一起去田裡抓青蛙泥鰍黃鱔,一個晚上抓幾斤很容易的,白天了就去撿田螺,還可以抓黃鱔,黃鱔白天就看黃鱔洞,找到洞了很容易抓到,還有抓鯽魚,那時候田裡很多。每次回來都是一大桶,那時候怎麼也沒有想到二十年後這些每天抓的既然會沒有了。臘肉燉黃鱔是我最喜歡吃的。



然後就是山上的野味,野兔野雞吃的是最多的,我們這裡有一種說法就是飛斑走兔,就是天上飛的斑鳩,地上跑的野兔是最好吃的。那時候野兔真的非常多,有時候在路上走都能看見。小時候我們就跟著大人去山上趕山,一去山上有時候幾天不回來,就在山上住。每次回來野兔野雞,有時候還能打到野豬。那時候做一個紅燒兔肉感覺是好吃到爆了,現在怎麼吃也沒有那個味了,而且山上的野兔都要絕種了。


以前河裡的魚特別多,很多都叫不上名字,給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和父親一起去炸魚,那時候的雷管不像現在管的這麼嚴,小時候父親在煤礦挖煤,搞雷管是很容易的。一漲水了就去炸魚,一個雷管下去,水面上俘起一大片。最喜歡吃的還是黃鴨叫,就是一種身上有點黃黃的,背上有根刺的,抓得時候要特別小心,被刺到了很疼的。那時候感覺吃魚吃膩了,做魚湯是最喜歡喝的。然後在魚湯裡放點紫蘇葉,美味極了。

天上飛的,就不容易搞到了,那時候就跟著大人去趕鳥,就是在前面放一個很大的網子,幾米高,幾十米長的,然後一群人就去趕鳥,有時候一跑就是一天,特別累,但是那時候很好玩一群人,在山上一待就是好幾天。而且那時候的鳥銃基本上每家好幾把,打野雞是最多的,竹雞,還有紅腹錦雞,現在紅腹錦雞都是國家保護動物了,那時候吃的也多😄。最好吃的還是嘎嘎雞(石雞),這種野味湯一頓開都是白色的。

現在這些野味基本上吃不到了,很多都已經沒有了,很多也成為了國家保護動物了,比如以前山上的麂子,現在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時候一到冬天的時候吃也吃不完。



有時候想想真的很懷念小時候,不過早已是物是人非,農村裡也是人去樓空了。


張家界小伍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放學後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樹林裡,田野裡,無論是春天,秋天,夏天,冬天都是有享用不盡的美味。

春天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去地裡尋找剛冒芽的野菜,蒲公英可以給爺爺奶奶煮水喝,薺薺菜,饃饃柳,帶回家交給聰慧的媽媽們,裹上面粉,上鍋蒸,炸,怎麼做都是好吃到爆。河流也開始化冰了,去小河溝裡摸魚,魚不大,但是絕對鮮美。

夏天最先想到的當然是知了了,傍晚時分,約上小夥伴,去樹林裡低著頭去找小洞穴,薄口的一眼就能開出來是知了的窩,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大意失荊州,不可一個手指頭捅進去,不然你可能就連皮都摸不到一下,徹底失蹤,要小心從四周挖開,或者用一根小棍去引誘。當然錯過了找洞穴的傍晚,進入黑夜,拿上手電筒,去樹上尋找,記得要帶著長竹竿,不然爬的高高的知了,讓你只能乾瞪眼,急的跺腳也無可奈何。捉到的知了帶回家用鹽水泡一夜,第二天過油炸,酥脆的口感慰藉著小時候吃不到肉乾涸。

秋天的雨後,要去尋找落葉下的蘑菇,踩著嘩嘩作響的黃色樹葉,尋找著白色的雞腿蘑菇,可能轉一天才能尋找到幾個,但是為了那鮮美的味道,也是值得的。當然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滿地的野果子讓小夥伴們也是開心無比的,酸的,甜的,紫的,紅的,染紅了嘴唇,沁甜了心。

冬天的中原地帶有些蕭條,一家人圍在火爐邊,拋進去一把秋天的花生,紅薯,噼裡啪啦後,香甜也值得孩子們期待。


奔跑的小樹苗

農村的野味很多,我就說一種,那就是金蟬!確切說,更開心的是捉金蟬。

小時候,在我們衚衕往北,是通往農田的一條小路,路兩旁栽的都是柳樹,每到夏季的傍晚,人們就拿著手電筒、盛金蟬的工具、和一個長竹竿開始捉金蟬。


金蟬在我們當地叫“爬蚱猴”,那個時候的金蟬可真多啊,路邊的樹下,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這些窟窿,就是它出土後留下的。

傍晚天還不黑,村裡人就開始尋找了,只要大家看到地上有一個類似月牙狀的小洞,用手去扣的話,保證裡面就有金蟬。

有的金蟬洞非常深,人們就用小鏟子將它挖出來,還有的拿著鐵鍬,在洞多的地方,隨便去除一層土,就能挖出好幾個未出土的金蟬。


雖然路兩旁南北向只有一趟柳樹,但捉金蟬的人你來我往,非常多,路上被人們的手電筒照的燈火通明,儘管那麼多人,但是前面的人剛走,後面的人在照這棵樹,仍然可以捉到。

那個時候,過了九點以後,金蟬就少了,大家都滿載而歸,不願意走的人,就往柳樹葉子上照,葉子上面,隨處可見倒立在金蟬殼上面的知了,如同一個個白色的喇叭花,用竹竿隨便敲下,就聽到地上啪啪墜落的響聲。

每天,人們都能捉到一大盆,有的人抓回去直接就吃了,有的用水泡上,第二天早晨吃,每家每戶炒金蟬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

人們除了煎炒外,還把爪子、頭和外皮去掉,用刀剁成肉餡包餃子。

那個時候知了的叫聲震耳欲聾,人們在樹下休息,冷不丁的就會被一陣清涼的“雨水”飄到臉上,哈哈,據說這是知了的尿!

只要到了颳風的天氣,滿天飛的黑乎乎的都是知了,尤其到了黑天,如果沒有窗紗門,知了會奔著燈光,自動光顧到你的客廳。



滿滿的都是回憶啊,如今一晚上也捉不到三五十個金蟬了,也聽不到幾聲知了叫,金蟬伴隨著多少人一路成長,它帶給大家的不僅是美味,還有那份難得的喜悅心情,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