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趙國為何不拿下河套地區?

Camilld

說道河套地區,很多人都會想到“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河套更是享有“塞外米糧川”之說,作為這麼好的一個糧食產量基地,再加上河套地區又適合畜牧業,為何當時趙國不拿下河套地區呢?

一:能力有限;你們能想到的趙武靈王會想不到嗎?

對於當時的趙國來說,能取得雲中、九原(也就是前套地區與後套地區)已經很不錯了。趙武靈王就曾經去過河套地區,還研究了一番,當時是由林胡部落控制的,趙武靈王肯定是有過這個想法的,而且還施行了。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張圖片趙國向西延伸出去的那一部分就是。並在此設立了雲中、九原兩郡。

二:重軍事輕農業,趙國對於農業發展的意識不夠;

雖然趙武靈王在位時期的胡服騎射讓自己的國家成為強國,但是維持的時間並不久,強大的軍隊沒有後勤支撐,而河套地區的遊牧民族不斷強大,還時不時騷擾趙國邊境,更別說拿下整個河套地區了。

三:戰國時期,各懷鬼胎;

大家都知道戰國七雄,這這個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的年代,能保證自己安全就很不錯了,大家都想著擴張領土,而擴張領土必須攻打其他國家,因此趙國很難有時間顧及到開發河套地區,面對秦國不斷強大,北方有匈奴襲擊,南邊還得抵禦秦國,自顧不暇。

其實最重要的是單憑一國之力想全部拿下河套算是痴人說夢了,河套地區真正被拿下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派蒙恬怯匈奴七百餘里才得於控制,而秦國滅亡後匈奴又開始南下。所以說要拿下河套並沒有我們想的這麼簡單。

我是羽評歷史,您的認可就是我創作的動力,碼字不易,謝謝右上角關注


羽評歷史

趙國向西伸出去的手,不就是河套地區嗎?怎麼說不拿下河套地區。


時光之意

先看一下戰國地圖

初期趙國從人口疆域實力都不是最強大的,地處各國要衝之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北邊有匈奴胡林,東邊有富裕的齊國,南邊焊楚,西有強秦,牽一髮動全身,形勢嚴峻。一直到

趙武靈王的改革,“胡服騎射”,改變傳統步兵為騎兵和弓弩為主的軍隊,趙國實力逐漸強盛。

河套地區一直是多民族居住的地方,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從趙武靈王到趙滅亡的一百多年間,趙對外的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沒有一個合適的條件讓趙國在河套地區穩定發展。

對匈奴,趙武靈王平定三胡,闢地千里,設置

雁門,雲中二郡。趙惠文王二十六年,打敗東胡,取嘔代地。趙悼襄王,李牧率軍反殺匈奴,斬殺十餘萬。趙國選擇修長城,穩定後方,這是抵禦邊族最好的方式,可以抵消騎兵的壓力,讓步兵防守。

對六國,和平沒有持久,秦趙之間明爭暗鬥,互相試探。完璧歸趙的故事就是秦趙爭鬥的結果,中間發生了幾次戰爭,長平之戰,燕趙之戰,邯鄲之戰等等,趙國無暇顧及河套地區,實力也慢慢減弱。

對內,趙國大將不缺,但是趙孝成王,趙悼襄王,趙幽繆王作為君主不夠賢明,親小人,遠賢臣,趕走廉頗,殺死李牧,等於自毀長城,後來無力抵抗秦國被滅。

趙國重視軍事,輕視農業,並沒有拿下整個河套平原的強烈動機,但也把匈奴退卻幾百裡。再加上國內國外的形勢,也不允許他在西北投入大量的軍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