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爱吃的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

品品视频

农村最爱吃的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

我从小在乡下外公家长大,外公是抓野味的高手,带回家的野味数不胜数,最常吃到的就是泥鳅和螃蟹,偶尔运气好还能抓到野兔。可惜排名第一的野猪没吃过,野猪攻击力太强悍了,不是尔等凡人可以打的。

在我吃过的野味中,野兔的味道都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农田里、小河边的田螺。无论是爆炒田螺肉还是做嗦螺,现在想想都口水直流,最爱口味嗦螺。在农村长大或者在农村待过的80、90后小淘气包们,去田里摸田螺、捉泥鳅、小河里钓螃蟹的事肯定没少干。小时候摸田螺还被划伤过,至今腿上都留着一个疤痕。

有次摸田螺的时候不知道被什么割伤了,回家也没太注意消毒,结果晚上就发高烧了,伤口吃药、打针都不见好转,足足打了半个月点滴才没有继续恶化了。后来治好后腿上就留下了一块疤,每次看着都能忆起跟小伙伴一起摸田螺的时光。

田螺摸回家后处理起来是一个大工程,捡回家的田螺要先用清水涮上几天,把田螺里的污泥去掉,再用毛刷把外边的青苔泥巴之类的刷干净,剪田螺尾也要剪半天。再掐上一把紫苏去腥提鲜和辣椒一炒,嘬起来别提多过瘾了吃田螺一定要嘬才有意思,实在嘬不出的再用牙签挑。

现在的农田里基本摸不到田螺了,市面上卖田螺的倒是不少,听说是田里的野田螺,可惜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跟小时候的没法比。


答题助理:白衣


新农大视野


好不疑问的说是炒田螺。

记得以前住的附近有家宵夜摊,里面的田螺炒的特别好吃,容易吸出螺肉,辣度咸度都刚刚好,当然想吃辣的可以加辣的。

有时候也会和几个同事去吃,一边吃个小烧烤,一边点两盘炒田螺。

后来大家都不在一起共事了,也没有长聚了。我也会在市场买一些回来自己炒,市场有一些是剪了尾巴的田螺,买回来直接滴两滴油下去,泡个一两个小时,再认真清洗一下外壳。

葱姜蒜是必须的,还有豆瓣酱,干辣椒,红辣椒,热锅下油,放调料,炒香后放田螺下去炒一会。再加一些开水下去,煮透,放点紫苏叶,葱叶,调一点芡粉水,这样汁会浓一些,吸田螺的时候能把一些汁吸到。

这样的特别适合看电视的时候吃,当宵夜。


小不点叮噹

想必在巴彦淖尔生长过的孩子都不会忘记葵花盛开的场景,万亩的葵花田在秋天时候一片金黄,朵朵太阳迎风起舞,便会有阵阵的清香而出。等待葵花成熟的时候,摘下一朵坐在葵花地里就开嗑,那滋味好惬意。


内蒙古三胖蛋

记得小时候,村里一群小孩,光着屁股在泥塘滚啊摸啊,泥塘里很多泥鳅,抓到泥鳅直接生火,以瓦片当锅,随身带着生盐,原滋原味啊。


品品视频

农村最爱吃的十中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先来看看如题描述图片的十种野味分别包括:野猪、野兔、田螺、田鸡(青蛙)、斑鸠、野鸡、黄鳝、竹鼠、螃蟹、鲫鱼

棒奔霸河北人,北方地区像图中有的野味是没有的,即便喜欢也是很少可以吃到,像野猪、竹鼠、黄鳝、螃蟹、田螺没有怎么吃过,其他仔细一想嘿嘿,都是经常吃过的美味。当然还有图中没有的,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野味。



棒奔霸酷爱钓鱼,对于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各种各样的淡水鱼那是最为喜爱不过,所钓鱼类,鲫鱼最多,小(1~2两左右)的可以制作成酥鱼,酥软透烂,咸中带甜,大点的鲫鱼和豆腐清炖,汤色浓白,鲜美营养高。


像野兔、野鸡我们这有饭店常年有售,专门收购野兔野鸡制作,熏兔可是出了名的一绝,蘸上蒜泥,配上小酒,人间美味啊。野鸡感觉一般般,肉质太紧,感觉有点发柴,配点肥肉炖,还是可以的。也算不错的野味。




斑鸠真心好吃,不论炖、蒸、煮,哪怕是炸,都是绝对的人间美味,肉质鲜香,不肥不腻,有人专门捉斑鸠出售(偷偷的),虽然没有卖卖就没有伤害,但因为斑鸠实在好吃,吃喜欢的人真的挺多。


青蛙,虽然味道肉质都很不错,但从小晓得青蛙是有益的,真的没有自己去说过食用,在饭店那倒是吃过 ,滋味很好,不愧叫田鸡,有着鸡肉的鲜香滑嫩,但不建议食用青蛙,有益的要保护嘛。


还有刺猬,刺猬肉真的很香,虽然都是瘦肉,可那香是从两腮感觉到,虽然很香,确实不腻。


知了猴:金蝉,马上又要到了食用知了猴的季节,傍晚时分,拿上手电筒,带上可以伸缩的钓鱼竿,就可以出发找金蝉,一晚上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几百只,清水洗净后,盐水泡上两天,用不是很热的油一炸,那香香滋味,真的绝了。


像原来田野的蚂蚱,随着农药的使用,基本已经绝迹,本来以为只是儿时的记忆,现在饭店居然有专门卖的成品,(人工养殖的)虽然价格不菲,但那独有的味道会让你欲罢不能。每每想起


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人说麻雀那么小,满身毛收拾起来多麻烦啊,这是不懂了,用两手个大拇指在麻雀胸部往外一搓,连毛带皮就出了了,只剩下一个小鸡蛋大小一团肉,制作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原来麻雀成灾,轻轻松松可以捉到好多好多,现在虽然还不少,数量上真的少了许多。


我们这属于平原地带,本身野味资源就不是很丰富,为数不对的几种常见野味,就能满足我们味蕾的需求。毕竟对于追求野味不是那么的极致。有就吃,没有也无所谓了。


我是三农答人棒奔霸欢迎大家补充评论加关注 谢谢


棒奔霸

在农村的好处不比城里少,最难得的,就是空气好、物价低。城里人买肉买菜还嫌不放心,乡下人吃着自家的瓜果蔬菜,不仅放心,更觉香甜。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农村里到处都可见野菜和野味,城里人通常都要花大钱来买,还不一定买得到。









每年清明过后,谷雨节气,农村的野菜以及各种野味,都纷纷呈现在人们眼前。树上接的,地里长的,比比皆是。田间,地头,山林,沟渠,各种野菜,都破土而出。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它们很快就能长大,便能够食用。比如常见的苦麻子、婆婆丁、曲麻菜、水芹菜、扫帚眉……树上接的榆钱儿、槐树花、杨树叶、柳树狗……简直太多了,数也数不清。






我虽然不是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但是在农村生活过,尤其现在在农村工作已经十年,对农村和农村人以及他们的生活有些了解。同时对随处可见的野菜和野味,有一定的认识。以上介绍的野菜和野味儿,绝大多数我是亲自尝过的。今天向我的读者介绍一种,我最爱吃的野菜——猪毛菜。



对于猪毛菜,有一些人会感到陌生。



猪毛菜可以做汤类,还可以凉拌,更可以做成面点。我最喜欢把猪毛菜焯熟,做成馅料。蒸蒸饺或包包子,吃起来香香的,令人回味无穷。


清心淡玉58590825596

农村最爱吃的十种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

这道题挺适合我来回答的,回忆那青少年间匆匆流逝的岁月,都是满满的回忆杀,只要提要来自农村美味的野食,我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想告诉你,我都吃过些什么,比比谁吃的野味更多一点,如今回到农村这些天然的野味已很难找到了。

首先出现在我脑子里的野味就是野兔,这或许与老家盛行吃兔肉有关系,野兔生性活泼,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一个人能抓到一只野兔那是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儿时的小伙伴们总会拿来分享,体会这来之不易的野味,野兔肉营养丰富,基本不用添加什么辅料肉质都会十分鲜嫩,而养殖的家兔不及野兔的10%。

再者就是田鸡,或许有很多城里的朋友不知道田鸡是什么,会从字面上理解为一种鸡,其实不然,它是生活在田间的一种青蛙,只是因为肉质胜似鸡肉,所以被大家习惯于叫做田鸡。以前在农村田间是经常能看见的,在田间能与它为伴,也可以偶尔抓一些来食用,如今由于农田中使用大量的化学成分药物,使得田鸡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

其次就是野鸡,它通常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山里,非常难抓,小时候野鸡数目泛滥,经常能看见野鸡,我抓野鸡时都是采用身边石头给以攻击,但成功的概率非常的低。野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十足,用来煮汤那是绝佳的美味。但如今的野鸡采用人工养殖的方式,让野鸡失去了儿时的味道。

在农村的野味实在是太多太多,如还有黄鳝,野猪,螃蟹等都是不错的野味,或许有朋友会发现我舌尖上的回忆全是荤菜,当然我也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肉食主义者,除了这些外还是有些野果与野菜也是不错的,要问我更喜欢哪一种,我实在是答不出来,因为它们都是我在农村的美好回忆。


文 | 漫话农桑答题助理:南瓜籽


遇鉴好物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人只要一长大都会怀念小时候。作为农村出来的我们,当时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在山上找野味野菜野果,在河里抓鱼洗澡,在田里抓泥鳅黄鳝。

答主这里就是典型的南方山区农村,山上的田里的水里的天上的都吃过。说说农村小时候的美味吧。

首先就是田里的黄鳝泥鳅鲫鱼这些,这些也是吃的最多的,因为最容易抓到,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水里游的不太容易抓。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开始了我们的野味之旅,晚上的时候就几个孩子一起去田里抓青蛙泥鳅黄鳝,一个晚上抓几斤很容易的,白天了就去捡田螺,还可以抓黄鳝,黄鳝白天就看黄鳝洞,找到洞了很容易抓到,还有抓鲫鱼,那时候田里很多。每次回来都是一大桶,那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些每天抓的既然会没有了。腊肉炖黄鳝是我最喜欢吃的。



然后就是山上的野味,野兔野鸡吃的是最多的,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就是飞斑走兔,就是天上飞的斑鸠,地上跑的野兔是最好吃的。那时候野兔真的非常多,有时候在路上走都能看见。小时候我们就跟着大人去山上赶山,一去山上有时候几天不回来,就在山上住。每次回来野兔野鸡,有时候还能打到野猪。那时候做一个红烧兔肉感觉是好吃到爆了,现在怎么吃也没有那个味了,而且山上的野兔都要绝种了。


以前河里的鱼特别多,很多都叫不上名字,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和父亲一起去炸鱼,那时候的雷管不像现在管的这么严,小时候父亲在煤矿挖煤,搞雷管是很容易的。一涨水了就去炸鱼,一个雷管下去,水面上俘起一大片。最喜欢吃的还是黄鸭叫,就是一种身上有点黄黄的,背上有根刺的,抓得时候要特别小心,被刺到了很疼的。那时候感觉吃鱼吃腻了,做鱼汤是最喜欢喝的。然后在鱼汤里放点紫苏叶,美味极了。

天上飞的,就不容易搞到了,那时候就跟着大人去赶鸟,就是在前面放一个很大的网子,几米高,几十米长的,然后一群人就去赶鸟,有时候一跑就是一天,特别累,但是那时候很好玩一群人,在山上一待就是好几天。而且那时候的鸟铳基本上每家好几把,打野鸡是最多的,竹鸡,还有红腹锦鸡,现在红腹锦鸡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了,那时候吃的也多😄。最好吃的还是嘎嘎鸡(石鸡),这种野味汤一顿开都是白色的。

现在这些野味基本上吃不到了,很多都已经没有了,很多也成为了国家保护动物了,比如以前山上的麂子,现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时候一到冬天的时候吃也吃不完。



有时候想想真的很怀念小时候,不过早已是物是人非,农村里也是人去楼空了。


张家界小伍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放学后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树林里,田野里,无论是春天,秋天,夏天,冬天都是有享用不尽的美味。

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去地里寻找刚冒芽的野菜,蒲公英可以给爷爷奶奶煮水喝,荠荠菜,馍馍柳,带回家交给聪慧的妈妈们,裹上面粉,上锅蒸,炸,怎么做都是好吃到爆。河流也开始化冰了,去小河沟里摸鱼,鱼不大,但是绝对鲜美。

夏天最先想到的当然是知了了,傍晚时分,约上小伙伴,去树林里低着头去找小洞穴,薄口的一眼就能开出来是知了的窝,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大意失荆州,不可一个手指头捅进去,不然你可能就连皮都摸不到一下,彻底失踪,要小心从四周挖开,或者用一根小棍去引诱。当然错过了找洞穴的傍晚,进入黑夜,拿上手电筒,去树上寻找,记得要带着长竹竿,不然爬的高高的知了,让你只能干瞪眼,急的跺脚也无可奈何。捉到的知了带回家用盐水泡一夜,第二天过油炸,酥脆的口感慰藉着小时候吃不到肉干涸。

秋天的雨后,要去寻找落叶下的蘑菇,踩着哗哗作响的黄色树叶,寻找着白色的鸡腿蘑菇,可能转一天才能寻找到几个,但是为了那鲜美的味道,也是值得的。当然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满地的野果子让小伙伴们也是开心无比的,酸的,甜的,紫的,红的,染红了嘴唇,沁甜了心。

冬天的中原地带有些萧条,一家人围在火炉边,抛进去一把秋天的花生,红薯,噼里啪啦后,香甜也值得孩子们期待。


奔跑的小树苗

农村的野味很多,我就说一种,那就是金蝉!确切说,更开心的是捉金蝉。

小时候,在我们胡同往北,是通往农田的一条小路,路两旁栽的都是柳树,每到夏季的傍晚,人们就拿着手电筒、盛金蝉的工具、和一个长竹竿开始捉金蝉。


金蝉在我们当地叫“爬蚱猴”,那个时候的金蝉可真多啊,路边的树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些窟窿,就是它出土后留下的。

傍晚天还不黑,村里人就开始寻找了,只要大家看到地上有一个类似月牙状的小洞,用手去扣的话,保证里面就有金蝉。

有的金蝉洞非常深,人们就用小铲子将它挖出来,还有的拿着铁锹,在洞多的地方,随便去除一层土,就能挖出好几个未出土的金蝉。


虽然路两旁南北向只有一趟柳树,但捉金蝉的人你来我往,非常多,路上被人们的手电筒照的灯火通明,尽管那么多人,但是前面的人刚走,后面的人在照这棵树,仍然可以捉到。

那个时候,过了九点以后,金蝉就少了,大家都满载而归,不愿意走的人,就往柳树叶子上照,叶子上面,随处可见倒立在金蝉壳上面的知了,如同一个个白色的喇叭花,用竹竿随便敲下,就听到地上啪啪坠落的响声。

每天,人们都能捉到一大盆,有的人抓回去直接就吃了,有的用水泡上,第二天早晨吃,每家每户炒金蝉的香味,久久不能散去。

人们除了煎炒外,还把爪子、头和外皮去掉,用刀剁成肉馅包饺子。

那个时候知了的叫声震耳欲聋,人们在树下休息,冷不丁的就会被一阵清凉的“雨水”飘到脸上,哈哈,据说这是知了的尿!

只要到了刮风的天气,满天飞的黑乎乎的都是知了,尤其到了黑天,如果没有窗纱门,知了会奔着灯光,自动光顾到你的客厅。



满满的都是回忆啊,如今一晚上也捉不到三五十个金蝉了,也听不到几声知了叫,金蝉伴随着多少人一路成长,它带给大家的不仅是美味,还有那份难得的喜悦心情,如今已经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